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劳动保护现状调查——以哈尔滨市8区10县问卷调查为例

2014-12-30刘惠音

社科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农民工

刘惠音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农民不断工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情况,课题组以哈尔滨市8区10县的农民工为样本做了充分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319份,进而得到了详实而充分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劳动保护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

1.问卷在调查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性质时,有202人回答孩子所在学校是当地城市的公立学校,占总人数的26.5%,回答私立学校的有84人,占11.0%,选择当地城市打工子弟学校的有105人,占13.8%,还有315人选择子女在自己的老家上学,占41.4%。可见,选择子女在老家当地上学的所占比例最高。

2.当问及“选择子女在老家上学的原因”时,回答“没有城市户口,公立学校不接受”的占总人数的10.0%;“家里没有钱,费用问题”的占22.9%;“带着孩子不方便”占13.0%;“当地城市学校离的学生瞧不起外地学生”的占2.4%;“在城市学校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占1.8%。

从以上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影响农民工子女入学选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民工在对待子女入学问题上面还有很大的顾虑,担心城里的公立学校不接收,因此只好选择在老家上学;第二,受经济条件制约,工资不稳定等因素,有22.9%的农民工只好把孩子留在费用相对便宜的老家上学;第三,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更换工作的频率高,给子女上学造成很大麻烦。因此,很多农民工被迫把子女留在老家上学,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还有分别占1.8%和2.4%的农民工担心孩子在学校接受不公平对待,或者被城市孩子瞧不起。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民工的心态,他们很渴望得到社会公平的对待。由此看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应该给农民工一个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平等、坦然地融入城市。

(二)购买各类社会保险的情况

从表1调查问卷显示:购买医疗保险的有639人,占总人数的52.3%,没有购买的540人,占44.2%;购买养老保险的有537人,占44.3%,没有购买的有627人,占51.7%;购买失业保险的人有268人,占28.3%,没有购买的有787人,占68.4%;购买生育保险的226人,占19.8%,791人没有购买,占69.3%。可以看出,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重视程度较高,比较有购买的积极性。而购买养老、工伤、失业以及生育保险的积极性都不高,这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的因素。

表1 被调查对象购买各类保险情况

(三)参加社会保险的态度

从表2可知在回答“如何看待参加各种保险”的态度时,有601人表示赞同购买,说明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具有一定认知;与此同时,有669人选择购买医疗保险,占回答总数的一半还多,这说明农民工已经认识到购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是对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在回答“我是流动人口,买了保险也享受不到”这项时,有346人选择“赞同”,有560人选择“不赞同”,还有192人回答“说不清楚”。由此可见,农民工本身所具有的流动性是对他们在选择购买各类保险时最大的障碍和冲击,往往很多农民工由于自身的不稳定性和较强的流动性而放弃对保险的购买;在回答“我收入少,与其买保险不如自己用”一项时,有395人选择“赞同”,有558人“不赞同”,可见收入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农民工购买保险的重要因素。

表2 被调查对象参加社会保险态度情况

(四)养老选择情况

问卷中,调查“养老问题如何解决”时,有37人选择“依靠子女”,占总人数的3%,这说明该市农民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逐渐弱化;有328人选择“自己存钱”,占26.5%。这说明农民工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养活自己,而不再单纯依靠儿女;还有516人选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占总人数的41.7%。可见在选择养老方式上都有积极的态度,更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最佳的养老方式。

(五)医疗保障情况

对于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来说,生病就医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和难题。问卷中有372人选择“去正规医院”,620选择“自己买药”,49人回答“去私人诊所”,103人回答“不吃药硬挺着”。由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给农民工的就医看病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因此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民工不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进而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二、劳动保护状况分析

(一)劳动安全保护

在调查工作过的地方存在(辐射、污染)等劳动风险,单位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这项问题,有336人回答“采取了比较完备的保护措施”,377人回答“采取了部分保护措施”,还有246人回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从此题回答的结果可以看出,存在(辐射、污染)等劳动风险的用人单位,仅有25.5%的单位采取了比较完备的保护措施,但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约占74.5%的单位措施不完善,甚至没有措施。这说明,很多存在劳动风险的用人单位在保护农民工合法利益和身体健康方面做得很不到位,甚至威胁到了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亟需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保护和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既能有效保护他们的工作安全、身体安全,同时又能在受到侵害时得到有效赔偿和法律帮助。

(二)劳动时间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因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4.7%的农民工每天工作8小时,而其余的农民工都要延时工作。可见,超时、延时工作在农民工中非常普遍。

(三)劳动报酬保障

1.在调查“加班后能否得到加班费”时,有588人回答“不能”,占44.6%。可见,免费加班的情况依然存在,且比较严重。哈市的劳动监察部门应该亟需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及时纠正企业的违规行为,积极维护好哈尔滨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使他们劳有所得,不受侵害。

2.调查拖欠工资情况时,选择1次的254人,占19.3%,2次的有140人,占10.65%,3次的有41人,占3.1%。由此可见,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几乎过半的农民工都有过被拖欠工资的经历,最严重的甚至有过6、7次被拖欠的经历。因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尤其是私营小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对违法企业和个人予以从重处罚。

3.被拖欠工资如何处理时,有21.9%的人选择“自己解决”;11.8%的人选择“申请调解仲裁”;7.6%的人选择“请朋友或亲戚帮忙解决”;5.8%的人选择“寻求法律援助”;4.5%的人选择“司法途径解决”。从回答的情况看出,选择寻求法律帮助的比例很小,农民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上还更倾向于自己解决。说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应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保驾护航。

三、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劳动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工作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保护政策,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农民工属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地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到重要工作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尽快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使农民工更加放心、安心地留在城市里工作生活。

(二)加强法制法律法规建设,为农民工合法利益保驾护航

虽然现阶段哈尔滨市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说,这些法律法规的立法层次都比较低,法律的约束力不够。因此,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尤其对拖欠工资、超时工作等为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格的法律制裁。同时还要加强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理和处罚,真正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问卷调查反映出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工作等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监督执法力度,重点对私营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克扣农民工工资、工时过长、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监察。同时,以建筑、餐饮等行业为重点,对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支付工资、提供劳动保护等情况加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企业,要在全社会曝光,并予以经济处罚,从严从重。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市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加强改进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等工作,从而更加方便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

(四)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问卷调查反映出农民工的学历普遍不高,初中文化的占40.5%,高中文化占30.5%(含中专、中技),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4.5%。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就业和发展。问卷调查也反映出该市农民工自身也非常渴望得到培训,例如生产技能培训、法律常识知识培训以及文明素质方面的培训等等。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提高认识,协调好有关职能部门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关系,负责解决农民工培训服务、信息交流、登记发证等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哈市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学习和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既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质量,同时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农民工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2019年第4—5期《劳动保护》“说长道短”栏目主题征文
科技护航 为爱而来——记第96届中国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雾霾频发 劳动保护空白如何填补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