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
2014-12-31张新怡李雪高兆银
张新怡 李雪 高兆银
摘 要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来自海南18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的893株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进行多菌灵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1.87%的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高抗菌株达9.63%,具有抗多菌灵的C. gloeosporioides菌株主要来自芒果、荔枝和龙眼等14种水果。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异,EC5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17×105倍,EC90值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7.49×106倍。建议在热带亚热带水果病害防治中,慎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菌剂的防效。
关键词 热带亚热带水果 ;胶孢炭疽菌 ;多菌灵 ;抗药性
分类号 S436.67
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可以侵染大多数热带亚热带水果,引起的炭疽病是热带亚热带水果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不仅侵染叶片、枝梢、花和果实,引起田间病害,潜伏的病菌在果实贮运期继续危害,造成果实大量腐烂[1]。引起热带亚热带水果炭疽病的病菌包括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芭蕉炭疽菌(C. musae)、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和辣椒炭疽菌(C. capsici)等,其中,C. gloeosporioides可侵染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引起的炭疽病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2]。使用杀菌剂防治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病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而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因高效低毒、价格便宜在生产上广泛使用,但该类杀菌剂存在作用位点单一、易导致抗药性和交互抗性等特点[3]。目前,已报道柑橘、葡萄、草莓、芒果、香蕉等水果胶孢炭疽病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4-10]。
鉴于中国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防治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病防效降低等,本研究开展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明确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病(C. 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指导热带亚热带水果胶孢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3~2014年从海南的果园及水果市场采集芒果、荔枝、龙眼、番木瓜、火龙果、红毛丹等18种热带亚热带水果的发病叶片、花穗和果实等炭疽病典型症状的样品。
98%多菌灵:江苏苏化集团新沂农化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C. gloeosporioides分离
采用科赫法则对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通过真菌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获得C. gloeosporioides。
1.2.2 C. 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
采用系列稀释法测定多菌灵对C.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作用,其供试浓度为0.0、1.0和100.0 μg/mL。参照徐大高等[11]研究的抗药性分级标准,用最低抑菌浓度值1.0 μg/mL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区分敏感菌株和抗性菌株,即在含多菌灵1.0 μg/mL的平板上不能生长的菌株为敏感菌株,在含多菌灵1.0 μg/mL的平板上能生长的菌株为抗性菌株,其中在1.0 μg/mL的平板上能生长、100.0 μg/mL的平板上不能生长的为中低抗性菌株,在100.0 μg/mL的平板上能生长的为高抗菌株。
1.2.3 多菌灵对部分菌株的毒力测定
随机选择10株敏感菌株和10株抗性菌株,测定多菌灵对供试20菌株的毒力。根据不同菌株在0.0、1.0和100.0 μg/mL含药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和抑菌率大小,设置不同菌株的毒力测定浓度梯度,每菌株设5个浓度梯度,每浓度3 皿,恒温(28±0.5)℃培养96 h 后测量菌落大小,计算抑菌率。试验重复3次。求各浓度的平均抑菌率,并以浓度的对数值(x)和平均抑菌率的机率值(y)求毒力回归方程,计算相关系数、EC50值和EC90值[12]。
2 结果与分析
2.1 C. gloeosporioides的来源
所有炭疽病菌来源见表1。经鉴定,均为C. gloeosporioides。
2.2 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
由表1可知,在供试的893株C. gloeosporioides中,787株在1.0 μg/mL的含药平板上不能生长,20株在1.0 μg/mL的含药平板上生长,在100.0 μg/mL的含药平板上不能生长,86株在100.0 μg/mL的含药平板上能生长,分别占88.13%、2.24%和9.63%。说明在热带亚热带水果C. gloeosporioides菌中,已存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群体,且在抗药性群体中,以高抗菌株为主。
在18种供试热带亚热带水果中,有14种水果的C. gloeosporioides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芒果的C.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出现比例最高,达到26.87%,且高抗菌株比例达23.88%;其次为荔枝,抗药性比例达到21.93%,且高抗菌株比例达16.28%;龙眼的抗性菌株比例达到14.29%,而番石榴、人心果、番荔枝和油梨等水果上未见抗性菌株出现。
2.3 多菌灵对部分菌株的毒力分析
由表2可知,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毒力存在很大差异。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0.03~12 511.80 μg/mL,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4.17×105倍,EC90值0.15~1 123 446.50 μg/mL,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7.49×106倍。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发现发现,在热带亚热带水果C. gloeosporioides菌中,已产生对多菌灵具有抗药性的群体,且抗药性群体出现最多的寄主是芒果、荔枝和龙眼等大宗热带水果,可能与这些水果种植面积大、长期使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等有关,油梨、番荔枝、人心果、番石榴等水果C. gloeosporioides菌中尚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可能采集样品数量过少或水果种植面积、施药种类有关。在蛋黄果等优稀水果上出现抗药性菌株,可能与C. gloeosporioides菌存在交互侵染等有关[13],供试菌株是否存在同样的交互侵染还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病害防治中,要慎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需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菌剂的防效。
参考文献
[1] 林春花,胡美姣. 炭疽菌潜伏侵染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3):57-63
[2] 胡美姣,李 敏,高兆银,等. 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病害及防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周明国,叶钟音. 植物病原菌对苯并咪唑类及相关杀菌剂的抗药性[J]. 植物保护,1987,13(2):31-33
[4] Peres N A R, Souza N L, Peever T L,et al. Benomyl sensitivity of isolates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and C. gloeosporioides from citrus[J]. Plant diseases,2004,88:125-130
[5] 杨 媚,冯淑杰,何银银,等. 柑橘炭疽病高效杀菌剂的筛选及抗药性菌株的发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4(1):28-32
[6] 李 洋. 辽宁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9.
[7] 叶 佳,张传清. 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检测[J]. 农药学学报,2012,14(1):111-114
[8] 韩国兴,礼 茜,孙飞洲,等. 杭州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对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抗药性[J]. 浙江农业科学,2009(6):1 169-1 172
[9] 黄圣明,杨 叶,刘秀娟. 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1996,17(2):47-51
[10] Zhang L H, Li M, Gao Z Y, et al. Screening and cross-resistance analysis of alternative fungicid Y X es against carbendazim-resistant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From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J]. Acta Horticulturae,2013,992:415-422
[11] 徐大高, 潘汝谦, 郑 仲,等.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34-36.
[12] 李 敏,高兆银,胡美姣,等. 番木瓜炭疽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9(3):553-554,618
[13] Alahakoon P W, Brown A E. Host range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on tropical fruit crops in Sri Lank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gemant, 1994, 40(1):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