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SYS 的齿根过渡曲线形状优化研究❋

2014-12-31李九灵丁国龙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齿根渐开线形状

李九灵,张 颂,丁国龙

(湖北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0 引言

齿根过渡曲线对齿轮强度至关重要。点蚀和齿根折断为齿轮失效的主要现象,其中齿根折断是由于齿根应力较大,由疲劳裂纹扩展所导致。对用于重要场合的高精度硬齿面齿轮,断裂损坏是最主要的破坏形式,所以齿根部位的应力分布状况、最大应力值及位置、以及如何降低弯曲应力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注意[1],而改变过渡曲线的形状是解决齿根应力过大和应力集中的重要方法。

董新华[2]等用NURBS样条曲线对齿根过渡曲线进行优化研究,但没有考虑曲线权因子影响,且该曲线在求解接触线时较繁琐;陈秀宁[3]等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离散化的节点为过渡曲线,并以最大应力为优化目标、以节点坐标为变量进行优化,但是节点越多效率越低,运算时间越多,全局最优难度加大;芮井中[4]等采用双参数“超越椭圆”曲线方程对过渡曲线进行优化,该方法只能描述特定的边界形状并且只能获得局部最优解,且建模比较难。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软件的功能,采用三段圆弧描述齿根过渡曲线,通过参数化建模,利用优化分析模块对齿根过渡曲线形状进行优化研究。

1 齿轮参数化建模

1.1 齿廓建模

图1为齿轮端面截形示意图。过渡曲线采用三段圆弧C1,C2,C3连接,设对于某段圆弧中心C在齿轮局部坐标系O1-xy1z坐标下为(xc,yc,0),β表示该圆弧段上任意一点与x轴的夹角,r为半径,取β为参变量,可建立在齿轮坐标系O-xyz的过渡曲线段方程:

右侧渐开线部分方程为:

其中:rf,rb分别为齿根圆半径和基圆半径;u为渐开线上任意点的展开角;δ0为基圆齿槽半角。

至此,一个完整的齿廓模型可由式(1)、式(2)表示。

图1 齿轮齿槽端面截形

1.2 齿轮实体建模

本文利用参数化建模方法,以适应齿轮参数改变时自动更新模型的要求。在方程式文本编辑框中输入齿轮基本参数,并计算齿轮基圆、分度圆、齿顶圆、渐开线啮合起始点、渐开线等相关参数,然后绘制基本草图(见图2)并把相关尺寸参数化,接着在局部坐标系O1-xy1z下,标注C1与C2交点分别到x,y1轴的距离,依次命名为DS_LX和DS_LY,标注C3半径为DS_R3,最后使用特征得实体模型,装配后的啮合齿轮如图3所示。

2 过渡曲线形状优化

本文为更实际地仿真传递齿轮受力情况,对齿轮进行接触分析后,以DS_LX,DS_LY和DS_R3为优化变量,以齿根接触最大von-Mises应力为目标变量,利用ANSYS Workbench对齿根形状进行优化研究。

图2 参数化草图

图3 齿轮模型

2.1 齿轮接触应力分析

(1)定义材料属性:选用齿轮材料为45钢,可查看其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

(2)齿轮模型和变量设计:利用SolidWorks与Workbench的无缝连接把齿轮几何模型(见图3)导入到Workbench中,选择DS_LX,DS_LY和DS_R3为设计变量。通过控制C1与C2交点和C3半径来改变和优化齿根过渡曲线。

(3)划分网格:网格划分越细,计算结果精度越高,但是计算规模也会相应地有所增加,因此划分网格时应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5,6]。根据齿轮实际接触情况选择接触区域,并重新定义接触对;指定网格划分尺寸为默认尺寸,对齿轮接触区域进行网格细化,细化等级为1级(见图4)。

图4 网格划分

(4)载荷与边界条件:在接触分析时假设在啮合瞬间从动轮是不动的,仅仅考虑主动轮的转动力矩,因此只需对主动轮采用固定除绕轴线旋转外的其他5个自由度,而从动轮固定所有自由度;在主动轮内圈施加转矩T,逆时针方向。

(5)求解:添加stress(von-Mises)为求解对象,并选取其最大值为优化目标变量。求解后可以查看齿轮在齿根部分的应力云图。

2.2 过渡曲线优化过程

产品优化设计已经渗入到工程设计中的每个角落,在Workbench中,可以通过Design Explorer来实现产品性能的优化设计,其通过人机交互,采用先建模再进行性能分析,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对结构进行修改,最后再进行分析计算,反复多次,直到最终设计的机械结构性能满足要求为止,这种优化方法是一个再设计再分析的优化过程。在齿轮接触应力分析后进入目标驱动优化(Goal Driven Optimization)模块,设置优化变量的上、下极限值和循环次数,采用中心组合设计产生设计点,筛选方式为优化方法,样本数量1 000,对过渡曲线形状进行优化。

3 实例分析

为验证以上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寻找出最佳齿根过渡曲线形状,以改善齿根受力情况,本文以表1为齿轮基本参数建模对齿根过渡曲线进行优化研究,其中主动轮受扭矩T=10 000N·mm,优化前、后最大应力值对比见表2,优化前齿根接触应力云图见图5,优化后齿根接触应力云图见图6。

表1 齿轮基本参数

表2 优化结果及对比

图5 优化前齿根应力图

由表2可知:优化前齿根最大应力值为5.396 2 MPa,且应力集中在3.2MPa~3.7MPa,有较多点存在最大受力状况;经优化后最大应力已减至2.871 7 MPa,齿根应力主要集中在1.5MPa~2.5MPa,最大受力点已不在齿根,而且最大应力改善幅度达46.7%。由图5可以看出,优化前齿根受力较集中,整齿受力范围较少;而优化后齿根受力范围有所扩展(见图6),改善了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最大接触应力。比较可知优化后齿轮实体受力点范围扩大,齿根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改善,同时齿根应力值范围也降低了;优化的过渡曲线可以大幅度减小齿根的最大应力值,使齿根受力面更宽,改善齿根应力集中现象。

图6 优化后齿根应力图

4 结论

本文就齿根过渡曲线形状优化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提出利用三段圆弧组合成齿根过渡曲线,通过参数化建模,提出对齿根过渡曲线形状进行优化的方法,并给出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此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优化的齿根过渡曲线可大幅度改善齿根受力情况,使受力带更宽更均,利用文中参数优化时最大应力降幅可达46.7%;同时该方法使用圆弧建立几何模型简单、方便,可直接用软件绘制,避免编写程序建模和分析的过程。

[1]郭太勇,梁迎春,黎文勇.渐开线齿轮齿根过渡曲线优化设计[J].机械传动,1996,20(1):20-21.

[2]董新华,马勇,柳强.渐开线齿轮齿根过渡曲线最佳线型实现方法[J].机械传动,2013,37(5):47-49.

[3]陈秀宁,陈志平.渐开线齿轮齿根过渡曲线的优化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5,6(2):59-60.

[4]芮井中,吴志学.齿根过渡曲线优化方法研究[J].机械传动,2010,34(2):38-40.

[5]杨汾爱,张志强,龙小乐,等.基于精确模型的斜齿轮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22(2):206-208.

[6]查太东,杨萍.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固定支架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12,33(2):28-30.

猜你喜欢

齿根渐开线形状
下期要目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滚齿加工平齿根倒锥齿的程序调试分析
基于NURBS理论的渐开线齿轮齿面修复
基于Pro/E的渐开线内花键安装盘参数化设计
基于ANSYS齿根裂纹对斜齿轮接触应力影响分析
你的形状
渐开线齿廓链轮梳齿刀的设计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基于图解法的压力机变位齿轮齿根过渡圆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