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为因素对飞行保障的影响
2015-01-01余有水91331部队38分队
余有水/91331部队38分队
浅谈人为因素对飞行保障的影响
余有水/91331部队38分队
随着飞行装备的不断发展,飞行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半个多世纪以来,墨菲定律作为一种安全理念和法则,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防范事故。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故是完全可能发生的,因为客观上存在着导致事故的因果链,即薄弱环节,越是复杂的技术装备,事故的因果链就越长,但同时它也是告诉我们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如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之前,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个法则说明,隐患在重大事件和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往往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系统运行差错,这些运行差错就是危险来临的征兆。
飞行保障;人为因素;故障率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安全的新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关于安全的基本理论:一是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并不存在;二是安全是可控的,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掌握规律,加强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因此事故又是可以预防的。持续安全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使系统保持良性运行的安全状态。总体来说安全问题可以归纳出如下特征:一是安全目标的合理性。最理想的状态是系统运行零问题,包括装备不出问题、人员不出差错、系统运行机制没有漏洞等,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把系统运行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安全水平上,比如将飞行事故万时率控制在一个目标区域内;二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段里保障系统的稳定状态,使特征值始终处于一个可接受层面;三是安全水平的渐进性。随着装备技术的持续改进,人员素质的稳步提高、系统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安全水平会不断地提升。
众所周知,航空维修安全保障体系是由人、装备、环境3个要素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组成的。人员是系统的主体,也是最活跃的要素,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在国内外近5年飞行事故的综合统计中,75%以上的飞行事故是人的失误造成的,可见在各要素中人的可靠性最差,提高人的可靠性可以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那么提高人的可靠性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人与机器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机械的可靠性是设计制造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先天性和“固化”特征;而人的可靠性是最活跃的,受外界影响很大,既可通过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等大大提高,又会因种种原因大打折扣。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的知识结构、实际经验和临场工作状态,并涉及心理学、生理学、行为学等。那么怎样提高人的可靠性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深化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航空维修是一个工作岗位特殊、工作性质特殊、人员队伍特殊的行业。对于他们来说,所面临的最大隐患是思想麻痹、最大的危险是违章违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大突破口就是提升素质。因此,提升机务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人的可靠性,保障飞行安全来说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培养良好的道德、科学和法制文化素质是建设一支优秀机务队伍的根本。要着力打造机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牢固的质量观念,强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第二,培养严谨、扎实、朴素的作风是建设高素质机务队伍的核心。要引导官兵思考问题严谨细致,完成工作扎实可靠,筑牢树立“追求一次做精、力争一次做好、保证一次做对”的观念;第三,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精湛的业务是建设一支过硬机务队伍的关键。不但要盯住高学历,更要注重高能力,要提升机务人员创新思维、自觉行动和自主控制能力。
二、 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监控体系
“组织事故”理论认为,航空维修这一复杂的系统是由多层防御体系保护的,事故发生的需要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单独某一个差错很难打破系统的防御屏障,但也是诱因,维护管理的漏洞和不足才是造成系统失效,导致事故的“温床”。因此,我们队预防差错事故的认识必须上升到系统和管理上,只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的遏制人为差错。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突出维修计划,建立维修计划室,实时监控飞机技术状态和重要性能参数的变化趋势,精确控制维修时机;二是加强安全监察,设立安全监察室,专门负责安全监察与监督工作,审查维修计划制定,检查工作内容落实;三是强化质量检验,建立专职质验队伍,负责检验飞机维修质量,检查设备技术状态,监督作业的关键环节,实现检验模式由摸底抽查向直接把关转变。
三、 推行精细管理,狠抓末端落实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管理理念,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强调过程管理和协作管理,精髓是“精、准、细、严”,以规范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重点是提升和强化执行力,最终目的是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保证质量与安全。构建科学化管理要突出两个环节:一是全员全过程管理。牢固树立“过程”意识和“细节”意识观念,要改变注重结果轻过程的惯性思维,加强维修保障的全过程监管;二是末端工作落实。末端工作是航空维修的执行工作、具体工作,也是发生维修差错的“第一现场”,只有把末端工作做扎实,做牢靠,才能使差错无藏身之地。
四、 注重文化积淀,培养良好习惯
人机工程学研究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因此,持续培养良好的维修作业习惯对预防维修差错至关重要。文化管理作为柔性管理手段,能把依法管理与以德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良好的行业人文氛围,形成特有的维修安全文化积淀,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相对于制度的约束性,文化的作用是温和、主动、内在和持续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能通过点滴小事的熏陶、渗透和传承,对广大官兵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我约束的倾向和潜在行为规则,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营造出人人注重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的浓厚氛围,才能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使安全真正得到落实、不留死角。
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我们要提高认识,要努力从工程技术、管理系统、人员素质以及安全文化等方面全面提高,尽可能的降低飞行保障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战斗中表现出更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