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
2014-12-31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
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
[摘要] 目的 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解放军总医院产科病房2014年5~6月住院分娩的5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7~8月住院分娩的50对母婴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即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产妇在分娩当日及出院当日的评分情况,记录母婴知识掌握程度及婴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满意度及其对丈夫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当日焦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产妇出院当日焦虑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产妇母婴知识及格人数及婴儿护理水平及格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满意度及其对丈夫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促进产妇及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产后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a)-0120-05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突出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知情同意、选择、参与及个性化高质量护理的产科新型服务模式。其秉承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FCMC模式),将母婴护理场所由专门洗浴室移至母婴床旁,并由具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面对面的床旁新生儿沐浴与抚触、早期预防接种与足跟血采集、新生儿换尿布、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护理支持与服务[1-3]。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已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2],但该护理方式对产妇心理情绪的影响报道较少。妊娠与分娩对多数孕产妇而言是一个持续而强烈的应激事件,伴随新生儿降生,产妇因面临角色转换等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4]。本研究为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心理情况的影响,对2014年7~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产科分娩的50对母婴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并对其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5~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的5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7~8月分娩的50对母婴为实验组。所有入组的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既往无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史,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两组产妇年龄、孕龄、职业、文化水平、住院时间、新生儿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入院时均发放宣传手册,内容包括:入院宣教、产后指导、新生儿护理、乳房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出院指导等信息,使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所有母婴操作护理及健康教育实行“一对一”形式均在母婴同室内完成。护士边讲解边演示,鼓励产妇及家属参与进来。宣教内容包括:①产后1 d:讲述母婴同室的优势,鼓励较早哺乳,多与婴儿接触,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及新生儿换尿布,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技巧,以及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配方奶粉的配制方法。②产后2 d:给予新生儿沐浴、抚触的指导和护理,脐带和臀部的护理,新生儿早期的预防接种及其相关知识的宣教,乳房护理的方法,子宫复旧方法,会阴护理,交代产妇注意事项,产后营养活动,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以及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方法,同时鼓励产妇及其丈夫参与。③产后3 d:全面的心理护理,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虑,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地沟通消除产妇及家属恐惧、紧张、担忧等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新生儿洗澡、抚触以及脐带护理让产妇或其丈夫操作,护士在旁指导,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进行新生儿床旁听力筛查。④产后4 d:进行床旁足跟血的采集,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避孕、恶露、饮食、个人卫生等方面的临床指导。行床旁出院指导,并发放有关指导手册。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由护士在专门治疗室对所用新生儿集中进行沐浴、抚触、脐带护理和预防接种,产妇及家属均不参与。产后第2~3天,由责任护士在宣教室进行集体讲解和示教演练,讲解和示教演练内容同实验组,所有疑虑也进行集体解答。
1.3 研究工具
1.3.1 自设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产妇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社会背景、孕龄)及分娩情况记录表(新生儿性别、产妇分娩方式、住院时间)。
1.3.2 焦虑自评量表(SAS)
本研究所用焦虑量表参考SAS修改而成,调查研究对象的焦虑情况[5]。该表包含20个项目,涉及感觉、情感、睡眠、饮食、行为、生活习惯等情况。每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制。症状越重,评分越高。其中15项为顺向,即1=很少或无;2=有时;3=经常;4=持续。其余5个项目为反向,1=持续;2=经常;3=有时;4=很少或无。将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可以得到标准分,即焦虑总分。调查前选年资较高、有一定护理经验及沟通能力的产科护士针对SAS量表进行统一的指导培训,使其对此量表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调查时,首先向产妇阐明量表的填写方法,在统一指导语指导下,由产妇10~20 min内独立自行填写。完成后由研究人员检查并当场进行修订补充,待表格完善后回收并统一评定。此量表于产妇分娩当日和出院当日分别进行测评,得出分娩日焦虑总分和出院日焦虑总分。
1.3.3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及婴儿护理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考核
母婴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设问卷,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均当场收回。问卷共设25道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超过60分为及格。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方面知识、新生儿预防接种知识、乳房护理知识、脐带护理知识、产妇复查及避孕知识、产后营养活动知识、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处理知识、产褥期护理知识等。婴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采用实际操作考核法,由护士长和一名高年资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对产妇或其丈夫就新生儿护理技能(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喂奶)进行考核,可顺利完成且无明显错误者为及格。
1.3.4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问卷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临床满意度和对丈夫的满意度。
1.3.4.1 临床满意度 该调查问卷同母婴知识掌握程度共同进行,内容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的健康教育指导、护士的操作技术、护士新生儿护理方法,护士面对问题时的耐心程度以及最后对护士及临床工作的总体评价。选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一般。
1.3.4.2 产妇对其丈夫照顾自己及婴儿的满意度 内容包括:丈夫参与孩子护理的热情、丈夫对孩子护理方法的掌握程度、丈夫对自己及孩子的护理耐心、细心程度、丈夫对自己及孩子的关注度以及最后对丈夫的总体评价。选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为满意+一般。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②两组产妇在分娩日及出院日的焦虑总分。③母婴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婴儿护理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④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包括临床满意度和对丈夫的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待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产妇分娩当日和出院当日焦虑总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日焦虑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出院日焦虑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两组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婴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母婴知识及格人数及婴儿护理技能及格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见表3。
2.4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临床满意度及对丈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见表4、5。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
女性在妊娠分娩时期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产生巨大的变化[6],这些容易使初产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因此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的不适应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匮乏,也会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而出现焦虑情绪[7-8]。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从人性化及精神情感角度来看,不能满足产妇及家属的需求,容易加重产妇的心理变化。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现了在住院期间母婴全程不分离,是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延伸,护理人员在为婴儿进行床旁护理的同时将育儿知识与技巧传输给产妇及家属,对产妇及家属的行为也进行了及时监测,既促进了母婴间的亲情交流,也为产妇树立了良好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减少了产后的焦虑与不安,有利于其顺利度过产后角色适应期[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分娩当日焦虑总分无差异,而实验组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后出院日焦虑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产妇产后焦虑水平。
3.2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及丈夫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
常规护理方法尽管母婴同室,但由于相关操作由均医护人员进行,宣教方式主要采用集体宣教、模拟演示,过于形式化,使产妇及家属难以产生直观印象,效果并不显著。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一对一、针对性强、程序化的护理过程,不仅仅重视母婴知识的宣教,更加强调护理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以健康行为“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把产褥期卫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给产妇及家属[11-12]。同时,护士在床旁边操作边讲解,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学习的兴趣,有任何疑问可现场解决,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更快掌握各项知识及护理技能。此外,床旁护理有计划、分阶段向产妇宣教,避免一次性传输过多内容,能使产妇轻松逐步地掌握健康教育内容,提高了产后健康教育的效果。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产妇母婴知识及格人数及婴儿护理技能及格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及丈夫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
3.3 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临床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传统产科护理中,新生儿的沐浴、抚触、脐部护理、治疗等实施母婴分离,容易导致护患沟通隔阂,忽视了母婴整体化护理,淡化了人性化服务[13]。而母婴床旁护理充分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知情、参与、选择、监护及隐私权,同时充分尊重了服务对象的多种权益,完善了服务体系,提升了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及忠诚度[1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为年轻的初产妇及家属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学习机会,随时解除产妇的疑虑,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树立信心。护士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及赞扬,进一步拉近了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的距离,提高了产科护患的信任度及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因误会引起的种医疗纠纷,和谐了护患关系[15]。
3.4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促进夫妻关系和谐
产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产妇迫切需要关心和陪伴。此时,丈夫在家庭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尤为突出。产妇在产褥期既要恢复体力,又要适应母亲角色照顾婴儿,精神压力很大,而夫妻关系不和谐是发生产后焦虑、抑郁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16]。母婴床旁护理能明显降低初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11]。在母婴床旁护理实施过程中,产妇丈夫有机会参与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对其进行操作培训及教育指导,使产妇丈夫具备科学的母婴知识和护理技能,调动丈夫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丈夫关爱产妇,协助产妇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及喂养,积极主动照顾婴儿,分担家务,使产妇及婴儿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而且,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婴儿以及家务作为“爱”的体现[17]。所以,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产妇丈夫的直接参与,有利于亲子感情的建立,帮助其顺利完成父亲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增强夫妻感情,和谐夫妻关系。本研究表明,实验组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符合产妇和家属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受广大初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和欢迎。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的产后焦虑情绪水平,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产妇及丈夫更好地掌握母婴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拉近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提供了产妇丈夫直接在医院内参与新生儿护理的平台,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创建了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最终减轻了初为人母、年轻产妇的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保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常实施,病区必须保证合理的人员配置、适宜的温度,护士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全面的专科业务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以及有效的沟通技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产妇的丈夫必须积极配合。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突出了人性化、整体化护理的服务思想,是现代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梅娟娟.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764.
[2] 肖春芳,宋慧娟,周燕莉.母婴床旁护理的国内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2B):26-28.
[3] 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
[4] Lisa S, Carol K, John G. Outcome of enhanced prenatal service for medical eligible in public and private settings [J]. J & Public Health Reports,1997,112(2):122.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6] 周艳瑢.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61-162.
[7] 郭秀静,王玉琼,胡娟.产妇抑郁症病因研究现状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7,5(13):1255-1257.
[8] 汪俊红,邱忠君.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2):297-298.
[9]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10] 徐小燕,周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42-144.
[11]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12] 刘卫华,栾茂杰,李霞.健康教育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34-135.
[13] 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14]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5]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16] 覃梅梅,许春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60-61.
[17] 陆虹,郑修霞.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31-733.
(收稿日期:2014-09-05 本文编辑:卫 轲)
3.4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促进夫妻关系和谐
产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产妇迫切需要关心和陪伴。此时,丈夫在家庭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尤为突出。产妇在产褥期既要恢复体力,又要适应母亲角色照顾婴儿,精神压力很大,而夫妻关系不和谐是发生产后焦虑、抑郁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16]。母婴床旁护理能明显降低初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11]。在母婴床旁护理实施过程中,产妇丈夫有机会参与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对其进行操作培训及教育指导,使产妇丈夫具备科学的母婴知识和护理技能,调动丈夫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丈夫关爱产妇,协助产妇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及喂养,积极主动照顾婴儿,分担家务,使产妇及婴儿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而且,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婴儿以及家务作为“爱”的体现[17]。所以,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产妇丈夫的直接参与,有利于亲子感情的建立,帮助其顺利完成父亲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增强夫妻感情,和谐夫妻关系。本研究表明,实验组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符合产妇和家属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受广大初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和欢迎。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的产后焦虑情绪水平,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产妇及丈夫更好地掌握母婴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拉近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提供了产妇丈夫直接在医院内参与新生儿护理的平台,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创建了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最终减轻了初为人母、年轻产妇的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保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常实施,病区必须保证合理的人员配置、适宜的温度,护士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全面的专科业务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以及有效的沟通技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产妇的丈夫必须积极配合。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突出了人性化、整体化护理的服务思想,是现代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梅娟娟.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764.
[2] 肖春芳,宋慧娟,周燕莉.母婴床旁护理的国内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2B):26-28.
[3] 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
[4] Lisa S, Carol K, John G. Outcome of enhanced prenatal service for medical eligible in public and private settings [J]. J & Public Health Reports,1997,112(2):122.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6] 周艳瑢.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61-162.
[7] 郭秀静,王玉琼,胡娟.产妇抑郁症病因研究现状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7,5(13):1255-1257.
[8] 汪俊红,邱忠君.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2):297-298.
[9]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10] 徐小燕,周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42-144.
[11]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12] 刘卫华,栾茂杰,李霞.健康教育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34-135.
[13] 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14]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5]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16] 覃梅梅,许春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60-61.
[17] 陆虹,郑修霞.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31-733.
(收稿日期:2014-09-05 本文编辑:卫 轲)
3.4 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促进夫妻关系和谐
产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产妇迫切需要关心和陪伴。此时,丈夫在家庭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尤为突出。产妇在产褥期既要恢复体力,又要适应母亲角色照顾婴儿,精神压力很大,而夫妻关系不和谐是发生产后焦虑、抑郁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16]。母婴床旁护理能明显降低初产妇产后的焦虑、抑郁情绪[11]。在母婴床旁护理实施过程中,产妇丈夫有机会参与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护理操作技术,通过对其进行操作培训及教育指导,使产妇丈夫具备科学的母婴知识和护理技能,调动丈夫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丈夫关爱产妇,协助产妇进行母婴皮肤的接触及喂养,积极主动照顾婴儿,分担家务,使产妇及婴儿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而且,初产妇通常将丈夫积极参与照顾婴儿以及家务作为“爱”的体现[17]。所以,在母婴床旁护理过程中,产妇丈夫的直接参与,有利于亲子感情的建立,帮助其顺利完成父亲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增强夫妻感情,和谐夫妻关系。本研究表明,实验组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符合产妇和家属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受广大初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和欢迎。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初产妇的产后焦虑情绪水平,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产妇及丈夫更好地掌握母婴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拉近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提供了产妇丈夫直接在医院内参与新生儿护理的平台,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创建了更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最终减轻了初为人母、年轻产妇的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保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常实施,病区必须保证合理的人员配置、适宜的温度,护士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全面的专科业务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以及有效的沟通技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产妇的丈夫必须积极配合。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突出了人性化、整体化护理的服务思想,是现代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梅娟娟.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764.
[2] 肖春芳,宋慧娟,周燕莉.母婴床旁护理的国内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3,20(2B):26-28.
[3] 李广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93.
[4] Lisa S, Carol K, John G. Outcome of enhanced prenatal service for medical eligible in public and private settings [J]. J & Public Health Reports,1997,112(2):122.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6] 周艳瑢.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61-162.
[7] 郭秀静,王玉琼,胡娟.产妇抑郁症病因研究现状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7,5(13):1255-1257.
[8] 汪俊红,邱忠君.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2):297-298.
[9]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10] 徐小燕,周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142-144.
[11] 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3):32-33.
[12] 刘卫华,栾茂杰,李霞.健康教育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34-135.
[13] 余康民.产科新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3-4.
[14]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5]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16] 覃梅梅,许春荣.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60-61.
[17] 陆虹,郑修霞.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31-733.
(收稿日期:2014-09-05 本文编辑:卫 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