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和爱是幸福的开始
2014-12-30徐奕
徐奕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习惯是人的奴隶;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我觉得这句话这是太经典了!确实如此,好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其实就是一个人储存在身体内的一种力量,一个人有了好习惯,他就能每天得到利息,一个人有了坏习惯,他就有可能终身付息。由此可见,我们在疼爱孩子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即让孩子知晓并学会遵守一定的规则。简言之一句话:“规则和爱是幸福的开始。”
规则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规则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幼儿时期应该掌握哪些规则,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又该如何引导幼儿掌握和执行这些规则呢?
一、3-6岁的幼儿需要掌握的规则
首先,谨慎规则是最重要的。生命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幼儿园一直把幼儿的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有研究表明: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排在第一的是意外死亡。为此,我们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制定一定的谨慎规则,如不要触摸电源插座,不能在园内乱跑或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游戏等等。
其次,是道德规则的教育。因为学前儿童已经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岁前的儿童只有某些道德的萌芽,但3岁后,随着学前儿童交往的发展,成人可以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提出教育要求,也就是给孩子灌输明确的道德规则。
最后,是适应性规则的教育。这些规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既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又能够充分地指导他们观察了解客观世界。主要以“家规”和“园规”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引导幼儿掌握和执行规则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形成并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应该处处可以体现。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要让他们按照一定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教师一定要给幼儿定“规则”,从日常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当然,教师应该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一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此来提醒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其次,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和活动质量。
2.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不仅要在幼儿园遵守班级中的“班规”,还要在家遵守家中的“家规”。班规的制定与执行取决于老师的观念,而“家规”则取决于家长的观念,双方的观念、要求一致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才会得到不断巩固与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比如说通过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争取在教育方法和要求上取得一致。通过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规则
因为规则虽然是客观的,但对孩子来说,规则不是一个早已知晓的结果,他们需要去体会,去实践才能感受其中的滋味。再让儿童强制执行一些行为规则的时候,要让他们也能理解其中的规则,才能更好地去遵守。
4.对儿童的规则教育要有回应
在引导幼儿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孩子的遵守规则的意识,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这种惩罚要有限度,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当与讲道理结合在一起。
《遵守规则,才能实现自由》,这是前不久在兴化教育网上面读到的一篇介绍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文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课堂规则。例如:幼儿园的规则就包括上课认真听讲,举手发言,懂得分享,彼此尊重等等;不遵守规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课堂自由的前提在于遵守规则。我们一直认为,美国是一个极为民主、自由的国度,想不到在学校教育方面也有如此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因此我们在羡慕美国中小学、幼儿园课堂自由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学习、了解美国学生是如何遵守学校和课堂规则的,尤其是那些已经内化为学生习惯的规则。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最宝贵经验。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没有质量或低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愧对儿童好、家长和社会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我们幼教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享乐,多一点磨练,高标准、高要求,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保教水平,坚守关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争取给孩子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江苏省兴化市临城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