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图书馆发展史

2014-12-31李曼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图书馆历史发展

李曼

[摘 要]在结合我国国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图书馆管理发展的不同时期及其主要特点,分析了我国图书馆管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从探讨图书馆管理的实质出发阐述了如何进行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历史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图书馆的管理也历经了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在逐步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的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大胆创新、不断改革,在西方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冲击下,我国图书馆管理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图书馆承担着传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重要职责,保存和传播社会公共知识,社会公众对其寄于极高的期望。我国图书馆管理经历了起步——发展——停滞——飞跃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成立后,在知识匮乏的时期,当务之急是如何管理图书馆,使其适应新的文化背景下的新要求,发展成为多样化的图书馆管理体系,要求图书馆管理员思想上创新。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也只是简单地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系统的分类管理,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将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组织,这种管理模式远远落后于国外图书馆把系统的管理思维融入到图书馆管理之中。

2.发展阶段(1955-1966)

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的现代管理理念也应运而生,图书馆管理首次作为一门《图书馆学教育》的课程于一九七五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开设,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如何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相互配合图书馆的内部协调,并建立相应的图书管管理规章制度及馆员岗位职责,图书馆的工作也逐渐向规范化转变。此时的国外图书馆管理已经正式形成了一门图书馆教育学,甚至已经将现代化的网络系统来改善图书馆管理的条件和设备。在现今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设备和管理等也想标准化、规格化转变。

3.停滞时期(1966-1976)

图书馆发展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后出现了新的问题,图书馆虽然一直都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但是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馆员的工作态度包括工作质量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图书馆管理的发展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破坏了现有图书馆内不同业务之间的协作方式,甚至取消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全面系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被大部分学者所否认,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认为限制人们思想主动性发展的管理模式,嘲笑国人效仿国外先进管理思想和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行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抑制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导致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落后于国外高速发展的图书馆管理思想。

4.腾飞时期(1978年至今)

随着全国人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后,中国图书馆的管理事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成立了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和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国务院也加大力度,重新制定出了“图书、档案、资料等专业千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这些都在图书馆管理的发展以及及安全提供了一定的政府支持,从此之后,图书馆管理方式焕然一新,正式开始对图书馆进行系统、全面的科学管理,之前传统的管理观念被完全否认了。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深刻的意识到,导致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落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图书馆本身的设备条件差、技平水平低,恰恰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图书馆管理思想,要想对图书馆进行大力改革,全国上下必须高度重视,从国家图书馆到省市图书馆同时要求基层图书馆全部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组织建设图书馆,如何进行人员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对人员、工作和组织进行全面管理,加大力度制订新的规章制度。为响应国家号召,我国也初逐渐萌发出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耗散结构以及协同论”等对图书馆管理的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并把这些适合与本馆发展的理论大范围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此,我国图书馆的发展走向了一条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的道路。

伴随着世界图书馆事业走上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局面,我国图书馆管理仍然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要想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必须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一条融合世界图书馆发展的优秀成果经验同时又能够保持我国民族智慧特色的道路。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及其管理的现代化模式,必须得是多元的,并不是只能效仿西方的那种现代化的模式。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取舍得当,就会把它变成一种推动世界图书馆管理的力量,而相反,如果我们不善于改变观念,就会阻碍图书馆管理向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于人的主观意愿,先进的现代的图书馆管理制度要取得成功,必须改变传统的保守思想,大胆革新、勇于探索。从中国图书馆管理发展历史及特点看,中国图书馆管理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做做到:从封闭的静止的、直观的、落后的管理系统继续向开放的、动态的、科学的、现代的管理思想演进,彻底改变图书馆管理的旧有模式。从静态走向动态,就是要求管理人员自觉地、经常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管理上不断创新,促使我国图书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直观走向科学,中国图书馆管理学着充分吸收了国外系统管理的先进方法,采用系维分析方法分析协调组织图书馆工作不仅健全岗位责任制同时还加强业务统计,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原有落后的管理方法。

通过对中国图书馆管理历史、现状及其特点的,现代社会条件下,通过吸取现代科学的新成就,中国图书馆管理必将发扬传统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系统分的特点,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求得一种新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何美琦.医学论文投稿及期刊选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1):43-46.

[2]姚玉红,阮鹏,姚玉石.医学论文投稿导向及优先原则[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73-574.

猜你喜欢

图书馆历史发展
图书馆
区域发展篇
新历史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