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AFS法测定食具容器用不锈钢材料砷迁移量
2014-12-31赵艳兵
张 瑜, 樊 鑫, 赵艳兵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3)
不锈钢以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设备和家庭用品。特别是不锈钢食具容器是其中最广泛的应用之一。而不锈钢食具容器用各个牌号的不锈钢普遍含有重金属砷。砷及砷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会引起细胞和毛细血管中毒,甚至诱发恶性肿瘤,对人体危害较大。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与食品接触不锈钢容器的卫生指标——砷迁移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砷迁移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浓度的乙酸浸泡液所迁移的砷含量,常用来表征不锈钢食具容器的卫生安全性能。
目前,国家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81-2003 使用 砷斑法检测砷迁 移量[1]。该方法灵敏度较低,操作较为繁琐,对纳克级砷迁移量的测定比较困难。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痕量分析新技术,具有基体干扰少、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砷等挥发性元素的测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2-7]。本文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食具容器用不锈钢材料443、444表面砷迁移量进行了测定。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AFS-970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海光仪器公司;附砷高强度空心阴极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砷标准储备液,1.0mg/m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砷标准溶液:1.0μg/mL,盐酸(1+9)介质,由砷标准储备液逐级稀释而成;乙酸溶液:4%(体积分数),取4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 000mL,现配现用;硼氢化钾溶液:20g/L,称取10.0g硼氢化钾溶解于500mL 5g/L氢氧化钾溶液中,现配现用;硫脲-抗坏血酸溶液:50g/L,分别称取硫脲、抗坏血酸各25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现配现用。
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工作条件
仪器工作条件见第30页表1。
1.3 实验方法
1.3.1 外观检查
成品样外形端正,表面光洁,无蚀斑。
1.3.2 样品处理
根据国家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81-2003,器形不规则、容积较大的制品,可采其原材料(板材)或同批制品中(使用同类钢号为原料的制品)具有代表性的制品,截割一定面积板块作为试样,浸泡面积以总表面积计,板材的总表面积不小于50cm2。实验对443、444钢板进行截取,每批取5.0cm×5.0cm×0.5cm板材2块作为待测试样,待测试样的总表面积为120cm2。
表1 HG-AFS测定条件
用肥皂水洗刷试样表面污物(包括油污、胶水、字迹),必要时使用砂轮机进行表面磨光,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净,晾干备用。试样表面处理前、后外观对比见图1。
图1 不锈钢443、444试样
将取好的443、444试样分别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煮沸的240mL乙酸溶液,加玻璃盖,低温煮沸30min,取下,补充乙酸溶液至原体积。室温放置24h后,用聚四氟乙烯棒或硼硅质玻璃棒不断搅动,以达到溶液均匀的目的。然后,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乙酸溶液定容至250mL,混匀。此溶液作为样品溶液备测,并随同试样做空白实验。
1.3.3 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移液管依次量取0.0、1.0、2.0、5.0、10.0mL 1.0μg/mL砷标准溶液至100mL容量瓶中,加5.0mL盐酸、4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于电热板上100℃左右低温加热30min,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标准溶液系列中砷质量浓度依次为0.00、0.01、0.02、0.05、0.10μg/mL。
在仪器工作条件下对标准溶液进行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酸度
氢化物的发生要求有合适的酸度。在选定的仪器工作参数和砷质量浓度为0.015μg/mL条件下进行酸度实验。结果表明,当盐酸的酸度(以下均指体积分数)由1%~5%进行变化时,砷荧光强度值随酸度增加而增加;而在酸度为5%~20%时,砷荧光强度值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实验确定测量酸度为5%盐酸。
2.2 乙酸浓度
乙酸为弱酸性有机酸。对于原子吸收或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为避免有机酸对光谱或激发光源的干扰,一般需增加加热赶酸这个前处理过程。但对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酸性介质有利于新生态氢的产生,进而有利于砷元素的还原。在砷质量浓度为0.015μg/mL条件下,考察了乙酸浓度对砷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酸体积分数不超过2%时,其对砷测定结果没明显影响。而实验使用的浸泡液为体积分数4%的乙酸溶液,计算得到待测溶液中乙酸体积分数为0.2%。所以,浸泡液中的乙酸对砷测定的影响可以忽略。
2.3 硼氢化钾浓度
硼氢化钾的质量浓度影响氢化物的生成过程和氩氢焰状态[8-10]。当硼氢化钾的浓度发生变化时,砷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砷质量浓度为0.015μg/mL时,实验考察了硼氢化钾质量浓度在5g/L~25g/L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氢化钾质量浓度在20g/L时,砷的荧光强度最高且稳定。所以,选择硼氢化钾溶液质量浓度为20g/L。
2.4 预还原剂量和还原时间
砷在待测溶液中存在着As(Ⅴ)和As(Ⅲ)2种价态。As(Ⅲ)与硼氢化钾能迅速完全地反应生成AsH3;而As(Ⅴ)与硼氢化钾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sH3较慢,且还原率只有70%~80%,如不采取相应措施,测得的砷量就会偏低[11]。硫脲则可以使砷(Ⅴ)完全预还原为As(Ⅲ),抗坏血酸配合硫脲可使还原能力进一步增强。所以,实验选用硫脲-抗坏血酸作为预还原剂。
在砷质量浓度为0.015μg/mL条件下,对预还原剂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40mL硫脲-抗坏血酸溶液时,砷荧光强度最大且稳定,故选用40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作为砷的预还原剂。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了预还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还原时间不小于30min,砷荧光强度基本稳定。因此,实验选择预还原时间为30min。
2.5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以待测试液中砷质量浓度ρ(μg/mL)为横坐标,荧光强度值I为纵坐标,对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砷质量浓度在0.01μg/mL~0.1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27 144ρ+34.12,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连续对空白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以3倍的标准偏差除以校准曲线的斜率计算,得方法的检出限为0.16μg/L。
2.6 共存离子的影响
在浸泡条件下随砷浸出的共存离子主要有Ni2+、Cr3+、Cd2+、Pb2+等,浸 出 量 分 别 改 为 Ni2+(1.0μg/mL)、Cr3+(1.0μg/mL)、Cd2+(0.10μg/mL)、Pb2+(0.10μg/mL)[12-13]。对0.015μg/mL 砷标准溶液进行了以上共存离子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荧光强度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各 种 共 存 离 子 干 扰 限 量 为 Ni2+(5.0mg/mL)、Cr3+(3.0mg/mL)、Cd2+、Pb2+(5.0μg/mL),远远高于浸泡液中干扰离子的含量,因此不干扰测定。
2.7 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
按实验方法,分别取443、444板材各2批,经加工处理后进行浸泡操作,平行测定11次,得到测量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同时,进行该方法的回收率实验。由于没有相应的标样,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81-2003中规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对比,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不高于7.0%,加标回收率在92.0%~108.0%,测定值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一致。
表2 本文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n=11)
[1] 梁文元,刘国祥,石崇义,等.GB/T 5009.81-200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 王滨,王耀成,江永胜.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无机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4,40(11):687-688.
[3] 邓勃,迟锡增,刘明忠,等.应用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9.
[4] 赵如琳,王骏峰,孙梅,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处理废水中砷[J].冶金分析,2013,33(1):59-64.
[5] 雷美康,彭芳,曹培林,等.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钨矿中砷汞[J].冶金分析,2013,33(4):44-47.
[6] 倪迎瑞,李中玺,李海涛,等.氢化物发生-四通道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纯铜中的痕量砷锑硒碲[J].冶金分析,2012,32(9):26-29.
[7] 王立新,王烽,曹吉祥,等.冶金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8-132.
[8] 周康民,汤志云,肖灵,等.土壤及水中As价态分析方法研究[J].地质学刊,2008,32(3):189-197.
[9] 宋建华,尹智春,李莹希.金矿地下水中砷、汞的连续测定[J].分析实验室,2009,28(Supp1.):52-54.
[10]杨新安,刘燎原,王祥美,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长江水中的砷和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26(3):278-281.
[11]王军学.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精碲中微量砷[J].冶金分析,2010,30(2):55-57.
[12]庞晋山,邓爱华,陈进,等.磁性纳米粒子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具中铬、镍、镉、铅、砷的迁移量[J].分析化学,2011,39(9):1166-1167.
[13]童俊,周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锈锅食具容器铬、镍、镉、铅迁移量[J].中国食品,2013,1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