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4-12-30余春兰

文教资料 2014年2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

余春兰

(江西信丰中学,江西 赣州 341600)

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余春兰

(江西信丰中学,江西 赣州 34160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受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凸显。文章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政府 学校 家庭 社会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日益深入校园生活并成为中学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中学生交往更便利,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在网络中,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追求自我超越。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消极的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使得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渐凸现,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人的自主性、独立性高度实现,网上的人和物都是虚拟的,摆脱了真实的环境,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他们往往会因行为缺乏约束而趋于放任。那些不道德的行为给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危害,这些迫切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打击。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摆在中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一、政府加大对网络的立法和约束力度

高度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不能背离现实社会法律规范的约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开展计算机安全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和规定,此外,《宪法》、《民法》、《刑法》中的有关条款也有相应的规定。同时,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也分别就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制定了相应规定。我们要加快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和网络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将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正确引导、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前几年,由于一些公司和组织利用中国的一些网站发送垃圾邮件,致使有关中国电子邮件服务商的地址受到国外监控机构全面封杀,使我们更认识到互联网并不是完全自由和绝对开放的,互联网不会成为没有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自由自在的世界。因此,必须不断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发布虚假消息、传播色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还需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减少网络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1]。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促进信息法规的建设。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与我们争夺思想政治宣传阵地的现状,应通过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管理,使网上信息发布有法可依,让网络管理执法有据,借助法律武器的强大威力,有效地遏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净化信息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网络的监管和安全防范。公安信息安检部门,应通过提高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监控,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的健康、正常与规范化的发展。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立法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网络道德思想体系,加强对全社会的网络道德教育,培育全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安全意识。同时,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使人们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地遵纪守法,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形成良好的内在约束机制[2]。

二、学校从各方面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相比具有专门性、专业性、计划性、针对性的特点。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担负起网络文明教育的重任。学校开拓网上德育阵地,让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充分发挥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中学德育师资水平。新的形势要求中学德育师资队伍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维护这种价值观、道德观的强烈责任感,又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使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才能取得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相应的培训,并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质。要求德育工作者具有创新意识,并尽可能地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多样的网络德育宣传,营造文明上网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校园要以广播、报刊、报栏、橱窗等为载体,运用标语、漫画或专题讨论文章等形式,大力宣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由于网络道德建设滞后于网络技术,部分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并不十分清楚,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宣传,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网络道德,怎样做才符合网络道德的要求,从而增强网络道德主体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活跃网络文化,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导致中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剧烈,价值取向更多元,价值选择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网络,引导中学生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强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4]。

三、家庭同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助手和补充。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的思想品德的基础。家长和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所不至的。尤其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习惯方面无一不受到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学校是培养人才方面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门教育场所,在教育中学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校教育不但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还必须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家庭是网络文明教育的基础环节。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不少家长来说,他们并不了解网络,对网络又恨又怕。一方面认为上网可以拓宽知识面和视野,提供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另一方面担心孩子上网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不能自拔,性格会变得孤僻,反而影响学习。很多家长对网络还持有一棍子棒杀的态度。不让孩子公开接触,孩子出于好奇,往往会偷偷接触,这样更不好。这些家长对网络的无知和恐惧造成和孩子沟通困难,产生矛盾。所以教会孩子如何有选择地上网,以何种标准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教育。

家长首先对孩子上网行为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对孩子上网的行为放任自流,又不能严禁孩子上网。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自学电脑,学习如何上网并指导孩子上网,这样才能和孩子做朋友。家长还要以身作则,通过电脑陶冶情操,把网络当成满足自己和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教育孩子适当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但绝不要沉迷于网络,更不要浏览不健康的信息,做好监控疏导工作。中学生上网主要有三个目的:获取信息、网上学习和休闲娱乐。我主张引导中学生文明健康的上网,把互联网当做一种工具,主要用来查资料、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等。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抵制、不浏览不良的和黄色信息,不迷恋网络游戏,尤其要控制网上聊天。多让他们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一定要教育孩子建立起一个好的防线,分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要有自己的原则。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规范自己的言行和责任,这样才能适应竞争的社会。要教育孩子文明健康地上网。要诚实友好交流,通过上网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为实现个人的远大理想而进取。

四、社会舆论应在正确引导中学生网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学生人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家长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也应该加入进来。社会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形成德育合力的关键。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网吧,是中学生除学校、家庭外的另一个主要上网场所。由于受利益驱使,某些网吧常常向中学生提供一些低级趣味,甚至涉及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的网站内容和网络游戏,诱使他们长时间泡在网吧消费。因此,要加强与社会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规范网吧经营。社会各界加大监管力度,认真清查、治理非法网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整个社会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与道德氛围,使整个网络社会形成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良好道德驱动力,随时引导、激励、敦促人们做有德之人。

五、中学生应加强网络道德自我教育

中学生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中学生优良网络道德品质的有效教育形式;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网络比赛,协助老师制作课件,增强自己在网络方面的有关技能,并寻找合理的途径发展;网络的个性化、虚拟化需要中学生洁身自好,注意自我修养的提高,加强道德自律,做到网上“慎独”;要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面对网上的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够做到“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要培养责任心,不只是做网络时代一些不文明现象的看客,而应该做一名勇敢的“斗士”。有了这种道德主体性,中学生就会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做到不逾规,使整个网络健康发展。中学生应该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文明的网络使用者,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5]。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适度的他律,但更需要不断推进自律的水平。要自觉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掌握网络技术等科学知识,还必须掌握网络伦理道德等人文知识;加强网络道德认知教育。

[1]张玉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8).

[2]李秋霞.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6).

[3]李亚宁.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刍议[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4).

[4]杨克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渗透网络文明教育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

[5]王勤明,张晓伟.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初探[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9).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中学生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