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结构评价
2014-12-30邱碧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 邱碧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本文将以哈佛学派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效率)中的市场结构诸要素为逻辑结构进行论述,用于刻画市场结构的指标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同时兼有论及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问题,因为SCP这三者存在互相作用影响的关系,市场结构本身并无优劣,关键看它对市场行为特别是市场效率的影响。尽管SCP范式本身的有效性存在着争议,但由于它具有简洁、成熟等特点使它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杨艳琳,2007)。陈伟(2012)、欧阳丹丹等(2011)、成莹(2011)、陈柏良(2008)等使用SCP框架或部分对我国电子商务各行业进行过相似的分析。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会针对他们的一些观点提出笔者的新看法,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论述的对象——电子零售,包括了平台型电子零售和自主型电子零售。纯粹的平台型电子零售商代表有天猫,它并不自己采购商品来销售,而只是建立了一个平台,然后允许大量的卖方在这个平台上面向广大的消费者进行销售;自主型电子零售商如最开始的京东、当当都属于这种类型,它们自己采购商品然后销售,但是这几年来,传统的自主型电子零售商纷纷开辟了在线商城业务,从而兼有了平台型电子零售业务,这就使得获取纯粹的平台型电子零售或自主型电子零售数据变得非常困难。平台型电子零售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它通过迅速增加商品的供给(因为入驻商城的卖方能够带来大量的各种商品),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于商品多样性的需求,形成交叉网络效应。因此关于双边市场的研究文献也对本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子零售市场结构
(一)电子零售市场集中度的测算
市场集中度指该行业或市场的市场份额聚集的程度,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集中度比率(CR,Concentration Ratio),它是用该市场前4名或前8名的市场份额相加得到的一个数值,分别记为CR4或CR8;另一个常用的指标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将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百分比数值)平方后再相加,再乘以10000,从而得到一个数值,该数值即为HHI数值。HHI指数的可信度要高于CR,特别是有CR数值做参考的情况下,HHI还能反映出企业之间相对规模的差距,美国反垄断部门在决策是否允许两家公司合并时,一般会计算合并前后该市场HHI的绝对值和变化值,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
陈伟(2012)已经计算了电子零售市场在2010、2011两个年度的CR4和HHI数值,本文补充计算了2012年第1季度、2013年第3季度、2014年第2季度的数据。
从表1可见HHI与CR4均呈上升态势,其中CR4在2014年第2季度超过了75%,前两名天猫和京东则超过了70%。HHI在2013年第3季度就已经超过了2000,这通常被认为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从2010年至2014年第2季度,市场中的前两名没有变化,而后面的8名更迭不断,有一些还从前10名中消失了,部分垂直电子零售商进入了前10名。
(二)产品差异性
构成电子零售商之间的产品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组合(产品的多样性)、物流配送、订单履行的效率、售后支持服务等。
任佳佳(2010)通过对当时国内主要几家网上超市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欧阳丹丹等(2011)等认为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很小,主要表现为网店或商城的规模的大小,而且有进一步趋同的可能。汤
(2012)提到了C2C市场上的淘宝网与拍拍网使用不同的沟通工具(旺旺与QQ)和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与财付通)以差异化各自的服务。同样的,B2C市场上的各商城或自营零售网站的沟通工具和第三方支付工具也存在差异。但是,很遗憾的是,目前来看,这些沟通工具和第三方支付工具都是简单地模仿,只不过名字不同,功能方面则没有创新。
由于各大电子零售商纷纷开展在线商城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所以实际上表1中前10名的电子零售商所提供的商品类别和型号已无实质性区别,许多入驻商城的中小卖家也是同时在多个在线商城进行销售。早期京东主打3C产品,当当和亚马逊中国(卓越)主销图书等形象,今天基本已荡然无存,苏宁易购也是如此,唯一有些特色的是亚马逊中国(卓越)的电子书硬件和内容。所以产品组合或者产品多样性方面的同质化非常严重,这非常不利于电子零售市场的竞争。由于物流配送通常是第三方的,所以服务水平的差别也不大,除了京东和苏宁易购等对部分自营商品使用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订单履行的效率和售后支持服务环节基本上也差距不大。
表1 2010年至2014年第2季度的电子零售市场的HHI、CR4数值
图1 2014年第1季度中国主流自营B2C转化率对比
(三)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可以分为技术性、战略性和制度性进入壁垒。电子零售行业基本不存在制度性进入壁垒,任何企业都可以自由进出(除了对外资有限制),不像电力、石油等行业,只有少数有资质的企业才可以进入。
技术性壁垒中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资本成本等要素。显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电子零售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京东一直到上市前夕都在和盈利做斗争,它之所以要损失利润来扩大市场份额,无非就是要获取尽可能大的规模,降低平均固定成本,同时,许多的电子零售商不断地增加产品大类和业务类型,也是为了分摊固定成本,尽可能利用品牌、网站等固定资产。当然,在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利用交叉网络效应来增强和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由于电子零售早已不是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投资对象,所以为了开展电子零售业务而进行融资的难度和成本相比1999、2000年以前要困难得多,另外进入电子零售必然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那么意味着初始投入将非常庞大。这些都构成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战略性进入壁垒中本文认为有品牌因素,即有少数品牌成功地“垄断”了一部分消费者,比如当当网。由于当当网成立较早,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了当当等于电子零售的概念,赢得了一批顾客的忠诚。可以通过访客转化率来窥见当当品牌所拥有的影响力或当当客户的忠诚度,此逻辑为:忠诚客户多则消费者来访前购买的目标明确,所以造成转化率高。如图1所示,当当网的转化率为2.05%,高于其它5个电子零售商。
陈柏良(2008)、成莹(2011)、李安兰(2014)均认为电子零售商面临的退出壁垒主要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由资产专用性导致,因为诸如网站源代码的开发成本、品牌的推广成本等都会因为经营失败而无法挽回。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想做规模以上的电子零售商,那么它面临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很高。但是,如果只是想瞄准一个地区性的或一个垂直的市场,规模不是那么大,那么这样的电子零售商所面临的壁垒就不是那么高了。
对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结构的评价
(一)竞争性垄断的市场结构
2014年第2季度的CR4为76.5%,HHI为3123.07。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或者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表1中的后面8名在过去的几年中更迭频繁,这或许能反映竞争的激烈,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猫和京东稳居前两位,而且是在从2010年的5231亿交易额迅速增加到2013年1.8万亿的电子零售市场上,但是增长的绝大部分都被天猫和京东吸收了。由于国内主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那么服务严重同质化和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上,这样的现象将继续下去(当然这里可能存在着“相关市场”的争议,如果将传统零售纳入到相关市场,则天猫或京东的市场份额就显得不是那么惊人)。
李怀等(2001)将微软所处的操作系统市场称之为“竞争性垄断”,即少数几个寡头之间的竞争,他认为竞争性垄断市场上的垄断是技术竞争的结果,竞争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垄断地位进而获取垄断利润,反过来垄断利润又刺激了竞争。尹莉(2005)在她的博士论文中进一步发展了竞争性垄断的概念。但是他们忽略了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对形成垄断地位的作用,历史上有许多主流技术(并不是最优秀的技术)只是因为起初获得的市场份额领先,最后导致垄断整个行业,比如QWERT键盘、VHS录像带等,近期的如等离子技术。所以,网络效应会产生对技术创新的阻滞作用,通常只有重大的创新才能够突破网络效应的阻滞,而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是可以被克服从而增加市场有效性的,比如在移动通信行业试点的“带号转网”服务就是一种能够有效克服网络效应的策略。因此,不要忽略了网络效应对我国电子零售市场有效性的破坏。
本文借用“竞争性垄断”这个词来描述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的结构,但是这个词的含义与李怀等提出的有所不同。此处的竞争性垄断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市场中既有处于垄断地位的少数寡头(如天猫和京东),其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又有大量的小型企业进行激烈的竞争,同时所有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的新商业模式或新技术的威胁或竞争。本文认为,由于网络效应的阻滞作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少数寡头拥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力,但是由于行业中还存在大量的小型企业,寡头的支配力受到制约,又由于面临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的威胁,寡头也拥有一定的创新的动力。整个市场的效率较高,但仍有提高的可能或空间。
(二)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和效率分配不均
由于我国消费者价格需求弹性极大(傅瑜,2013),从客观上导致了电子零售市场简单的价格战、比拼平台的网络规模,虽然前面提到了沟通工具和支付工具存在不同,但这些工具或服务只是简单的复制,并无实质性的创新。反过来这些所谓差异化的工具只不过是徒然增加了消费者从一个电子零售商转移到另一家电子零售商的转换成本。产品同质化和价格竞争以及市场份额的高度集中,使得电子零售市场上的供应商相比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这样的大型电子零售商毫无讨价还价能力,至于那些在商城里开展销售活动的小型入驻商户就更是苦不堪言,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如平台年费、技术服务费、保证金等等,使得他们本来就薄弱的利润率更加雪上加霜。对于消费者而言,相比于离线零售,的确是获得了价格上的折扣,但是与此同时所享受到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售后支持、维权等也全面下降,因为价格战的结果必然使得供应商们压缩成本。可以说,我国的电子零售市场在分配电子商务或信息技术带来的效率和效果时,是严重畸形的,中间的大型电子零售商拿走了大部分的“好处”,而消费者和供应商特别是小型商户,只分得了极小的一部分。这是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缺乏效率的又一个证据。
(三)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存在不利于竞争
对于面向区域性市场的电子零售商,其所面临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总的来说要小得多,特别是那些传统零售商针对当地消费者开展电子零售业务,所以在这样的市场上,竞争会较激烈。但是如果是面向全国市场的大型电子零售商,则其所面临的进入、退出壁垒就较高了。过高的进入、退出壁垒显然不利于竞争。
如何克服较高的进入退出壁垒来增强大型电子零售市场的竞争强度?我们认为应该放开对外资的管制,比如允许外商独资,引入国外的大型电子零售商或传统零售商进入我国电子零售市场。
另外一个思路就是将分散在互联网上的大大小小的电子零售商统一成一个大市场,让消费者可以在各个电子零售商之间自由转换,而不是现在一个隔离的状态。正是因为消费者面临较高的转换成本,无法自由地在不同电子零售商之间转换,导致以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为特征的电子零售行业中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大量的行业新进入者难以获得必要的市场份额,这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李松(2009)指出高转换成本正是导致电子商务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原因之一。Klemperer(1987)则证明了存在转换成本的市场的竞争性低于不存在转换成本的市场。较高的转换成本进一步增强了网络外部性,导致强者恒强,助推了寡头的形成和巩固,这或许可以解释从2010年至今为什么电子零售市场增加的规模的绝大部分都被天猫和京东占去了。
当消费者从一个电子零售网站T(如天猫)转换到另一个电子零售网站J(如京东)时所发生的心理、物质和经济上的成本就是转换成本。这种转换实际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放弃T而用J来代替(简称为彻底的转换);另一种是当购买某一特定商品时临时放弃T而使用J(简称为临时的转换),但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将还会回到T。这两种形式所导致的转换成本是有所不同的。在电子零售市场中,临时的转换往往更为常见,而彻底的转换则较为少见,也就是说消费者可能平时主要在网站T购物,但偶尔也可能想去网站J购物,或者说消费者会经常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网站之间来回转换。
根据Burnham等人的研究成果(2003),我们认为临时转换成本主要由经济风险成本、评估成本、学习成本和建置成本。这几项成本中,经济风险成本目前还无法有效避免,并且该成本的高低因人而异,经验丰富的消费者面临的经济风险成本较低;评估成本由于信息搜索的便利而大幅降低,特别是比较购物搜索引擎的出现;学习成本也是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张铁鹏和陈伟(2005)的研究表明软件产品的差异化和标准化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建置成本主要是由于注册信息、捆绑支付信息和物流配送地址等导致的,总体而言该项成本较高。这四项成本中,评估成本较低,学习成本和经济风险成本目前难以解决,要想改进B2C电子零售市场的有效性,那么只能从降低建置成本着手。
建置成本的发生是因为每个电子零售网站都要采集一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基本资料、支付信息和收货地址等),那么我们可以引入一个中介,消费者只需在中介处注册一次账号,然后访问任何电子零售网站时都可以通过利用这个账号来登陆,如此一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某些网站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发生。其实,在电子零售领域中,已经有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策略,比如利用支付宝账号就可以不用注册而登陆一号店购物等等,这说明中小型或新创立的电子零售商意识到建置成本会阻碍新顾客进入网站购物。
结论
从2010年至2014年第2季度,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的集中度逐年上升,不论是CR4还是HHI都已经超过了警戒水平,需要引起反垄断部门和学界的注意,比如高集中度导致消费者和供应商与大型电子零售商在分享信息技术效率或效果时处于比较糟糕的境地,再如渐进改良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可能无法突破网络效应的这种阻滞作用,从而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造成资源配置的次优。尽管总体来看我国电子零售市场竞争较激烈,但只是产品同质化下的价格竞争。这种同质化下的价格竞争导致大型电子零售商单纯比拼规模,进一步导致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不利于竞争。而所谓的支付工具和沟通工具的“差异化”增加了消费者这一端的转换成本,转换成本与网络效应一起发挥作用,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最大的电子零售商进行购物,这种倾向与大型电子零售上这一端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共同作用,最终使少数寡头获取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必然。庆幸的是,在区域性的小型电子零售市场上,由于小型电子零售商所面临的进入退出壁垒比较小,因此不缺乏竞争。
1.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零售研究中心.2013年全国网络零售交易额1.8万亿元[EB/OL].(2014-03-24)http://crrc.sem.tsinghua.edu.cn/gnhyzx/257004.html
2.杨艳琳.SCP视角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J].求是学刊,2007.34(3)
3.陈伟.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结构的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12(8)
4.陈伟.我国B2C电子零售产业结构分析[J].中国商贸,2012(13)
5.欧阳丹丹,张琪.中国网络购物的产业组织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25(4)
6.成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的SCP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11(7)
7.陈柏良.SCP范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8.任佳佳.B2C网上超市的同质化和差异化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6)
9.汤.中国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平台产业组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0.李安兰.电子商务市场垄断力因素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11.李怀.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J].经济研究,2001(10)
12.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5
13.陶爱萍.网络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5
14.傅瑜.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3.5
15.李松.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集中度及成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10)
16.张铁鹏,陈伟.软件产品的差异化与标准化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