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使节”
2014-12-31张小芳
张小芳
1982年,彭丽媛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共演唱了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是《我爱你,塞北的雪》。当时,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多年,中国也翻开了改革开放新的一页,但某些僵化的思想并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空洞的说教、看似慷慨激昂的革命口号仍然有一定市场。而彭丽媛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曲调欢快,歌词紧贴生活,像一场飘飘洒洒的雪,滋润了人们久已漠然、干枯的心。
李凌与彭丽媛拉钩
1982年,作为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一名文艺兵的彭丽媛进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师从金铁霖。正是这位金老师一眼看准《我爱你,塞北的雪》,并精心辅导她演唱了这首歌。
说起这位金老师和彭丽媛的师生缘,不能不说说当年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李凌。那是1981年,彭丽媛到广州参加“羊城音乐会”,这次音乐会不仅各路高手云集,而且会务还请来了在音乐领域的相关专家。一天,彭丽媛在会务安排的宾馆迎面就碰上一位老专家,这位老人在彭丽媛面前停下,操着一口广东话问:“小彭,你今年多大啦?”“18岁。”彭丽媛回答道。
“我听过你的演唱,条件很好。但从事声乐艺术,不能光凭条件,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好好学习,否则,艺术生命将有限。”老人的话说到了彭丽媛的心坎上,在这次音乐会上,彭丽媛也算是开阔了眼界,对自己的演唱技艺有了进一步学习提升的想法。
“可是到哪儿去学呀!”看着彭丽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渴望的神情,听着她困惑的问话,老人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有地方,就到我那儿去吧!”彭丽媛一脸惊奇:“你那儿?可我还不知道您是谁呢?”
这时,著名歌唱家郭颂走过来了,哈哈笑道:“你还不知道他是谁呀,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李凌同志呀!”求学心切的彭丽媛不禁问:“先说让我去,将来不让上怎么办?”李凌笑着说:“咱们拉钩。”一老一小手指钩手指,边拉边说:“拉钩上算,一百年不能变。”
回京的李凌真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彭丽媛一周之后就接到了中央音乐学院要她进修两年的入学通知书。报到那天,李凌告诉彭丽媛是金铁霖老师指导她。彭丽媛一听,半天怯怯地说了一句很不自信的话:“他能教我吗?”彭丽媛为什么会这么问呢?主要是这位金铁霖老师名气太大,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就是这位金老师的学生。“我让他教,他就教,我是院长。”李凌的话给了彭丽媛极大的鼓舞。此时,金铁霖虽是中央乐团的独唱演员,其实他早有到后台做教师的想法,所以当李凌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到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时,他毫不犹豫接受邀请。
金铁霖第一次见到彭丽媛时,彭丽媛正在民乐队的伴奏下练唱,当金铁霖走过来时,她依然神态自若地演唱。金铁霖后来回忆说:“第一次见面,感觉她特别纯朴,但一听她唱歌,又觉得她表演很自信,声音也很自然。”休息时,他给彭丽媛谈了自己对她的教学设想:“听了你的演唱,我感到你距离我所教的民族唱法很接近,我打算首先保留住你的演唱风格,然后再经过科学的训练,使你的演唱风格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很快,金老师发现彭丽媛这个学生很刻苦,连中午别人用来午休的时间都不休息,用来去琢磨自己的演唱方法。“特别用功,爱动脑子而且善于融会贯通,所以进步得很快”。有次,金老师在给来自黑龙江歌舞团的一个叫姜敏的青年歌唱演员上课,听她唱了《我爱你,塞北的雪》,立刻想到彭丽媛,觉得这首歌很适合彭丽媛的音色声调,正好赶上中央电视台要给彭丽媛录音,金铁霖就把这首歌曲推荐给了彭丽媛。
央视导演李晓岚为彭丽媛拍桌
从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到今天,央视春晚走过了30年,到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但提起1982年的春晚,很多人就觉得陌生,在网上搜索一番,就发现1982年的春晚,彭丽媛唱的是两首歌曲,其中一首是《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找不到更多相关报道了。因此对彭丽媛1982春晚的演唱心存困惑。其实答案很简单,1982年春晚的全称是迎新春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每到新年元旦组织一些名家代表的内部系统的联欢会,也可以说是个茶话会,用录像的形式播出,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现场直播晚会。1982年央视文艺部导演李晓岚组织筹备了这次迎新春联欢晚会,是她看中了彭丽媛,认定了彭丽媛,这样彭丽媛在1982年就上了“春晚”。
当年李晓岚费了好大劲才在中央音乐学院找到彭丽媛,她先作了自我介绍,接着告诉彭丽媛,在7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七一”文艺晚会上,她听过彭丽媛的歌,感觉唱得不错。她要彭丽媛好好准备选个什么好曲目,参加1982年的央视迎新春联欢会。彭丽媛送走导演李晓岚后,心里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去央视献唱,紧张的是唱哪首好呢?
金铁霖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想起那首有亲和力的歌,建议彭丽媛除了一首已肯定要唱的歌外,再一首就唱《我爱你,塞北的雪》。这边彭丽媛在老师金铁霖的辅导下,加紧排练。而央视那边,文艺部的同事们知道李晓岚要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歌手,担心之余,纷纷表示反对,有人劝李晓岚:“一旦砸了锅,一辈子也翻不了身。”简直是一百个不同意。李晓岚一看也急了,把桌子一拍,说:“砸了我负100%的责任,任何名人都是从无名出来的,都要靠社会力量的推举,我认准了她。”李晓岚觉得凭自己多年职场工作的经验,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其他人一看老太太都拍了桌子,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才不再吭气了,但不说话并不等于赞同,心里仍在打鼓。
录音的时候,彭丽媛一看来的是郭兰英、蒋大为这样的“大腕”。第一次来央视录音,彭丽媛没见过这些洋设备,但从小就上舞台的她,舞台经验丰富,心里素质好。她准备录两首歌。音乐响起,一开唱,彭丽媛立刻调整情绪,进入状态。
彭丽媛在央视一唱,这“塞北的雪”才得以飞向全国、飞向海外。
北国雪的颂歌
词作家王德从小对雪并不陌生。在北疆几十年的生活中,王德有过同青年垦荒队员风雪中夜宿小兴安岭的经历。雪花钻进破了顶的帐篷,清晨醒来,被头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在茫茫的林海雪原,王德无数次被工人踏雪伐木的劳作场面所感动,他爱上了塞外的飞雪,更爱上了那些如同雪一样品格的默默无闻辛勤奉献的人们。endprint
曲作家刘锡津出生于冰城哈尔滨,那里的冬天温度极低,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可以说,雪给了刘锡津无尽的快乐,陪伴他度过了生活贫困的童年。上小学时刘锡津被幸运地招到市少年宫做合唱队员,后来又转到手风琴小组。当时少年宫只有两个手风琴,手风琴是大件,在少年宫属于“国宝级”的重点保护对象,可老师对刘锡津这个“音乐神童”特殊照顾,不仅借给他乐器,而且允许他把手风琴背到家里练习。这天大的幸运给了刘锡津无穷的动力。这动力鼓舞他在11岁那年写出了平生第一首作品——独奏曲《雪花飘》,乐曲虽然简单幼稚,却有生气,这也可以说是刘锡津的第一部歌唱雪的作品,作品记述的就是少年刘锡津眼里、心里雪花的世界。
1980年冬一个半夜三更,王德从睡梦中醒来,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夜深人静时总是他创作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他的脑海中翻腾着冬日里飘飘洒洒的雪花,多年积蓄心头的情感如喷泉一样涌出。身边睡着病瘫的儿子,王德深怕开灯吵醒孩子。他练就了一手在黑暗中记录自己灵感的本事,今夜也不例外。他探出手去,摸到在床头早已放好的铅笔和纸,熟练地记下自己的创作。早晨起来,王德整理摸黑写下的草稿,在重新抄录一遍时才注意到,这塞北的雪已被自己下意识地以拟人化的手法给人格化了。自己所赞颂的已不仅是作为自然物质的雪,更是它所象征的高贵品格。
当天,王德一到团里,就拿着这页纸交给了刘锡津。刘锡津看了歌词,觉得意境非凡,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他拿着歌词转身到了琴房。冬天的琴房温度很低,全神贯注在笔尖的刘锡津忘了寒冷,手指几乎被冻僵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刘锡津完成了曲谱创作。王德听刘锡津在钢琴上弹了一遍旋律,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刘锡津谱的曲里既有北方的音乐元素,也有南方的音乐元素,可以说是南北结合。尤其更令人叫绝的是第二句“飘飘洒洒漫天遍野”用的是苏州评弹的调子,而结尾部分又融入东北秧歌的调子。王德诧异地问刘锡津是怎么想到南腔北调大融合的。刘锡津经王德这么一提醒,立刻嘴里哼唱了一遍,可不是,南腔委婉,北调粗犷,自己是一气呵成,并没有刻意设计。
开风气之先
最早演唱《我爱你,塞北的雪》的是有“北方夜莺”之称的盲人歌唱家周琪华,但这首歌真正为大家熟知是彭丽媛1982年在央视迎新春联欢会演唱后。特别是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这首歌的音乐电视,当时,彭丽媛身穿一件宽松的白色毛衣,扎着条大辫子,扬起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深情地演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歌被文艺界寓为中国思想解放的“使节”,彭丽媛被看做是呼唤中国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使者。
词作者王德就认为他的这首歌被社会广泛认可,得益于这首歌所处的时代恰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时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产生的许多优秀歌曲,对词曲作者、演唱者从意识观念、灵魂深处都是一次脱胎换骨、刻骨铭心的创作,对广大观众有开启明智,进入新时代的引领作用,在中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彭丽媛是幸运的,从艺之路是顺利的。这首抒情歌被她唱得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正是抒情歌曲倍受关注、倍受争议的时候。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们,此时对歌曲的认识还停留在那“革命”的年代,所有抒情歌曲都有资产阶级“靡靡之音”的嫌疑。然而,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国家的、港澳台的音乐如潮水一样涌入国门,台湾歌星邓丽君别具一格的演唱,令封闭多年、听惯了高亢革命歌曲的大陆听众耳目一新,惊呼“歌还能这样唱”?一下子有点适应不了。首要的标准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理论上的困惑,反映到思想上,那是千人万理,这不仅仅是对一首歌的认识,更是社会转型中新旧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而彭丽媛站在时代思想观念交锋的最前沿,她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声音低回,把雪花的美表现得温婉可人,她把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渴望、追求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舒气畅、精神振奋。
彭丽媛《我爱你,塞北的雪》,不仅在国内飘飘洒洒,国外也闻声而起。王德根本没想到这首歌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他出访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港澳台时,每次都能听到这首歌曲。一些华人华侨在演唱这首歌时,常常会掉眼泪,他们说,这首歌让他们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刘锡津说这是“千百万群众的感情,是时代的感觉,是历史的回声,是我致力捕捉的音乐之魂”。这个“魂”,是艺术家的灵魂、灵感的根。刘锡津讲出了《我爱你,塞北的雪》“飘”了30多年,还“飘”在全国人民、海外儿女心里的缘由。○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