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脏疾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2014-12-31袁尽涛田圣芳
袁尽涛 田圣芳
摘要:简述了鸡肾脏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肾脏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28-02
鸡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疾病或致病因子引起的,包括肾结石、肾炎、痛风症、输尿管结石和尿毒症等,其共同特征是肾脏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出现尿酸盐沉积,严重时可导致鸡群的高死亡率。近年来,随着肉鸡业的迅速发展,肉鸡的肾脏疾病已经成为鸡病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治该病,才能必须正确了解鸡肾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该病。
1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它一方面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的废物、毒物和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和体内酸碱平衡;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分泌的肾素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压;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刺激骨髓干细胞的造血功能;分泌的前列腺素及活化维生素D3对调节鸡体血压和钙磷代谢,促进成骨也十分重要。因此,肾脏发生疾病,将给机体带来直接的、全面的影响。
2 引起肾病的因素
2.1 由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2.1.1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V)有众多血清型,其中肾型IB是肉鸡发生尿酸盐沉积的主要因素。肾型IBV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引起黏膜损伤,使尿酸盐排泄受阻,病鸡排出尿酸盐稀粪,从发病至死亡5~7 d;剖检可见气管内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和肺充血或出血,肾肿大,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
2.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鸡群发病突然,传播快,鸡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白色水样稀便,感染后3 d部分死亡。剖检可见机体脱水,胸肌或腿肌呈出血点状或条状,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重者呈紫葡萄状,由于IBDV有嗜肾性,常常引起肾脏肿胀,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输尿管也常有尿酸盐沉积。
2.1.3 雏鸡白痢疾 多数在5~6日龄发病。下痢,排出灰白色粪便,肝肿大,有条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肺脏上有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结节,心包增厚,心脏上有结节状,肾脏肿大,暗红色充血或苍白色贫血。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2.1.4 鸡病毒性肾炎 由肠道病毒的小RNA病毒引起,可引起雏鸡的间质性肾炎并影响其生长发育。以侵害14日龄以内的雏鸡最为严重,剖检可发现肾脏肿大、褪色呈黄色或白色,严重者最后因肾脏衰竭死亡。
2.1.5 引起肾脏病变的其他传染病 新城疫发病的前期往往引起肾脏肿大,严重的引起花斑肾。H9型禽流感对肾脏有一定的侵蚀性,可以引起部分或全部感染鸡的肾脏病变。螺旋体病、禽伤寒、禽副伤寒等传染病,也可引起鸡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
2.2 由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
2.2.1 长期维生素缺乏或过量 维生素A缺乏容易引起输尿管和肾小管黏膜角质化,引起黏膜分泌减少,从而使尿酸盐的溶解度降低,容易造成尿酸盐在输尿管中沉积,同时角质化的黏膜上皮比较容易脱落,引起尿路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肾单位破坏,肾功能衰竭。维生素D缺乏,可使体内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的代谢紊乱、比例失调而引起痛风。但高水平的维生素D又增强了钙在肠道中的吸收,造成高钙血症,并引起肾小管营养不良性钙化,导致痛风的发生。
2.2.2 饲料中的蛋白质长期过高引起痛风 由于肉用仔鸡本身生理的特点,长期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使代谢中的尿酸盐过多,在生理上会给肾脏增加负担,容易造成肾脏损伤。
2.2.3 钙磷比列失调 由于饲料配合不合理或选择原料使用不当,造成的钙磷比例失调,进而引起肾脏发生疾病,如肾结石和痛风病等。
2.2.4 滥用药物或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或用量过大 有些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粘杆菌素、磺胺类药物等)能使肾脏肿大,各器官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2.2.5 饲养管理不当 温度过高、过低都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上升,引起尿酸盐的沉积。饮水不足,机体缺水使尿浓缩,尿酸盐沉积在输尿管中。密度过大,无运动的空间,光照不足,同时喂高蛋白饲料时,使血液中的胶体发生变化,降低尿酸盐的溶解度,使尿酸盐沉积下来。
2.2.6 中毒 食盐中毒、霉菌毒素、杀虫剂和某些消毒剂也可引起肾脏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充血、出血等病变。
3 临床症状
诱发肾病的原因很多,每个原因有各自的特点,并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该病各种日龄鸡均可发生,患病后鸡饲料转化率低下,表现精神萎靡,贫血,冠苍白,脱毛,羽毛蓬乱,低头似睡,拉白色或水样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鸡体消瘦,雏鸡生长发育缓慢,成鸡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蛋清似水样。病程和死亡率不等,肾型支气管炎引起的肾病,病程较长,虽发病率不高,但发病者多数以死亡告终。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肾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患肾病的鸡,虽肾脏遭到了严重损伤,但有时外部症状不明显,而一旦出现全身症状则很快死亡。
4 病理变化
肾脏出血、肿大,有的可见心脏、肝脏、脾脏、关节处有尿酸盐沉积。病初鸡的一侧或两侧肾肿胀,颜色变浅。随着病情的发展,鸡肾出血,个别病鸡,肾包膜出现血凝块(如白细胞原虫病)。后期可见肾脏内尿酸盐沉积,而形成花斑肾,输尿管变成白色。长时间沉积尿酸盐的机械性挤压,可使肾脏部分萎缩,特别是肾前叶,部分代偿性肥大。两侧输尿管肿胀,充满白色尿酸盐,时间较长时,尿酸盐变硬形成尿结石,将输尿管一侧或两侧完全堵塞,用手触摸较坚硬。除在肾、输尿管形成尿酸外,心外膜、肠系膜、气囊和肝表面还有一层白垩样尿酸盐沉积。当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时,关节肿大。如果继发其他疾病,可出现呼吸道病变及生殖系统病变等。
5 预防和治疗
5.1 治疗
5.1.1 保护肾功能,调节离子平衡 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全面。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可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护肾的滤过作用。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钾离子含量,协调各种离子的平衡。
5.1.2 治疗原发病,防止继发感染 鸡患肾病后常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联用一些抗病毒、抗虫及防止继发感染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在用药时,一定要选用对肾损伤小的药物。同时掌握好剂量,不能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抗病可以选用低毒性的喹诺酮类,抗病毒可以选用中草药制剂(如病毒威)。抗虫药的选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论用什么药,一定要选择副作用小、毒性低的药物。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等疾病对肾脏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应做好这类疾病的预防。不要长期或过量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5.2 预防
5.2.1 做好鸡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接种工作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多发地区,鸡群选择含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弱毒株(Ma5、28/86)的疫苗进行免疫。
5.2.2 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密度适宜,让鸡有充足的空间活动,及时通风换气,供给清洁充足饮水,合理光照,保持舍内外良好的卫生环境。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确定合理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不要过高。注意营养元素的平衡,少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和磺胺类的药物。由于饲料的长期保存或霉变或高温造成维生素A的效价降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可在饲料中加入5 000 IU/kg;维生素D3的含量500 IU/kg;调整好饲料中食盐、Ca、P的含量,饲料中含食盐不能超过0.5%,钙的含量不能超过1%。合理使用或少用磺胺类药物,防止饲养密度过大,定期消毒,严格免疫程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发生。
5.2.3 预防中毒 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对肾脏损害较大的药物应慎用,使用的剂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超过5 d,特别是磺胺类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清洁料槽,少用贮存时间长的饲料,饲料中应加入防霉剂或有机酸,并远离鼠药、苍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