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教学中的无效现象

2014-12-30闫殿勇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2期
关键词:备课小组讨论多媒体

闫殿勇

摘 要: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教学中的无效教学行为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备课中的无效现象。教案不实用、应付检查、随意性大、陈旧老套、缺乏思考等,这样就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2)多媒体使用的无效现象。多媒体的使用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达到其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特殊效果,但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区,削弱教学的有效性。(3)小组讨论的无效现象。课堂上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关键词:备课  多媒体  小组讨论  无效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33-01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无效教学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老师们不断反思为什么诸多付出在学生身上却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做深刻的反思与研讨。因此,该文对教学中的无效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

1 备课中的无效现象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但就目前来看,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在许多学校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不实用、应付检查、随意性大、陈旧老套、缺乏思考等,这样就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形成了“备课”是应付检查、“上课”是另行一套的局面。照搬名家的教案,名家的教案肯定有其优秀之处,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照搬名家教案很多时候是起不到好的效果。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集中解决问题,运用好了效果很好,很多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时,组员轮流主讲,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出现了主讲人讲的热火朝天,其他组员听听了事,很多时候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成了一种例行的安排。

改进措施:改善目前的检查制度,备课的好坏,不能一味的按照书写,字数多少,环节是否齐全来评判,备课应该做到有用而备,把有用的课堂思路好好记录下来,而对于一些课本上已经有的概念等基本知识点完全可以不再一一抄写。要认识到每个教师有各自的特色,名家教案可以参考,不可以照搬,同一份教案,不同的人讲出的课绝对不同,所以应形成自己的风格,总是照搬,则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集体备课应尽量的集中解决问题,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尽量避免一言堂。

2 多媒体使用的无效现象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如地球的运动、地形雨的形成等,学生初次接触难以想象,不易理解,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加以注意的话,不仅达不到促进教学的效果,还会起到反作用,使教学无效化。

2.1 多媒体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有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只不过是把板书、挂图或文本文字搬到屏幕上而已,老师也只是由以往的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多媒体在其中只是成了课本和粉笔的替代品,丝毫没有发挥出多媒体优势,这种做法一开始可能会让学生感觉到新奇,但几节课之后学生就会失去新奇感,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课堂气氛更为沉闷,而且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本应掌握的知识却毫无所获。

2.2 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设计、课堂引导的主体,多媒体仅是为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起辅助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课件演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引导者,而成了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则成了多媒体的观看者,一堂课只是在操作与观看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多媒体教学虽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表情、语言、肢体动作等行为,甚至教师的个人魅力,这些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从感情上更愿意学。因此,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形态、动作等在教学方面的优势,使二者很好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达到其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特殊效果,但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区,削弱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选择教学手段时,应取长补短,各种手段配合使用,以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3 小组讨论的无效现象

上课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所以备课时经常会安排一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如课堂讨论,但实践发现,有些讨论效果不好。

有的教师把“课堂小组讨论”作为教学的时髦,不管什么题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走讨论的过场,课堂讨论有形式而无内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热闹的场面——学生热烈的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很是活跃。但仔细观察仍可以发现,课堂成了个别优秀生展示的舞台,学习困难的学生变成了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观众、听众。

在一些表演课(尤其是公开课)上,老师为了渲染课堂气氛,往往采用小组讨论。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还来不及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就马上进行讨论。而正当学生讨论热烈的时候,考虑到教学的进度,教师马上又让讨论结束。这样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盖学生的思维困惑。这种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

改进措施:备课过程中考虑好问题讨论的价值性,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讨论的问题得有计划性和预见性,考虑到可能会有特殊情况;问题应该是开放的,不应完全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往前走,应该给学生一些开放思维的空间;讨论活动应该是互动的,师生共同参与,这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讨论形式上,应从平日教学中抓起,培养一种良好的讨论习惯,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拿出来讨论,回答问题时,尽量做到学生轮流回答,使其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里来。

教学中无效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刚才谈的教师的原因,还有整个社会、教育体制、教材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正是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更要努力探究教学中的无效现象及成因,现象很多,成因也很复杂,我们要善于寻找最关键的因素,以提高我们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钱剑波.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2]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课小组讨论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