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影像在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4-12-31符艺
符 艺
1 口述影像服务发展概况
口述影像服务(audio description或称descriptive video service),简称口述影像,是一种通过口语叙述的方式,将视障者无法接收的影像信息转换成语言,让视障者能克服视觉障碍,协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和就业环境中各种影像障碍的服务。简单地说,口述影像就是把看见的说出来。
口述影像服务起源于美国,弗雷泽(Frazier)在1970年的硕士论文中提出了口述影像的概念,成为研究口述影像行为与艺术观念的第一人[1]。如今,美国的视障人士口述影像服务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当地首映的电影中,六成多附有口述频道,被制作成有口述频道的DVD也有四成之多。Am erican Council of the Blind 自2009起推行一项名为“Audio Description Project”的计划,通过培训专业口述员,制定口述频道的准则,加强教育和鼓励相关的学术研究来提升美国口述影像服务的水平。
在我国,台湾的视障口述影像服务始于淡江大学赵雅丽教授的口述影像服务研究,她将“口述影像服务”定义为“一种为视障者描述其无法收视之影像画面,以协助其有效观赏电影的语言工作”[2]。台湾口述影像发展学会于2002年6月成立,是台湾第一家开始研究并制作口述影像服务的机构[3]。香港盲人辅导会自2009年起开始向公众积极推广电影口述影像服务。2011年,香港盲人辅导会联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辖下创意香港合办“香港电影口述影像发展计划”,为口述影像服务人员提供学习及实习的机会[4]。中国内地口述影像服务的开展起源于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该中心于2003年7月在北京成立,致力于用声音解说技术为视障人提供无障碍文化产品服务,倡导社会为视障人群提供融合性的支持环境。其品牌助残项目之一的《心目影院》于2006年7月实现为视障人士讲述电影项目的常规化;其“触摸-指尖上的世界”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让视障人士触摸实物模型,接触平时罕有机会摸到的物品,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5]。
目前,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口述影像服务。美国拥有丰富的口述影像资源,公共图书馆以口述影像借阅服务为主,如加利福尼亚州立图书馆的盲文和有声图书馆(BTBL)提供DVD和VHS的口述影像的集合[6];曼彻斯特城市图书馆(Manchester City Library)网站还提供口述影像资源检索,在检索结果的主题下显示适合视障人士使用的标识[7]。台北州立图书馆的口述影像服务开展得比较成熟,建立了视障电子图书馆并提供服务。香港的视障文化服务主要集中在盲人辅导会,而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涉及较少。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口述影像服务主要以无障碍电影为主,包括现场讲述与制作无障碍电影。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重庆、黄石、武汉、长沙、常州、徐州、石家庄、太原在内的多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开展了类似活动,如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电影评论协会三方在2009年共同成立了“无障碍电影工作室”为视障读者播放无障碍电影专场。中国盲文图书馆自2011年新馆建成后,在信息无障碍中心设立了口述影像馆为视障观众讲述电影。深圳图书馆在2009年成立了深圳视障公益影院,现已为视障人士讲述电影55场。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影像服务的必要性
2.1 加强对视障群体的文化关怀,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所在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服务。还必须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公共图书馆担负着教育、情报、文化等多方面的职能,是思想文化阵地、社会教育机构和信息集散枢纽,其根本性质是社会的公益文化事业。因此,加强对视障群体的文化关怀,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而开展口述影像服务正是图书馆对视障群体文化关怀的重要体现之一。
2.2 口述影像能极大地为视障人士补充视觉信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全世界有4000万~4500万盲人,低视力(或弱视)等视力障碍者约1.4亿人,这是个相当庞大的群体。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生活中大部分的信息来自于视觉获取,少部分的信息来自于听觉获取,而由触觉与其它感官器官获取的信息所占的比重则更小。视障人士不能亲眼审视世界万物,无法直接感知影像的意义与图形的美感,口述影像服务正是针对视障者的认知特质,通过语言描述让视障者突破视力上的障碍。通过讲述,视障人士了解到各种影像内容的含义,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文化,平等地享受社会生活,增强对社会的归属感。
3 国内公共图书馆口述影像服务现况分析
3.1 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分析
口述影像服务人员直接承担向视障人士传达视觉信息的任务,他们表述的好坏影响视障人士对于视觉信息的接收。口述影像服务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二为志愿者。图1为深圳图书馆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分析图,由图1可见,志愿者在口述影像服务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深圳视障公益影院已讲述的55场电影中,志愿者讲了38场,占总比例的69%;图书馆员工讲了12场,占22%;其它有3场,占9%。
图1 深圳图书馆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分析图
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在没有口述影像服务经验之前,公共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对他们进行比较严格的培训,通过学习教育、交流沟通、实践模拟来提高他们的口述水平。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必须反复揣摩需要口述的内容,制作脚本,试讲,一遍遍地修改脚本,通过语言描述让视障者突破视力障碍,了解各种影像内容的含义,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了解对空间、飞行、爆炸、景物、形态、表情的描述,从而加深对生活、声音与视觉关系的认识。
3.2 口述影像服务形式分析
3.2.1 影视节目口述影像服务
影视节目口述影像服务又分为以下两种:一为现场讲解影视节目,二为放映无障碍影视节目。上海图书馆以制作与播放无障碍电影为主。2009年,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电影评论协会三方共同成立了“无障碍电影工作室”,从2011年开始,每两个月,在固定时间与固定地点,为视障读者播放无障碍电影专场。深圳图书馆的影视节目口述影像服务主要以现场讲解为主,并提供无障碍电影光盘的外借服务,现场讲解采用固定场地讲电影与视障公益影院走进社区的方式。表1为深圳图书馆固定场地讲电影与视障公益影院下社区的对比。虽然服务场次远远少于固定场地讲电影,但视障公益影院进社区的服务人次却远远高于固定场地讲电影。显然,走进社区更加受到视障人士的欢迎,这与他们没有时间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有莫大的关系,这也启发图书馆以后要加大走进社区的力度,多送电影到视障人士身边。
表1 深圳图书馆视障公益影院活动方式对比
3.2.2 文化活动实景讲述服务
这一方式目前在公共图书馆中应用较少,却是未来口述影像服务的一大发展方向。深圳图书馆在2011年视障儿童夏令营活动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视障小朋友们讲述了深圳著名景点——世界之窗。通过触摸和感知实际景物,小朋友们对景物有了直接的感受,而陪同讲述人员的讲解又加深了他们对景区文化的了解,是一次反响良好的实景讲述。中国盲文图书馆除了每周二放映口述电影外,还举办了“口述影像——走进经典”等一系列专题活动,举办无障碍电影首映活动及演员见面会活动。
3.3 口述影像服务效果分析
自2009年9月至今,深圳视障公益影院已为视障人士带来55场精彩的电影讲述,服务人数达2127人次,活动曾被多家媒体报导,已成为深圳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活动品牌,深受广大视障朋友与业内人士的好评。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建成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已开展了近300场口述影像服务,建立了7支盲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志愿者582人。这一系列活动能让视障人士在听的过程中欣赏影视作品,了解社会形态,从而加深对生活、声音与视觉关系的认识,为其构建了参与主流文化的桥梁,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了各界奉献爱心、参与公益的公共平台,保证了视障人士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为他们点燃了黑暗里的一盏灯。
4 公共图书馆开展口述影像服务的思考
近年来,虽然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实践者,但我国的口述影像服务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交流、资源共享、技术标准等方面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笔者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口述影像服务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1 加强口述影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来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互联网络、无线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基于网络,因特网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取、组织、检索、存储和传递的主要平台,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由于口述影像服务分布与覆盖的不均衡性(包括地区分布的不平衡与城乡分布的不均衡)与视障人士自身的特殊性,能够参与现场听影像的视障人士仅为很小一部分,固定场地与走进社区人次的强烈对比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准备一场讲解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让精心准备的口述影像与更多的视障人士共享,将口述影像数字化,构建其数字资源库的需求也提上日程。不少公共图书馆也已着手这项工作: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已经建立网站,网站包括口述影像专区,提供口述影像在线服务;深圳图书馆也对每次讲电影进行现场录音,经后期整理后再放到网上供视障人士在线收看与下载。当然,各公共图书馆在组建自有口述影像数据库时,应加强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4.2 拓展服务内容,加强与其它相关机构的合作
目前各公共图书馆的口述影像服务主要以影视节目口述影像尤其是以讲电影为主,从长远发展来看,口述影像服务与应用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此,应从对电视、电影、博物馆展览、自然景观的口语描述发展到插图的文字解说,及对任何视觉属性的传播媒介信息的口语转述等。因此这需要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等参与进来,最好在讲解中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多可以触摸的模型。目前深圳图书馆正在与博物馆接洽,希望能够从走进博物馆开始,陆续与美术馆、科学馆等开展一系列的实地文化讲解活动,多层面地丰富视障人士的文化生活,以帮助他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客观世界。
视障人士利用图书馆常需要一对一的服务,而图书馆的视障服务专职人员比较少,一般为2-3位,所以口述影像服务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支持。深圳视障公益影院是由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市残联合作共同成立,在长时间的活动中,两方通力合作,资源互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的无障碍电影项目在2011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资助,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大音像出版骨干工程项目;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口述影像文化助盲”公益行动也是由广电总局所属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与电影数字节目中心联合启动。这些都为口述影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能,在资金和政策上有了保障。如今,除了政府机构外,在全社会乃至全球关注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与机构也越来越多,如全球第一家关注盲人的TEDx组织在2013年7月20日成功举办了首场“以听得见(Listen To See)”分享会。因此,要注重与更多社会机构组织合作,举全社会之力,为视障人士带来更多的文化饕餮盛宴。
4.3 打造专业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
口述影像服务隶属文化服务范畴,而目前口述影像服务人员志愿者队伍不够稳定,专业性有所欠缺。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或文化、艺术及体育等技能自愿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文化服务的人。与其它志愿者不同的是,文化志愿者的文化身份以及文化专业背景更加突出,他们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素养,向他人提供相关文化志愿服务是文化志愿者的重要表现[8]。以笔者所在的深圳图书馆为例,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者很多,但真正担任主讲人的仅有39名。其中,27名来自集体,深圳市义工联、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和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等单位的集体志愿者比较固定,他们形成了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12人来自于个人,个人志愿者比较零散也较难管理。今后,口述影像服务从影视节目逐渐向更多的实景讲述拓展,内容日益丰富,对志愿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打造专业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以更好的口述影像服务,让更多的视障人士感受影像的魅力,让他们更快地建立起文化情境中各类视觉讯息的认识与融入,提升其精神文化空间。
[1] Joel Snyder. Audio description The visual made verbal[EB/OL].[ 2013-07-01]. http://www.audiodescribe.com/links/AD-The% 20Visual% 20Made% 20Verbal.pdf.
[2] 赵雅丽.言语世界中的流动光影———口述影像的理念架构[M].台北: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23.
[3] 口述影像发展学会[EB/OL].[2013-07-05].http://www.dvs.org.tw/.
[4] 创意香港[EB/OL].[2013-07-05].http://www.createhk.gov.hk/sc/home.htm.
[5] 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EB/OL].[2013-07-05]. http://www.hongdandan.org/.
[6] 加州州立图书馆[EB/OL].[2013-08-03]. http:// www.library.ca.gov/services/btbl-dvd/descriptivevideos.html.
[7] 曼彻斯特城市图书馆[EB/OL].[2013-08-03]. http://findit.gmilcs.org/polaris/default.aspx?ctx=17.1033.0.0.2.
[8] 高和荣. 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厦门的研究[J]. 湖湘论坛,2012 (6):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