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书之鉴别
2014-12-30刘芙蓉
关键词:古籍版本;古籍鉴定;古籍研究
摘要:文章从古籍整理角度对宋版书的刻书、板式、纸张、鉴定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宋代古籍鉴别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对从事宋代古籍的研究和鉴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136-02
收稿日期:2014-10-9
作者简介:刘芙蓉(1962-),开封市图书馆馆员。宋朝历经18代皇帝,共有300多年的历史。宋朝政治开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层出不穷,读书之人众多,书籍浩如烟海,此时,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臻成熟。宋版书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相当精美,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这种独具特色的刻印技术为书籍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创造了条件。如今,处于承前启后位置上的宋版书流传至今,因其珍稀、昂贵,更因为它刊印精美,装潢考究,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古籍乃至世界古籍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宋代的刻书地
我国的雕版印刷(即木刻印本)术,始于唐代,到了宋代更加完善,被誉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了解图书的刻书地,对于正确确认版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史料记载和宋史研究来看,宋代的刻书地主要集中在汴梁、浙江、江西、四川、福建五大刻书中心。其中,汴梁是北宋的雕版、印刷和发行中心。1127年,靖康之变后,书版被金人掠取,所以北宋印本书已非常罕见,后来大都是南宋刻本。除上述5个地点外,广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也有零星刻书,但流传较少。因此,牢记上述五大刻书中心,对于鉴别宋版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宋代的刻书版式
所谓版式,也就是一书的版面格式。宋代古籍版式大致包括版框、界行、版心、鱼尾、象鼻、天头、地脚、书耳等。从板式看,宋代早期刻书多白口,多半是四周单边,后来演变成左右双边,上下单边,少数四周双边,左右栏外精里细,行宽,字疏,白口,单鱼尾,版心多刻有刻工姓名和字数,或下鱼尾下方镌刻斋、堂、室名。从横向看,字的间隔排列大都不整齐,这是宋版书的共同特点。宋前期多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后期则大题在上,小题在下了(大题、小题均指刻书首行篇目)。宋版书的行款(界行)并没有一定的款式规格,要与工具书相对照,例如《宋元行格表》记宋印版《眉山七史》为半页九行十八字,即可确定为宋版书。
3宋代刻书的字体
宋代刻书字体,大多采用欧体(欧阳询体)、柳体(柳公权体)、褚体(褚遂良体)、颜体(颜真卿体)。再加上刻工精良,纸张精美,在书写雕刻和印刷上极为认真细致,历来被誉为古书中的“上品”。各地区刻书的风格大体区分如下:浙本(浙江地区)的特点是多用欧体,字体长方形,上下较长,左右较短,书写认真,挺拔秀丽,是近代仿宋体的前身。建本(福建建阳地区)字体多似柳体,有的像徽宗瘦金体,起落顿笔,结构方正字画严谨不苟,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肥劲朴厚,版式疏朗悦目,江西刻本特点是有的像颜,有的像柳,两者皆有。
4宋代刻书的用纸
我国古代的刻书用纸,大致分为麻纸、皮纸、竹纸三大类。麻纸是古代最早出现的,隋唐五代以前的古书据考证多用麻纤维纸,麻纸的原料是麻织品,纤维较粗,手感粗糙,有白麻纸和黄麻纸之分,其帘纹(造纸帘印)一般较皮纸和竹纸为宽,到了宋代,由于社会发展,麻纸用料稀少,逐渐被皮纸(各种树皮做原料)和竹纸(竹子做原料)所代替。所以,宋代刻书多数是用皮纸和竹纸。到了明清,皮纸和竹纸更是占据印刷术的首要地位。
皮纸的种类很多,(北方称棉纸,南方称皮纸)。主要有棉纸、宣纸、桑皮纸等。桑皮纸是用桑树皮做原料制成的。主要在宋元和明清用于印书,有黄、白两种,质地坚实,纤维特细,纸面发亮,容易起长毛,最早见于北宋刻本,光滑洁白,惹人喜爱。
宋代建本(福建建阳地区出版的本子)大部分都是用竹纸,竹纸的特点是纸面光亮平滑,纤维细而短不起毛,掀起来哗哗响。宋、元间竹帘纹极阔,明以后变窄。
5宋代书的装帧版式
我国的古书装帧,经历了卷轴装(字画卷轴)、旋风装(又称龙鳞装)、经折装(折子本)、蝴蝶装和包背装、线装等形式。宋前期流行蝴蝶装(有少数是经折装和卷轴装)。蝴蝶装的特点是将一面一面印好的书页,以印字的一面向里对折。一页一页叠在一起,将版心处粘在一起,就成为一本书,但这种方法很笨,每翻开一页先看到白纸再看到字,所以到了宋代后期,就改为将无字的一面折叠起来,装订书脊,把书背包起来,就形成了包背装,和现代的平装书已很相近了,了解宋代版本装帧上的特点,有助于判断,鉴定古籍的年代。
刘芙蓉:宋版书之鉴别刘芙蓉:宋版书之鉴别6鉴别宋版本的方法
6.1序跋
当我们拿起一本古籍书时,首先要轻拿轻放,充分认识书的珍贵与来之不易。鉴定古书就像医生诊病一样,要不怕麻烦,把遇到的问题弄懂弄通,先把细节搞清楚,再把各种特征连贯起来综合考察,多加思索,才能准确地鉴定好每一本书。看书是先看序跋,每本书基本上都有序言和后记,大都记载着版本源流,刻书原因,流传经过等,是版本鉴定的第一手材料,要加以重视,序言里大都记载有该书的刻印时间,但也要注意不能单纯地以序断年。因为有些书是重刻和翻刻,有些序是重刻和翻刻时新加上的,与书的原刻年代不同。特别要注意区别。
6.2书名、著者、卷数
这三者也是鉴定古籍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本书的书名、著者、卷数,要与多家工具书的记载加以对照,如果是没有记载的就要格外留心,也许是孤本、珍本或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子,书名确定后,还要从版式、字体、纸张和内容等方面的特征加以对照,这样才能正确地鉴定古书的年代。
6.3牌记
古书中的牌记,是记录一本书的出版年、刻书地点、刻书人的可靠依据,就像现代书的版权页,要加以重视,仔细分辨,要区别出木刻本,活字本,仿刻本等,这样才能最终确定一本书的年代。另外,在鉴定一本书时,出版年是干支、太岁纪年的要换算成公元纪年。
6.4避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对帝王和尊者不直呼其名而改用其他方法表示的一种方法。由于各朝代讳字不同,所以,可以利用来作为辨别朝代的标志。避讳常用的办法,有改字,空字和缺笔等。查讳字有陈垣的《史讳举例》和《历代君王讳字表》可查。
6.5行款、刻工、题况、印章
这四项也是辨别古书要参考的方面,还有书中所记载的内容,都是鉴定古书所要参照的地方,要全面考察,相互印证,方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6.6鉴定版本常用的工具书
鉴定版本,离不开各种工具书的使用,现将笔者在工作中常用的工具书列举数种,以供同行在鉴定古籍时参考。它们是《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海》《词源》《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室名别号索引》《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版刻综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贩书偶记》《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善本书总目》《中国历史纪年表》等,还有各家专门书目以及近年来出版的古籍新书目等,都可用来参考。
以上笔者介绍了在鉴别宋版书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但在具体古书鉴定时,情况千变万化,差别极大,所以,在鉴别古籍时还要根据具体书的情况,运用校勘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等方面的知识,详加甄别,方能鉴定无误。
参考文献:
[1]黄永年.古籍版本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4]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编校:严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