李克强:推动结构改革 增强发展新动能
2015-01-01邹璠
资讯
李克强:推动结构改革 增强发展新动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要坚定不移推动结构性改革。
不可否认,2015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择?是追求短期更高增长,还是着眼长期中高速增长,提升发展质量?答案是后者。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好实行定向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双中高”,就需要对传统思维“说不”,为创新体制“叫好”,下决心推进结构性改革。要创新宏观调控,增添微观活力,调整城乡、区域和产业结构,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和民生福祉。这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但是我们将不畏困难。只有沿着促改革、调结构的路子坚定走下去,才能使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形成“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中国改革与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商机。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中外企业一视同仁,重点有序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让各国投资者能挖掘出源源不断的“富矿”。
我们还将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中国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行业“走出去”,对接当地市场需求,也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接受检验。其中不少产品本来就是中外合作生产的,出口本身就是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愿与相关国家需求相结合,合作推进。
对中国经济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度的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
(节选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月21日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时发表的特别致辞。邹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