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康养壮举
2015-12-26车文斌
本刊记者 车文斌
一座城市的康养壮举
本刊记者 车文斌
近几年,西部钢城四川攀枝花又多了一张名片:阳光花城。
阳光,健康之魂,生长之源。为了感受阳光,欧洲人千里迢迢,像候鸟般年年奔赴红海晒太阳,只为了更黑更健康。阳光造就了享誉全球的埃及红海旅游胜地赫尔格达,成群结队的游客蜂拥而至,阳光、沙滩和海水让人流连忘返。
攀枝花人自然懂得阳光的珍贵。年日照数2700多小时、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仅次于拉萨,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怎不让人艳羡。因而,“中国钒钛之都”转身一变,向世人展示其绚烂多姿的一面,阳光康养推到了世人面前。
“错过了海南三亚,千万不要再错过攀枝花”“孝敬爸妈,请到攀枝花,最好是来安个家”……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是一个杰出的“推销员”,他用生动的“顺口溜”向全世界推销攀枝花的阳光。
2014年12月6日,攀枝花市以大手笔的方式,在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大张旗鼓地向全球推介攀枝花的旅游资源,以“阳光康养”为复合领域和动力引擎,以养老、养生、医疗、体育和旅游五大核心领域为切入点,融入生态农业、文化创意、金融保险、旅游地产、科技信息等,推出数百个康养项目,力图构建千亿级复合型阳光康养产业体系。
攀枝花,在阳光中再次起飞,在花海中奋力翱翔。
PART 1 阳光激活钢城第二生命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是中央和四川省委要求各地在全面实现小康的过程中的重要路径,攀枝花的特色资源是什么?除了钢铁和钒钛,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阳光。
四川盆地多雾,与欧洲地中海式阴雨气候造成的阳光稀缺一样,盆地人尤喜阳光。“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代大诗人苏轼《花影》一诗中的“太阳”和“明月”,潜意识中道出来的正是川人对阳光和明月的喜爱之情。
阳光,盆地人情有独钟,千百年来未曾改变。 红海、夏威夷、三亚都是卖阳光的典范。卖阳光,攀枝花人不甘落后。“海南有阳光沙滩,攀枝花有阳光山川;海南有生猛海鲜,攀枝花有山珍河鲜。”刘成鸣自豪地说。
攀枝花的阳光温暖而充足,却不燥热。攀枝花所处的河谷地区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19℃~21℃之间。全年无冬,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也在10℃以上。夏季的气温却不高,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26℃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皆是旅游好时节,尤其适宜冬季避寒旅游。
除了阳光,大自然还给了攀枝花丰富的旅游资源,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地下海子、世界第三高坝,被称为植物学家的天堂;热带水果、水产品及水晶、玛瑙、翡翠等宝玉石和“砚中奇品”的苴却砚,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桃花节、阳光之旅、泼水节、龙舟节和风筝节等节庆,使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2013年,攀枝花市旅游总收入102.18亿元,增长52.8%,接待旅游总人数1039.58万人次,增长21.9%。钢城的第二生命,已被阳光成功激活。
阳光城市攀枝花
PART 2 康养产业正迈步
与“阳光花城”相伴而生的是康养产业。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的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与攀枝花市提出的打造千亿康养产业的雄心高度契合,攀枝花人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此次攀枝花举行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说,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康养产业正是顺应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康养产业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可以打造成我国又一个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无限光明。”
无限光明的前景,催生了攀枝花打造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的设想。目前,攀枝花市已基本完成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规划编制工作。依据规划,未来5—10年,攀枝花市将依托现有康养资源,对接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养生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五大核心产业体系,形成“五大龙头项目、若干重点项目”的“5+N”阳光康养项目体系。同时,将大力构建“一核一轴五板块”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空间布局,与五大产业链条、10个产业集群,共同构筑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
2014年底,总金额240.43亿元的21个攀枝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攀枝花向阳光康养试验区又迈进了一大步。
PART 3 让城市在生态中久远
2013年7月18日,美国底特律这座“汽车之城”正式申请破产保护,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底特律破产悲剧告诉人们,只有产业而不宜居,并非长远之策。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诗情画意的话语背后,是对城市生态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为钢城,攀枝花人对产业与生态血肉相连的关系感受尤深。很多人只记得住钢城以往污染的一面,却体会不到钢城人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渴念之情。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成功范例,攀枝花城镇化率达63.43%。城镇化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攀枝花人:生态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
在攀枝花,“阳光”代表着与自然相依相偎的亲近感,是生命的健康向上,是蓬勃的生命力,是产业,还是念兹在兹的故园记忆,人文关怀。2010年,攀枝花市明确提出将“中国阳光花城”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攀枝花人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以充沛的阳光、冬暖夏凉的气候、丰富的物产、独特的生态资源为依托,通过景区景点建设、旅游项目设计、旅游活动组织等形式,大力开发四季花卉、蔬菜水果、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体育健身设施等五大特色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加运动、健身、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1+6”七大类体系化的康养旅游产品。
目前,攀枝花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1个,养老床位达5855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养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研究室基地、四川省旅游协会养生旅游目的地示范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建成国家级体育竞训基地4个,新增沿江(河)景观步道、森林公园、户外健身营地等一系列休闲健身设施。
阿署达花舞人间国际养生产业城、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米易南部新城休闲度假核心区、二滩桐子林山水休闲度假区等康养旅游产业项目群已全面启动建设,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首批集中打造的16个旅游新村已建成运营;亚热带特色水果和绿色早市蔬菜产业成为全国示范,芒果、石榴等特色农产品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证”; 建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5所、省级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9个,医疗服务水平位居四川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康养产业发展之路。
2015年1月21日—22日,美国、澳大利亚、泰国等驻成都、昆明总领事馆官员在攀枝花考察当地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郭南希女士幽默地说:“尽管这是我第一次来攀枝花,但这次考察,已经让我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有了计划。”澳大利亚与中国一样,也正在经历老龄化社会,攀枝花拥有富足的阳光资源、矿产资源,与澳大利亚有相同之处,在农业、矿产,以及康养产业方面有很大合作空间。
泰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郭梅特先生代表各国领事馆官员表示,在考察中充分感受到了攀枝花的城市魅力,更感受到了攀枝花在阳光康养产业领域的特色优势。
“攀枝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刘成鸣说,发展阳光康养产业,是攀枝花在新常态下对转型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这个探索,是钢城的一次成功转型。
宜业、宜居、宜养缺一不可。尤其是宜养,给了钢城一次审视未来、面向未来的机会。唯有生态,方可宜养;唯有宜养,方可让城市在产业发展之途中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