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名画欣赏活动中的提问重点
2014-12-30凌国青
凌国青
一、以作品的内容为欣赏重点
幼儿欣赏一幅画时,往往首先是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即对作品最初的直观感受的描述。若作品是写实、具象的,这样的作品往往以栩栩如生的形象、丰富的情节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欣赏这类绘画作品时可以把内容作为重点,引导孩子描述出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动物、景物甚至发生的事件。
列宾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展现了11个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他们的年龄、身材、性格、体力、表情各不相同,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他们奴役般的生活,更体会到了他们的智慧、善良和力量。
师: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幼:有一群人。
幼:这群人好像很苦。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们很苦?
幼: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很破很旧。
幼:他们身上好像都被绳子绑起来了。
师:他们是一群纤夫,你们知道什么是纤夫吗?(教师在幼儿已有经验上介绍纤夫)
师:看了这幅画,你的心情怎样?
幼:很不好,很难过。你看,他们在用力拉,但好像拉也拉不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拉不动?
幼:你看他们走路都这样了。(幼儿弯腰模仿)
师:那我们学学看他们拉绳走路的样子。
(大家一起学学弯腰、慢慢、无力地走的样子)
幼:我感到很生气。你们看,这个戴帽子的人在偷懒,他嘴里叼着烟,好像一点力气都没用。
幼:可是这个人很用力的,他整个都往前倒了,我们都看不到他的脸。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从纤夫的动作和姿态中感受到他们的心情很不好。你们再看看,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幼:很不高兴的样子。
幼:他们都不笑,眉毛都皱着。
师:所有人都不笑吗?我们仔细看看他们每个人的表情。
……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重点问题的提问,使孩子在已有经验上了解了“纤夫”的相关经验,并通过暗示性的提问语言提示幼儿逐一观察人物脸部表情,引领幼儿一步一步向前。
二、以作品的表现形式为欣赏重点
有很多的名画并不很写实,它很抽象,可能它只是各种线条、色彩、形状等形式的巧妙组合。在这类作品中,有的突出笔触,有的突出色块,有的突出构图,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欣赏时的提问重点又会有所不同。
梵高的《星月夜》呈现了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碎碎的短线。画家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富有动感的、波浪般连续不断的、急速流动的星云和树木。在他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球,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师:画面中最亮的是什么地方?
幼:月亮。
师:为什么它最亮?
幼:因为它有金黄色的光芒,它可以照亮整座大山。
师:那画家是怎样画光芒的?
幼:(幼儿徒手在空中画短线)是这样画的。
师:请你来画一画试一试。
(教师鼓励引导一名幼儿现场画出短促而快速的“光芒”,感受笔触和线条的运动。)
师:天空中除了月亮还有什么?
幼:还有星星。
师:怎样的星星?
幼:也是亮亮的星星。它好像在和月亮做游戏!
师:做怎样的游戏?
幼:月亮是妈妈,星星是宝宝,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幼:突然,好像来了一股大风。
师:是股怎样的风?它们好像在干什么?
幼:它(风)像一个大拳头,“咚”的一声打了出来,把月亮、星星都打散了。
师:如果你就是星星和月亮,你的心里会怎样想?
幼:如果我是星星我会很悲伤很焦急,会有哭的感觉。
师:月亮会说什么?
幼:月亮会说,“孩子别害怕!你就站在那里别动,我会来找你们的”。
师:看了这幅作品,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我的心情很不好。
幼:我会很生气,我也想打它(风)一拳!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孩子发现画家以简练有力的线条、鲜艳明亮的色彩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当孩子们理解了画家的这个画意后,也都想学习画家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知道宣泄自己的情绪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三、以作品的整体感觉为欣赏重点
画面的事物在情境中表达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应该是孩子能够理解的,比如恐惧、母爱、伤心等等,孩子有过这样的感受,会对画面产生认同和同感迁移,孩子的心灵会受到触动。
蒙克的作品《呐喊》呈现的是一个变形了的人,他(她)瘦骨嶙峋,衣着不清,他(她)毛发全无,双眼和嘴大如空洞,远处是扭曲的海岸风景。整个画面充斥着既躁动又不安的成分。
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幼:(用手捂住嘴巴,身体直往后躲)啊!很可怕!
幼:鬼!
幼:像人的骷髅头!
师:他(她)在干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幼:他(她)好像要疯了,在叫喊。
幼:有人要抓他(她)吧!
幼:有其他国家的人要来侵略!
……
在这幅画中,极度失真扭曲的人物所构成的整体感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所以我们欣赏这幅画的重点不在单一的内容或者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上,而是在于众多元素构成的整体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等问题来引导孩子深入观察并且大胆想象,从而达到让孩子整体理解画面意境的效果。
四、以作品的情致趣味为欣赏重点
画面是静止的,但反映的可能是动态的事情。我们在组织欣赏活动时,不能把孩子的眼光只是局限和停留在一幅美术作品本身上,而是要通过这幅作品让孩子想到一件完整动态的事,从而让画面“活”起来。
比如齐白石的国画《虾趣》,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每一只虾都充满灵性地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于是在组织孩子仔细观察虾的基本形态特征后,我就重点引导孩子感受画面情趣美。
师:在这么多的虾中,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想一想,它们在做什么事情?会说什么话?
幼:它们在做游戏。
师:在做什么游戏?
幼:在玩捉迷藏。
幼:在玩拍手歌。
幼:这两只虾在开演唱会,它们在唱歌。
幼:它们在说悄悄话,准备要去旅游了呢!
幼:这两只虾在闹别扭,不开心。
师:哪里不开心了?
幼:喏,就是这两只,它用它的脚扯了它一下,它就生气了。
……
画面的内容随即丰富起来。
美术欣赏作为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名画时可聚焦内容、表现形式、整体感觉、情致趣味等,通过重点提问使幼儿理解作品,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