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德宏师专为例
2015-01-01杨志
杨 志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德宏678400)
0 引言
统计学是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其涉及了全系几乎所有的专业,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惧怕该门课程的心理,学习缺乏兴趣,课程考核及格率较低等问题,总之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为此,研究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对德宏师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也期望能对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目前德宏师专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文化素质偏低
1.1.1 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来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功底,然而,德宏师专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且录取的学生中以文科生为主,理科生较少,并有多数学生为少数民族(见图1)。
图1 2014年德宏师专录取学生比例
因此,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数学基础。这就给统计学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学生浏览教材后看到课本中众多复杂的计算公式心理上就已产生了畏惧,原本一些高考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也丧失了自信心,这种心理障碍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困难。具体表现为学生虽然认真听课,但在做题时不知道如何下笔计算,即便做正确了也不敢确认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例如:在实训课上,一位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做完题目后准备给老师审阅,老师站在旁边看后露出满意的微笑,该学生理解为自己做错,立刻把正确的做法修改为错误的方法。自信的缺失是学生学习统计学最根本的障碍。其次,学生写出计算公式后无法计算或计算错误。例如:公式中有求和符号,学生不知道如何代入数据进行计算。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1.1.2 语文水平较差。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本中定义的含义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或无法理解;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学生无法将计算结果用语言表达或表达不够准确。
1.2 课程体系内容衔接脱节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科学,在学习该课程之前首先应开设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德宏师专统计学课程于大一下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所学习的课程还很少,有些课程对于某些专业来说并不开设。因此,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与统计学的衔接上产生脱节,这也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老师讲课学生听不懂的情况经常发生。例如,让学生根据财务报表对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学生看不懂财务报表;甚至有时数学任课老师删除了概率论这个部分的内容,直接导致学生在统计学中的抽样推断和假设检验等需要应用概率论部分的内容听不懂。究其原因,学生数学功底差,数学老师要花大量的课时既要为学生讲解理论还要讲解习题,根本无法上完所有内容,无奈之下只能删除部分内容不讲,而删除的部分恰恰是统计学中最需要的内容。
1.3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统计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工具,学习统计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的要求来说。而统计学的特点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统计。然而大部分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前不做预习导致课堂跟不上老师;课后不做复习很快就忘记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1.4 现实教学和实际的应用结合不够紧密
有相当多的学生未能深刻理解统计的用途,认为学习统计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考试及格为了不影响毕业。因此,学生学完统计之后既难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体的应用更是无从着手,统计学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帮助也就无从谈起。
1.5 现行考核方式存在弊端
高职高专的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现行的考核方式严重制约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1.5.1 现行的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充分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易于组织教学。但它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2 考核方法单一化。在课程考核中,主要采取终结式考核,期末考试占到了70%的权重,这就意味着期末考试是总成绩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造成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实践,期末突击复习、复印笔记、挑灯夜战,只要期末考好也能过关。这样,既养成了学生平时懒散的习惯也给学生在期末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等,考试的内容多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测试,忽视对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通常,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短时间的突击强化记忆也能在考试中凑效,有时甚至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统计的综合应用能力缺乏客观真实的评价。
2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会其学习统计的正确方法
自信心的树立是学好统计的关键,针对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薄弱带来的自信心缺失的情况,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学生上课不感兴趣,回答不出问题,甚至上课出现不良纪律现象时,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维持课堂纪律,不应采取较为强硬的方式,例如批评甚至是侮辱的形式教育学生。这样,只会打击学生自信,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柔性管理后,发现学生对任课教师更加尊重,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一些正确方法,让学生真正了解统计的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统计以外知识的重要性。
2.2 合理设置各专业的课程,使之与统计学相互衔接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课堂教学的改变
2.3.1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进行推导,而应告诉学生公式的作用和用途,并结合相应的举例告诉学生公式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统计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2.3.2 采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正以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取代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把教学重点由过去顾及不到但实际更加重要的方面转向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首先,要学会PowerPoint的的应用,这些功能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速度快,令学生的接受速度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学生可以不再做笔记,而是可以课后对课件做拷贝以便复习。
2.4 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日常教学中,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2.5 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
2.6 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高职高专的学制一般为3年,而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论上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这使得很多高职毕业生难就业,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还可以就具体问题,模拟问卷调查,从得到的调查数据里运用统计知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7 改变现行考核方式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2.7.1 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7.2 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1]曾峥.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刍议[J].科教文汇,2014(2).
[2]梦津,王科.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曹艳彬,申利凤.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6).
[4]毛江伟.高职高专《统计学原理》教学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5]赵越.对高职高专院校开放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