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地方民族作品时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研究
2014-12-31牛月莹
牛月莹
摘 要:如今,美声唱法被公认为是非常科学的演唱方式,而能否用美声唱法完美演绎中国地方民族作品一直被艺术领域热切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讲述美声唱法的起源和特点,叙述了中国地方民族作品在语言上的特点,阐述了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地方民族作品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演唱好中国地方民族作品和演唱好中国地方民族作品需要具备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美声唱法 中国地方民族作品 重要意义 演唱技巧 群众基础
演唱作为人类社会古老的艺术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美声唱法作为演唱形式的一种,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声方法科学并且系统。那么美声唱法从何而来呢?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随后在西欧的各个国家逐渐发展、日臻完善并且普遍流行起来。演唱特点,美声唱法音色轻灵柔美、音质清澈纯净,发声灵活自如,旋律灵动精美。在“五四”运动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并且被迅速传播。美声唱法作为我国主要演唱流派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极大地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美声演唱者咬字不清发音不准、作品的表现不到位等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本地声乐作品的传播。下面着重介绍如何借鉴美声唱法的可取之处诠释和演绎中国的地方民族声乐作品、指导中国经典歌曲的演唱、促进中国地方民族歌曲和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从而更好的服务本土人民群众、更好的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
一、美声唱法的起源和特点
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演唱风格的一种。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科学、系统,尤其注重音韵的平滑匀净。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美声通常指以作曲家罗西尼和贝利尼作为代表人物的那个时代的声乐作品和这些声乐作品所运用的演唱风格、演唱的形式和内容等。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我们大多数人认识的美声唱法来自舞台歌剧和音乐会等。它倡导声情并茂的演唱、科学地调动在演唱状态下可以用到的共鸣腔体,以达到科学发声,演唱效果良好,并且使演唱者的嗓音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在于,演唱者可以完美结合真声和假声和协调真声和假声之间的正确比例关系。每个人都有嗓音这个独特的乐器,不过鉴于声带长短不一,共鸣腔体也大小不同,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要结合自身特点调节真声和假声的比例,完美分配。美声唱法用到的是全共鸣,采用的是混合声区。那么,如果将中国传统歌曲的咬字和美声唱法结合起来,那么将有更多中国的地方民族歌曲会以崭新的视角传递给听众。
二、中国地方民族作品在语言上的特点
中国民族歌曲对音色的选择是以中国语言语音为依据的,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紧密相连,中国语言语音的特点普遍靠前靠上,日常生活中说话只是出于人的本能。声音的阴阳顿挫跟随着人的情绪变化而改变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汉语的语言内容相当丰富,表述汉语的语句也要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中国民族歌曲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的方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但总体上用优美的声音去表现语言的清晰准确是一致的,中国民族歌曲所用到的语言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语言不同,中国民族歌曲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它体现的是一种对歌唱者声音、语言、风格、个人魅力以及内心表现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和地方方言的展现,在进行歌唱时,要求歌唱者将辅音咬住,保证元音的发音要准确到位,在演唱过程中,采用的是字头、字腹和字尾的表达方式,在演唱时,需要把握好这个特殊的表达方式,在歌唱语言的过程中,也讲究押韵、咬字和收声等,必须要保证语言的亲切、生动,从而展现优美的民族歌曲语言特色。而意大利等外国语言豪放,表演很夸张,中国民歌则很中庸,语言简练,方言化,群众化。
三、运用美声唱法完美演唱中国地方民族作品的重要意义
声乐艺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环境、经济因素和文化发展的不断推动下,中国的声乐事业取得了空前的进步,特别在美声唱法这一方面,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演唱家在国际大型声乐比赛中获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唱家走到世界的舞台上用东方人特有的迷人的嗓音诠释和演绎西方经典的歌剧和声乐艺术作品等,同时也为世界大环境下,歌剧演唱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大众对于用美声唱法来演唱中国不同风格作品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观众们期待着演唱者们运用不一样的演唱风格诠释同一个作品,从而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丰富多彩。现如今已有一批演唱家运用美声的风格成功演绎了中国作品,如迪迪拜尔演唱的《一杯美酒》,廖昌永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这些优秀的演唱家不仅运用西洋美声在国外演唱西方经典的音乐作品,还尽可能吸收西洋唱法可取的地方,结合中国民族演唱的风格和演唱习惯,成功用美声演唱了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民族歌曲作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精神上的象征和歌曲形式的主旋律,要比其他形式的歌曲创作更加重要,因为它体现作曲家的艺术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艺术充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创造主旋律歌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还要求质量过关,从而用创造出的音乐作品传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艺术文化,将中国的民俗音乐文化以国际的方式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四、如何用美声方法演唱中国地方民族作品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发展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每种表演形式及唱法的差异性很大,而且影响演唱的因素很多,诸如演唱时呼吸的控制和运用、共鸣的使用、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等等,因此,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地方民族作品时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呼吸
不论是哪一种唱法,呼吸都是非常特别重要的,正确的、良好的呼吸是正确演唱的基础。有句古话:善歌者必须调其气,没有正确的呼吸,就不能合理运用嗓子。近代社会,得到中外声乐界普遍认可、普遍采用的、比较科学的、并且合乎机体生理规律的演唱用的呼吸方法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因为中国很多民歌像云南的民歌《小河淌水》和内蒙的民歌《鸿雁》等,这类民歌曲调婉转、曲意缠绵,需要强大的气息作支持才能够唱出的婉转和悠扬的感觉。所以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音乐作品特别是曲调婉转悠扬的地方民歌时,强大气息的支持会让听众更好的感受到歌曲表达的情感世界和内在意义。
2.共鸣
共鸣是美化声音所需要的手段,美声唱法运用的是混合声区以及混合全共鸣,而我国民族声乐在演唱时只是利用了部分共鸣腔体,真假声的转换,正确的演唱方法除了呼吸,还要依靠声源和声道的协调。演唱的必要因素有胸、腹、声源、声道以及呼吸横膈膜。要做到“腔圆”的先决条件是科学性较高的美声式发声,即:获得良好的共鸣 ,只有做到这样,歌声才能够“声情并茂”,通过声音传达情意和表现意境。此外,对于获得良好的共鸣,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准确把握声音的强弱,这也是用美声唱法来美化声音的一个重要途径。
3.发音练习
发音练习是歌曲演唱者必经的路径。如美声演唱者,要着重练习意大利语中的五个母音和中国拼音中的母音,并且结合常用的辅音练习发音。在练习发音过程中,练习者需要保持在吸气的状态下,嘴巴不要张得太大,否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使声音缺失了美妙的音质。练习的时候,还务必使得声音连贯、优美。在日常的学习中,“哼鸣”练习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诸如此类的练习,学习者方能对声音建立良好的共鸣印象,使得共鸣腔体得以在演唱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类似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发音练习会使学习者的音域得到扩展和完善。
4.吐字和咬字
关于吐字和咬字,我们常听到的说法是“字头要唱好,字腹要拉开,字尾要收好”。美声唱法尤其注重音色圆润、咬字准确,这样使得声音线条连贯和自然。同时,美声还强调常用的五个元音的发音,在用意大利文字编写的歌曲的歌词通常都包含这五个常用元音,由于它更加符合美声唱法常用的发声体系,所以对于学习传统美声的演唱者来说,咬字换字的时候就会显得要容易一些。 在美声唱法传播到中国后,若想将这种唱法发扬光大,除了保留原有的经典优秀剧目和曲目外,还要注重兼收并蓄,这要求演唱者们唱好五个元音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汉字里的声母和韵母,演唱中国音乐作品时,还要字正腔圆和饱满流畅,以便大大地推动中国地方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较前面的几种影响因素,咬字则是较为困难的事情,不管是中国本土的演唱者还是学习演唱中国民族歌曲的外国演唱者都是比较大的挑战。一些人认为汉语本来就是中国人的母语,自小就开始学习,那么演唱比较纯正、地道的中国地方民族歌曲岂不如探囊取物一样轻而易举。其实不然,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五十六个民族群体,而每个民族使用的语言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个民族的方言也多少有些差异。但咬字要适度,咬得太死要影响到发声的统一,咬得太松则又会使得咬字不清。在演唱中国民族作品前,首先应该跟随这个作品的大概的节奏逐字逐句、一遍一遍、大声地朗读歌词,直至能够准确地理解歌词的意思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意蕴。此时,不再采取传统的常用的咬字方法,而采取美声唱法中竖点咬字和靠后咬字的演唱原则。
像地方性民歌、创作性歌曲和中国歌剧这些曲子蕴含了浓厚的地方风韵,包含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而美声唱法拥有气息、运用共鸣腔体等方面的优势,但是演唱方式没有中国民歌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长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套可以美化、装饰和润色唱腔的独特技术方法。通过字来行腔,通过情来润味,通过声音来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韵味以及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因素。对于西洋美声的演唱者来说,平时一定要加强了解本土的文化,重点研究中国民族声乐的唱法,特别是戏曲以及曲艺的唱腔等。这样吸收百家之长,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更确切地把握所演唱歌曲的风格、唱腔和内涵,真正地做到 “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
五、建立广泛的、良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美声唱法被越来越多的听众认可,有关美声唱法的专业在中国现在的艺术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开设,现在已然比比皆是。但是美声唱法仅存在于高校这一领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这一现象致使美声唱法在中国缺乏广泛的、良好的群众基础,意味着美声唱法还没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是因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审美上相距甚远、差别很大。如古代音乐中的礼,也就是说古代音乐是有人伦和人格的,因此在古代的中国社会,礼乐非常的发达。
中国的声乐形式通常是被赋予了哲理乃至天理的,所以中国的声乐形式着重强调的是哲理的表现,即:在演唱中所指的情和理的表达,尤其是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的再现。浙江卫视的热播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获得的收视率很高。这档节目除了对参赛歌手的嗓音有所选择或者挑剔以外,评委更多在乎的是歌手情感的表达是否到位。在“中国好声音”的某一期中,汪峰导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或许你的声音不是最完美最好的,但是你演唱时流露的最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我”。这样一个例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今中国听众的欣赏音乐的审美标准。
作为音声乐的学习者或者声乐的爱好者,想要用美声很好地演唱中国地方民族歌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深入了解眼下中国听众的欣赏标准和审美标准。因此,可以通过借鉴学习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例如曲艺、民歌等,来正确表达所要演唱的歌曲的情感和深层的含义。现在,中国的一些音乐类的推广和选秀节目,已经广泛地吸纳各种不同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像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在这个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外国的歌手,他们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演唱中国的歌曲。或许他们并没有达到中国听众通常的要求,或许在汉字的发音和处理方式上还有所欠缺,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运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的歌曲,效果还不错,这证明听众对这种“中西结合”的演唱方式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是乐于接受的。此外,中国高等的艺术院校也是声乐艺术文化广泛传播的殿堂。莘莘学子在结束学院的专业学习后,完全具备能力把从学校院里学到的美声唱法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中去,从而使得老百姓能够从内心深处接触并且接纳这种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地方民歌的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演绎方式。
结束语
总之,对中国地方民族作品的演唱不外乎两种思想,一种是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唱法;一种是基于西方唱法体现民族特色,而我要强调的也是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地方民族作品时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在我们地方民族作品的演唱过程中,这两种观点一直是并存的,互补和完善的,围绕民族特点,不断补充新的唱法和理念,取长补短,无论怎么唱,最好的歌声还是通过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听众的。 因此,美声唱法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还有用极具感染力的好声音来打动听众。所以,学习如何运用美声唱法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科学的刻苦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提高的不仅是演唱的技术和水平,更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学和艺术修养,从而为能够成功地演绎中国的地方民族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促使中国的民族歌曲迈向新的艺术高峰,将中国的民族歌曲尽早地传播到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参考文献:
[1]单宏健.浅谈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 [J].青年文学家, 2011(21).
[2]李继超.论美声唱法与中国歌曲的结合 [J].学理论,2013(32).
[3]曾子铭.浅谈如何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曲[J].大众文艺,2012(1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