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教育浸润孩子的成长
2014-12-30夏小芸
夏小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布朗芬布伦纳在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研究中也指出,教育环境的优化,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培养幼儿分享、商谈和合作能力;能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幼儿园环境教育中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渗透,使幼儿与动态的环境产生互动,在交融过程中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有效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发展,体验润物无声的教育诗意。
一、构建宽松自主的人文环境
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依托特定的环境。因此,幼儿与其生存的“微环境”的互动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缺乏有利于幼儿交往、互动式的“人文微环境”,导致他们善于接受,缺少付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方法与技能等特点。而幼儿园可充分利用“人文”资源,为幼儿创设积极互动、宽松、自主的“人文微环境”,促进幼儿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如以“重阳节”为背景,创设一个混龄式的主题性“人文微环境”: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每人找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结对,一起为爷爷奶奶做一件礼物,根据幼儿年龄不同,发展认知水平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大班的幼儿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要能为弟弟妹妹提供一定的帮助。大班孩子友好合作的积极行为,会得到小班孩子肯定、喜爱的回应。另外,本来大班中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也在帮助弟弟妹妹的过程中表现得信心十足,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长了自信。之后教师可带领小班孩子表演庆祝老人节的节目,赢得哥哥姐姐的掌声,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鼓励,自信心得到充分提升。营造这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文环境”,提供了不同年龄孩子共处、分享的交往环境,充分调动环境中人的因素,促进幼儿交往方式的互补,有利于培养幼儿共处分享的社会品质。
二、创设互动亲近的主题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融入环境,自由、自主地活动。在一定阶段里,围绕某一个主题,创设活动环境,将多元智能渗透到主题内容中,给予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的机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获得信息。如:“种子旅行记”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查找资料、观察、寻找、收集等方式获得种子的信息;把种子按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分类,讨论、整合后合作制成版面;“种子的旅行”以剪贴、绘画等方式制作图片;种子的传播过程,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编成故事等。活动中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能力为重点,拓展各种智能:在收集、制作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分类活动中发展了幼儿逻辑数学智能;自编活动提升了幼儿的语言及想象能力。再如,在中班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孩子们把收集到的有关“动物之最”、“动物的家”、“动物的爸爸妈妈”等图片、模型等分门别类整理后,在活动室四周逐步展示出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交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互动中,接受了间接的教育影响。
三、营造动态自由的区域环境
顺应幼儿发展特点与游戏需要,创设适宜的区域游戏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区域环境的创设应注意区域间的相容性,为幼儿游戏创造便利条件,将性质相似的区域设置在相邻的位置,使幼儿能够产生互动行为,如:娃娃家和小医院相邻,便于两区间的交往。大型建构区和小型建构区安排到一起便于激发更多创意。区域环境应是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区域的空间间隔是可变可转换的,将分隔物的柜子下面装上万向轮,或用轻巧、高矮不等、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各种栅栏、布帘等来分隔区域,使幼儿能够弹性地变换和组合游戏区,经常变换区域的位置,启发幼儿发现物体间的转换关系,引起幼儿新异刺激,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区角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的影响。科学角中开锁、会变的颜色、沙漏、奇妙的转盘;生活角中给小动物喂食、夹弹子等等,凡是提供给孩子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孩子做做玩玩,激发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区域环境还应是自由宽松的,我们不难发现,在区角活动中,没有老师过多的指示、组织,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老师为其准备好的材料,不受人干扰,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他们玩沙、玩水、玩颜料、玩磁铁,在玩中发现水的流动、颜色的渐变、磁铁会吸住铁的东西等等,在宽松自由无压力的区域环境里,幼儿做自己想做的事,获取直接的经验。
四、找寻广阔丰富的自然环境
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大多局限于幼儿园的小环境,虽然老师千方百计地创设丰富的活动场景,投放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来满足幼儿的需要,但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相比,幼儿园内的环境资源还是十分有限和单一的。神奇广袤的大自然吸引孩子去发现、去了解、去探索,能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猜一猜,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爱。我园组织幼儿开展“寻找秋天”户外实践活动,幼儿置身于广阔而丰富的自然环境中时,激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究的极大热情。走进果园,孩子睁大好奇的眼睛,“为什么苹果树上的苹果有的是半边红半边绿呢?”“长在树梢上的红红的柿子,我怎样才能摘到呢?”来到农田,黄灿灿的稻穗朝着孩子们弯弯腰,孩子们摘下了玉米,刨起芋头、花生,回来研究它们的吃法,在小厨房生活馆里好一顿秋日大餐啊!漫步山林,这是什么树?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捡起各种秋天的落叶,我们来一起做个秋叶的标本,一起来做张秋叶的贴画吧!倾听鸟鸣,默记听到的叫声,辨别鸟声的不同。“大树,我来抱抱你”游戏中,运动力强,速度快的孩子,10秒钟能抱过三棵树呢!一个个活动之后,丰富了孩子们有关动植物和季节特点的知识经验,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辛劳,感受了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生动!
幼儿园环境,作为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场所,必然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利用这一良好的教育因素,设置特定的教育环境,并将教育环境活动与“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融会贯通,利用环境对幼儿产生的一种间接甚至直接的影响,让环境教育浸润孩子一路成长!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