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特色工艺校园传承中的文献建设刍议

2014-12-30唐昌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岭南特色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文献建设

摘要: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角度探讨岭南特色工艺文献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71-03

收稿日期:2014-10-17

作者简介:唐昌文(1983-),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1岭南特色工艺概述

岭南文化即是原生文化,又为边缘型文化,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不断吸收、融会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岭南文化分三个子文化系统:即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1]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到岭南工艺、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再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都反映出岭南文化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地方特色和开放、兼容、创新的内涵。

笔者所指的岭南特色工艺主要是指剪纸、广彩、广绣、牙雕、榄雕(核雕)、木雕、玉雕、陶艺、手掌画、茶艺、调酒、粤菜等岭南传统技艺和工艺美术。其中,剪纸、广彩、广绣、雕刻、佛山石湾陶艺等传统技艺都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文化重点保护对象。

2岭南特色工艺校园传承工作

岭南特色工艺有很多都已经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名录,继承、弘扬和发展岭南特色工艺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同时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2]

早在2011年,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启动,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国有200多所学校在非遗传承中充当重要载体。岭南特色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质,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学校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岭南特色工艺时,应当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因校制宜,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发掘和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征集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培养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在尊重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传承活动。

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为例,学院凭借其在传统技艺和工艺美术领域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开创了校园传承岭南特色工艺的先例,引大师入校园,开设大师工作室,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色工艺校园传承的主要工作有:①寻找传承人,引进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目前已拥有52位传统技艺和工艺美术大师。②建成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和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如司徒宁广彩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人社部财政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传承岭南文化的一面旗帜。③岭南特色课程进课堂,开设特色课程,已开设手掌画、剪纸、广彩、雕刻、茶艺、调酒、陶艺等十多门特色选修课程,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受益学生教师近万人。④开展各类特色社团活动,将岭南特色工艺和岭南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⑤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活动,该校师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人才展、广州民俗文化节、广州乞巧节等活动进行工艺作品的创作和展示。走进中小学幼儿园,向各类学生传授岭南特色工艺。

3岭南特色工艺文献建设的意义

3.1促进区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岭南特色工艺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保护、传承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设完整和动态的文献体系,记录特色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历程,可以从中提炼活跃的文化因子,如广彩融彩瓷制作技艺和岭南绘画创作于一体。在当前全媒体、大数据的环境下,文献建设使岭南特色工艺从单一的“口传心授”转到多样的“知识记录”,丰富完整的文献资料,必将成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特色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3.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当前,高校大多偏重于有形的作品和场地建设的保护,依靠传承人或大师开展传承活动,单纯依靠这些“活着的人类财富”,很难做好保护保存工作。要全面展现岭南特色工艺的构成历史、价值、意义、现状、保护计划,建设文献体系,便于保存、携带、传阅和传播,不仅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有关文献资料,而且包括岭南特色工艺的介绍、传承人和大师的传记,以及口述、视频、图片、多媒体等特殊形态的文献。文献建设是全面叙述、理解岭南特色工艺、岭南文化,普及非遗知识,永久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

3.3推动岭南特色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岭南特色工艺的重要基地,文献建设是实现这一职能的重要方式。现代媒体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全新的物质载体和实践渠道,使广泛共享成为可能。非遗进校园,大师上讲坛,广泛开展各类传习活动和科研工作,通过特色课程、特色社团活动影响师生行为变化,培养传承人,推荐优秀工艺作品,施行素质教育,开展各种校内外的技艺展示,以及经过深度加工而形成的宣传片、纪录片等文艺作品,这些都需要记录保存。一种技艺的变革取决于科技发展水平,一种文化的演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唐昌文:岭南特色工艺校园传承中的文献建设刍议唐昌文:岭南特色工艺校园传承中的文献建设刍议3.4塑造学校特色文化和拓展素质教育的依托

岭南特色工艺文献建设,有利于学校整合自身的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形成特定的品牌。特色文献体系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特色课程的实施,特色人才的培养,提炼学校特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5宣传展示特色馆藏、特色工艺和岭南文化的窗口

图书馆是师生汲取知识技能的宝库,是师生文化休闲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力补充,是现有资料收藏的一种重要补充。[3]建设特色文献馆藏,是提供特色服务、弘扬岭南文化的基础。全面系统的文献资料是开展岭南特色工艺专题研究的支撑,是深化实施特色课程教学工作的依托。建设岭南特色工艺专题文献,形象生动全面地展示特色工艺的来源、历史和发展动态,传播传承岭南传统技艺文化,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学校建设成宣传展示岭南文化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文献参考价值。

4岭南特色工艺文献建设的思路

4.1建设岭南特色工艺文献体系

学校应从弘扬岭南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的高度,做好岭南特色工艺文献体系建设工作。这个文献体系不仅要关注岭南特色工艺的起源、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传承人或业界大师、传承活动、交流协作、优秀作品,而且要关注特色工艺所体现的岭南文化、艺术创作中蕴含的岭南绘画、民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工艺发展的时代特性和前沿动态、有关工艺和保护传承发展方面的研究等。文献体系的建设要坚持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专题化的原则,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级分类和有序整理,适应岭南特色工艺的传承发展。

根据内容、性质、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岭南特色工艺文献体系应该涵盖这三类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应包括国家、地方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4];二次文献应包括有关岭南特色工艺宣传报道,以及根据岭南特色工艺一次文献编制的目录、题录、文摘和索引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深度加工而形成的,应包括有关岭南特色工艺、文化、艺术作品和传承工作的综述、专题述评,有关岭南特色工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年度总结、进展报告,出于宣传或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各种名录、指南,以及收录岭南特色工艺及其动态信息的地方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参考工具书。

4.2建立特色文献的采访、收集、整理和保管机制

高质量的文献体系建设和文献特色的形成,必须有高质量的文献采集、筛选、甄别、典藏、研究工作。学校与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有所不同,因而在文献建设上要注重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同时应当突出教育教学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采访和收集整理机制。

对于已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岭南特色工艺,如剪纸、广彩、广绣、榄雕、牙雕等,可从公共文化机构或申报单位收集有关申报资料的复本,已公开出版发表的论著、艺术作品等可按正常渠道采购。没有申报入选的,如手掌画,要重视这一工艺的文化空间,积极采集挖掘这些特色工艺的起源、历史和传承人有关的信息资源,探析这些工艺所存在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旦申报成功将成为文献珍品。以走访采编的形式搜集记录工艺大师、传承人、专家学者的“口传心授”,形成原始口述文献。从地方文献和各种出版论著中搜集有关岭南特色工艺的专题资料。重视不同载体之间文献信息内容的转化。重点做好本单位形成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特别是学校所拥有的工艺大师、专家学者的信息,开设大师工作室和传承基地,开展传承活动形成的文献,实施特色课程开展素质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等各类专门人才所产生的各种教育教学文献,从事特色工艺交流和科研产生的各类成果文献。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和手段将那些隐性的信息知识记录加工整理形成文献。同时要收录一定量的教参、内部资料、年鉴、手册、百科全书以及发行量少的专著等特殊文献。在收集时应注重内涵和丰富性,力求立体、真实、多维,既要保持固有的原生态,又要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在管理上应参照文献著录和有关规则、标准,便于检索利用。在保管上要以数字化和动态的方式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护,注意新型载体的保养,尽量以信息系统管理文献的存取。

4.3重视特色文献的宣传展示和研究交流

与单纯的技艺展示和作品展示不同的是,特色文献的宣传展示是立体、多维、丰富、全面的。文献以特定载体记录岭南特色工艺的各项内容,有实物形态的、文字的、图片的、口述形式的、音频的、视频的,内容上涉及特色工艺起源、历史、价值、工艺技术、民俗文化、传承人、传承基地、传承活动、特色课程有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各种关于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等。与公共文化机构协同,在学校内建立岭南特色工艺文献馆,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形象生动全面地展示特色工艺的全貌,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设立专业讲堂和展厅、专门的网站宣传栏目,普及岭南特色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岭南文化,让特色文化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家庭。

学校在岭南特色工艺校园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表现在对特色工艺、优秀代表作品、大师和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和传承基地等方面的保护、收藏和建设工作,且还在于能利用有限资源开展传承活动、开设特色课程、培育人才、传承和传播特色文化,积极开展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4.4拓展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共享渠道

特色文献的共享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突破传统模式的瓶颈,建立或引进专题网站栏目、专题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特色文献的加工处理,更加有序、便于利用,能够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数字阅读,实现这些文献的实时共享、多维获取。与公共文化机构协同,有计划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拓展特色文献的空间形态和传播途径,实现更为广泛的资源共享、信息传播与知识研究。文献共享还要注意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的保护,尚未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要在权益人的授权下限制使用。岭南特色工艺文献建设还需加强学校图书馆员非物质文化知识素养培养、业务技术培训和专业人才梯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第14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01-302.

[2]中国非物质文化网[EB/OL].[2014-05-04].http://www.ihchina.cn/main.jsp.

[3]彭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8):48-50.

[4]谭寅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模式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0(3):13-15.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