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八大山人绘画

2014-12-31龚煜陆美娜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笔墨山水画

龚煜+陆美娜

[摘 要]八大山人其笔情悠纵、逸气横生,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坎坷的人生经历,悲愤苍凉的情感,在其笔墨下表现的淋漓尽致。欣赏八大山人的作品同时,无疑是在品味其人生与内心感受。

[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

在国画历史长卷中,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八大山人,其在山水花鸟方面有极高的造诣,绘画特点以简胜繁、笔情悠纵,不拘一格,苍劲有力,逸气横生,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创造,属于大写意一派。

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他的童年及少年在世代荫袭的官宦家族中度过的。天资聪颖,八岁便能吟诗作画,祖父、父亲都善于书画,八大山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即受熏陶,有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644年明朝覆灭,1648年清军南下攻陷了九江,此时的八大山人也因此由皇室贵族一夜之间沦落为惶惶不可终日的逃犯,为了避祸逃生,削发为僧。八大山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天崩地裂”之变数,思想上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作为明末遗民政治上不与新王朝合作,具有很强的反清思想。他经历艰辛,为避祸逃生,时僧时道,因此在他的画作里山河是眼泪中的旧山河,残山剩水,满处凄凉;花是寒风里的残花败柳、死木枯枝;鸟兽是“白眼看他世上人”的冷漠表情。历经苦难难以平静自己的心情,用绘画来倾诉情感,寄托理想,抒发亡国之情。八大山人把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绘画上以至于他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上取得了独特卓越的成就。

一、作品特点

首先其在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到在笔墨的应用方面:(1)以线条为主的绘画风格。犹如版画一样纯粹用笔墨来勾勒形象,且笔墨不加任何修饰和变化,画面形象也不做渲染。(2)刻意强调树石的几何方圆之形。这种绘画风格在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中是常见的,它强烈的继承了甚至是夸张了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方石”画法。(3)枯笔技法的运用。八人山水画中枯笔的运用也十分寻常,其一般有两种,一是枯笔淡墨,一是枯笔焦墨。枯笔淡墨是用淡、枯的笔触来勾勒形体,渲染出一种孤寂、疏淡,模糊的感觉,让观画者犹如在梦境中。虽然画法用笔相当简省,看似漫无目的,却给山石不同层次及深度,不仅勾勒出形象,而且加强了山坡与树石的圆润感,是为真正的笔简意繁,通俗的景致却赋予了作者细腻的情感。焦墨枯笔与淡墨枯笔都是八大山人晚年的山水绘画中常见的笔法。枯笔焦墨笔墨深沉而浓黑,不用受用水多少的干扰限制,专心一意在虚实刚柔中发挥“用笔”,如此作画既可淋漓尽致地表达情绪,又可使笔型笔意得以充分张扬。八大山人的画作里常见这种笔法是因为焦墨的笔法本身就象征了心灵深处的凄凉以及希望渺茫、万念俱灰的情感。

其次,所要表现的意境是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内心的不平,白眼看世界的消极情绪寄情于山水,心里的悲痛情绪和政治上的迫害造就了八大山人的悲情人格,在这种巨大压力下他不得不寻求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在他的山水画里,稀疏的山犹如残缺的山头,枯笔的花木犹如残花败柳,意境沉闷而悲痛。他早期的作品《寒林钓艇图》描绘出稀稀疏疏的几棵小树在几个寥寂的山头上,整个场景笼罩在一片雾气中,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位孤单的在寒冷而宁静的湖面上垂钓萧条稀疏、悲凉情致的情景,古人云“天下最能愤者莫如山水”这也许就是八大山人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原因。

二、作品象征性

坎坷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艺术风格,善于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强烈艺术个性。尤其是他的山水花鸟画,象征手法多,政治寓意明显。在八大山人早期的代表作《藤月图》中我们可以窥探作者创作的双层含义,构图简洁明了,画面中由藤萝和残月两部分组合而成。在疏密关系方面,藤萝一直盘绕到了半空中,看似生命茂盛,然而花与叶少了叶辨,稀疏零落。空中的一轮残月渐渐沉落,仿佛就是对大明王朝衰败的写照,画中的透入着作者无形的失落伤感。但残月的半边之处,似乎正有一轮明月在徐徐升起,这又反映出早期的八大山人对生活仍然抱有憧憬与希望。矛盾复杂的心境,是他内心真实的独白。

《河上花图》是八大山人晚期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屈指可数的长卷的艺术珍品,如果近距离欣赏会为其宏大的篇幅感叹,就像在翻阅八大山人漫长坎坷却又丰满的人生年谱,侧耳倾听着他内心世界苍凉的悲歌。这幅长卷作品是其生活的篇章,像是从清澈的小河中传出潺潺悦耳的歌声,飘入那嘈杂喧闹的凡尘中。画中内容形式都是画家情感再现。荷茎弯曲修长,却韧性十足富有弹性,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荷叶多是呈现放射状,残破者的居多;荷花藏匿于石头与荷叶的缝隙处,或是在叶与叶之中,盛开着的很少,待开花苞又很多,就像作者在混沌的尘世里最后的一丝丝希望。但画中躺着一块的巨石,给人岌岌可危的感觉。密密丛丛的乱石,陡立的河道,稀稀落落的荷叶与荷花生长在一片荒芜的坡地上。难道这些这不就是八大山人内心的不平与矛盾的抗争再现吗?八大山人用他的笔诉说着其人生的悲欢离合,荷叶那高贵的品质象征着他的质朴与宽厚性情。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饱蘸情感的笔墨,让观众触景生情。自然界的万物与其主观情感汇合交融在花卷上,再由作者提炼表现出来。是对客观实质的驾驭,也是主观精神的折射。

综上所述,八大山人作品中不是风景秀美的河山,而是荒凉的残山斜阳剩水,以表达对已故大明王朝的悼念。或许不同的人生经历、态度和政治上的思想,造就了八大不同与他人的艺术个性。

三、艺术影响

画品如人品,八大山人飘逸、淡泊的情怀在其笔下表现的酣畅淋漓,画卷上万物总给人冷峻之感,写意性很高,确切说与其生活的时代分割不开,艺术特性更是他真实情感的结晶。著名美学家工朝闻先生说“八大山人的作品虽然不会说话,那蕴含于他的艺术实践的画论,好像是一种无声的暗示性的方式等待我们去发现它”。

参考文献:

[1]俞兆鹏:“八大山人的生平与艺术”1982年5期

[2]寇元勋:“清初遗民画家八大山人及石涛的绘画特点”200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笔墨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图说书法(179)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笔墨厨神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苦闷后的圆融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