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元时期中风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2014-12-31杨新波周胜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风病金元病机

杨新波+周胜红

关键词:针灸;中风;金元时期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11-0095-02

近年来中风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并且有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很多患者因此而致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针灸治疗中风以其疗效好、起效快、创伤小、疗效持久等优点广泛的被临床所采用,并成为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以中风、卒中、偏枯、偏风、偏瘫、半身不遂、身偏不用等为关键词,通过对金元时期中医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了金元时期医家对中风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上的演变,并归纳概括了该时期针灸治疗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1对中风病名的认识

“中风”一词始见于《内经》,其中类似的中风病的病名还有“薄厥”“大厥”“暴厥”“煎厥”“仆击”和“偏枯”等,关于中风的病名,历代医家对其称谓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有:大厥、暴厥、煎厥、薄厥、中风、非风、类风、目风、首风、脑风、偏风、片风、痒风、内风、微风、漏风、狠腿风、劳风、风鼓、风痒、风爵、风痹、风气、风癔、风口、风痱、风懿、风偏枯、击仆、偏枯、巅疾、真中、卒中、类中、阴中、阳中、暗瘁、偏痒、偏瘫、半身不遂、瘫缓、瘫痪、左瘫、右痪、仆击、瘩痒、暴瘩等。其中金元时期有王履《医经溯洄集》提出真中风、类中。刘守真则直接冠以“卒中”。《仁斋直指方论》、《世医得效方》、《严氏济生方》等中有偏枯,风痱,风懿,风痹。这些病名在历史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今天学习和掌握中风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中风的先兆症状及预防

金元医家对中风防治较为重视,对先兆证的认识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不仅首次提出了“先兆证”的名称,而且还对中风征兆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的描述,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偏身力弱,肢体拘急,口歪语涩,舌苔薄白,脉象浮弦”等,还认识到了中风的发生与年龄、体质、眩晕等均有一定的关系。在治疗上,多用天麻丸、八风散、愈风汤等药物进行防治。此外还应用针灸、中药外洗外敷等综合治疗。

3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风的病因多种多样,金元以前多以外风立说,如宋《济生方·中风》中就曾提出过中风是由外邪侵袭而致:“中风在伤寒之上,为病急卒”。此外还有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孙思邈《千金要方·卷第八·诸风》、王焘《外台秘要》及宋代《和剂局方》等,皆强调外受风邪,而致中风。医学发展到金元,跨进了全面更新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思想异常活跃,各种学术思想竞相争鸣,无不自成体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摆脱了前人“外风”理论思想的束缚,提出以“内风”为主的学说。如元李杲在《医学发明·中风》提到:“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

3.1热极生风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指出:“风病多因热甚”,其认为中风是由于火热生风,风火相煽,气血上逆,神明扰动而成,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提出:“心火暴甚……筋骨不用,卒倒而无所知,是为僵仆”。首先对外风说提出了异议,创热极生风论。其认为中风病的本质在于热。《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指出:“风木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风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自失宜,而心火暴甚……”将中风内热的原因概括为五志过极化火和水不制火,“而心火暴甚……多因喜怒悲愁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极也”。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中风瘫痪者……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而卒倒无所知也”。从而开创了内风致病的先河。

3.2痰湿生风朱丹溪等则认为中风是由痰湿阻滞而成,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说:“半身不遂,大率多痰。”阴虚、血虚、湿热等致病因素炼而成痰,并由痰生热,由热生风。《症因脉治》中说:“阴虚则热,热则风生,风火相搏,痰涎自聚,不由外邪,其病自发;或膏粱积久,湿热之气,上熏成痰,迷其心窍,亦能倒仆,而成内伤之症。”《丹溪心法·中风》:“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症因脉治》:“或气凝血滞,脉痹不行;或胃热生痰,流入经隧,踞绝道路,气血不得往还;或浩饮所伤,酒湿成瘫,则半身不遂之症作矣。”还明确了对血虚生痰的治法是先治痰后治血,《丹溪治法心要》“大率主血虚、有痰,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作血虚挟火与湿。大法以去痰为主,并明确了根据其地域的不同中风的病因也有差异。《丹溪治法心要》说:“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此外王好古在《本草品汇精要》也提到暴厥的病因由痰郁而成,“肥人多中风以形浓气虚难以周流而多郁滞生痰痰壅气塞成火而多暴厥也”。

3.3气虚生风李杲则提出正虚则邪中是中风的主要病因,强调中风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邪趁虚而入,影响气血运行,筋脉失养,而发生偏身不用等病证。《脾胃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中有“邪之大者,莫若中风,风者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虽然无虚邪则风雨寒暑不能独伤人,必先中虚邪,然后贼邪得入矣”由此可见中风是由正气亏虚而成,但也不排除外风的影响因素,说明中风是由正虚和外感风邪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中风的易患人群为“气衰”者多。其在《医学发明》中说:“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

综合各家所论,该时期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热极生风,痰湿生风,气虚生风,病因虽异,然其非“外风”的观点都是一致的。王履在《医经溯洞集》中提到“三子之论,河间主火,东垣主乎气,彦修主乎湿,凡己风为虚象。而大异于昔人矣。”又有 “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总结性的从病因上提出了真中风与类中风的区别。由外风入中所致的病证是“真中风” 而河间、东垣、丹溪以内风立论的中风应是“类中风”从病名上明确强调了中风有内因、外因致病之别。endprint

4对中风治疗原则的认识

4.1金元以前的治疗金元以前大多以外感风邪立论,治法上偏重疏散外风、补益气血、散邪化痰、通腑泻浊、开窍启闭、回阳固脱等。如宋·严用和的“祛风先调气”;陈自明的“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陈言的“祛风化痰、通经疏筋”;许洪的“通关开窍、排风活络”等,皆是以去外风为主为中风的治疗原则。

4.2金元时期的治疗原则金元时期,刘完素主火,主张用寒凉药除郁泄热,开结通滞,散风宣通气血。李杲主气、以理气开郁,疏通经络,以治气中。朱丹溪主痰、治法以祛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兼泻心火,补肾水。而王履总结前人治法经验,根据“真中风”与“类中风”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治法。《医经溯洞集·总论》:“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举,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风呼之,而方书亦以中风治之。……三子所论者,自是因火、气、湿而为暴病、暴死之症……辨之为风,则从昔人以治,辨之为火、气、湿则从三子以治。”

5治疗方法

5.1分经论治金医家刘完素,提出分经论治。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有:“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不审六经之加减,虽治之不能去其邪也。”太阳经中风:“中风无汗恶寒,……宜针太阳、至阴、(出血)、昆仑、阳跻,中风有汗恶风,……宜针风府。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阳明经中风:“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宜针陷谷、刺厉兑。针陷谷者,去阳明之贼;刺厉兑者,泻阳明之实也。以上二证,阳明经中风也。少阴经中风:“中风无汗身凉,……宜刺隐白穴,去太阴之贼也。此一证,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有汗无热,……宜针太溪。此证,少阴经中风也。少阳、厥阴经中风:“中风六证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厥阴之井大敦,刺以通其经;少阳之经绝骨,灸以引其热。是针灸同象法,治之大体也。”

5.2大接经针法张元素,曾提过大接经针法,“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又有罗天益《卫生宝鉴·卷七·中风门》也记载了“大接经针法”。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二法,皆取十二经井穴。“从阳引阴”法,是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依次取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少商、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刺完十二经。“从阴引阳”法,从手太阴井穴少商开始,依次取商阳、厉兑、隐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窍阴、大敦,刺完十二经。依次针刺十二井穴,疏经通络,使阴阳经脉得以相接。

5.3巨刺法王国瑞在《扁鹊神应玉龙经》首次提出了“中风半身不逐,左瘫右痪,先于无病手足针,宜补不宜泻,次针其有病手足,宜泻不宜补……。是巨刺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对中风的治疗起到了很深远的影响。

5.4选穴总结金元医家优选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主要选穴为:百会、囟会、曲池、颊车、地仓、偏历、后溪、腕骨、中冲、劳宫、外关、中封、阳陵泉、神门、环跳、冲阳、列缺等穴位。随证加减:若见半身不遂、身偏不用:可用风池、偏历、后溪、腕骨、外关、中封、光明、环跳、阳陵泉、曲池等穴。若见中风昏不知人神智失常:可用劳宫、神门等穴。若见中风口眼歪斜:可用冲阳穴。若见中风不语舌强:可用百会、中冲等穴。若见中风手足不开,筋缓可用:曲池、腕骨、列缺等穴。若见中风半身麻木手腕无力可用列缺穴。

参考文献:

[1]石学敏.脑卒中与醒脑开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2]常英.金元时期针灸学术特点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4-06-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风病金元病机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金元饺
漫画脑力快车
父与子
燥邪致泻说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