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单字声调声学语音研究
2014-12-30王晓玉
王晓玉
摘 要: 基于田野调查,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探索隶属中原官话南鲁片的禹州方言的单字声调,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禹州单字调实际调值、男女、新老派单字调发音上的差异和规律。实验样本分析数据显示:禹州方言中存在两到三个降调,主要在调层和斜度上形成对立,相互区别;男女在声调上略有差异,但不构成对立;新老派声调正在形成系统化差异。
关键词: 单字声调 禹州方言 新老派
一、引言
禹州市位于颍河上游、河南省中部,隶属于许昌县,语言归属上,禹州方言属中原官话的南鲁片。目前有关禹州方言的研究尚不多见,许昌技术学院人文系冯颖的《许昌方言语音研究》[1]以许昌市区语音为代表对许昌语音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根据冯颖的《许昌方言语音研究》[1]及《禹州志》[2]的记载:许昌话有四个声调(轻声除外):阴平24、阳平42、上声55、去声31。冯颖还具体阐述了许昌方言声调与中古声调、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并得出了“许昌方言新派老派在声调方面基本没什么差别”的结论。禹州方言是许昌方言的一个分支,冯颖的研究成果基本能代表禹州方言的实际情况,现在冯颖关于许昌语音声调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禹州单字调实际调值、男女、新老派单字调发音上的差异和规律进行探讨。
二、实验与统计分析步骤
(一)实验合作人
A发音人:男,农民,50岁,仅会禹州方言,能听懂普通话,高中学历。
B发音人,女,农民,50岁,仅会禹州话,能听懂普通话,初中学历。
C发音人,女,本科,25岁,大学之前一直使用禹州话,会说普通话。
D发音人,男,本科,23岁,大学之前一直使用禹州话,会说普通话。
(二)实验材料
表1 禹州方言单字调发音表
表1的实验材料是根据方言调查字表和本方言点的单音节材料设计的。在设计实验字表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尽量使各个调类的声母一致,以避免不同声母由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而引起声调的变化。
2.韵母全部选用单韵母,因为复韵母中标声调的字母会受到前后字母发音的影响。
3.该字表所有字的声母都是清塞音。因为塞音的发音在语图上表现出冲直条,切音、标注时易辨认。
原则上,每个调类选择12个样本,每字读一遍,即每个调类有12个样本。
(三)录音工具和过程
录音设备为一台安装了Adobe Audition 1.5录音软件的惠普电脑,采用的单声道数字语音信号的采样频率为32000,解析度为16位,单声道。实验结束后,所得结果转成wav文件存入电脑磁盘,以供进一步分析之用。
为了使发音尽量自然,仅让发音人在录完音后本人听录音辨别是否正确,而不做其他正音操作。
(四)基频数据提取
本文遵从学界的一般做法,选取主要元音及其过渡段作为声调负载段获取声调数据。数据提取点设定为声调负载段从首至尾的10个采样点的时间值和基频值。运用公式1中的T值公式计算出各测量点的T值,并绘制成传统的五度标记法调形图。
T=5■ 公式1
其中,F■、F■分别为提取点频率最小值和最大值,F为测量点频率。
由于发音的个体个别有拖音习惯,正常情况下,一个字发音的波形在主要元音发音结束后振幅会越来越小,若波形图振幅在主要元音发音结束后再次增大,频谱图基频无规律,在听感上主要元音发音结束后该字发音已结束,因此标注时主要元音发音结束后的波形不用标注。
三、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步骤得出声调的五度标记法调形如图1~图4。其中OM:老派男性(A发音人),OW:老派女性(B发音人),YW:新派女性(C发音人),YM:新派男性(D发音人)。数字1、2、3、4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一)阴平
图1 新老派男女阴平比较
由图1可以看出:在禹州方言中,老派阴平先升后降,男性的调值可标记为11,女性可标记为33;新派阴平先小幅下降后升,男女性的调值均可标记为45。老派阴平男性调值明显比女性低(下文会具体分析),新派阴平声调曲线虽然不同,但变化幅度基本一样,且总体比老派的调值高。
(二) 阳平
图2-1 新老派男女阳平比较
图2-2 拖音与否对阳平调的影响
由图2-1可以看出:在禹州方言中,无论是新派还是老派,男女性声调曲线均以5度为起点,然后开始下降,老派女性降至1度,新派女性、新老派男性均降至2度。其中新派男性的声调在降至1度后又升至2度,呈现曲折调,经反复实践取证,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新派女性的声调中。以新派女性为例,图2-1为标注时包括拖音部分,图2-2则不包括,拖音指发音结束后因习惯而拖长的音节或从口腔中释放的多余气体,不对字音产生区别作用,因此新派男女性阳平声调均仍为降调。
综上所述,在禹州话中,阳平声调为降调。男女性的声调曲线均从5度开始下降,总体来说老派阳平声调曲线中,女性声调曲线下降的幅度稍大,可标记为51,男性下降的幅度稍小,可标记为52。新派禹州方言中无太大差异,均可标记为52。
(三) 上声
图3 新老派男女上声比较
由图3可以看出:在禹州方言中,老派男性上声呈缓降走势,调值为32,下降幅度为1度;老派女性上声是一个微微的凸拱形,调值可标为44;新派男性上声是一个微微的凹拱形,调值可标为545;新派女性上声也是一下微微的下凹形,调值可标为44;总体而言,禹州老派方言女性上声曲线呈微微凸拱形,男性为一个降调,新派上声曲线呈微微下凹形。
(四) 去声
图4 新老派男女去声比较
由图4可以看出,禹州话中去声声调总体是降调,新派方言声调曲线的降幅比老派的大,老派从4度开始下降,新派从5度开始下降,最终都降至1度。
由以上四个声调情况的分析可知,在阴平和上声中,老派女性声调曲线高于男性,阳平和去声中,老派女性声调曲线位于男性下方。这和新派的情况刚好相反,且呈现出系统性差异。走势上,除阴平老派呈现升降调,上声老派男性呈现降调外,其他声调和许昌声调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但新派和老派已经呈现出规律性差别。
四、讨论
(一)禹州方言中新老派声调格局中的降调
刘俐李教授认为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汉语声调曲拱特征之一是降拱和平拱占优势……而重复频度最高的是降拱[3],降拱即指我们这里所说的降调。
研究材料及此次调查均显示,禹州方言声调格局中至少存在两个标准降调,但并不影响本地人的听辨,因为两个降调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特征,交际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感知出来。下面通过新老派男女性发音人的降调图(图5、图6),简要分析禹州方言中存在的两种降调及其区别特征。
图5 新老派男性降调
图6 新老派女性降调
石锋认为构成声调的三要素有调型、调层和调长。其中调长在禹州方言两个降调中不构成彼此间相区分的区别性特征。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调型上,阳平和去声都为斜调中的降调调型;调层有高、中、低三级相区别。新老派男性声调阳平调值可标为52,去声可标为51,调层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且有规律;老派女性声调阳平调值可标为51,去声可标为41,新派女性阳平调值可票为52,去声可标为51,调层上的差别明显但无规律。除此之外,石锋还提出:“斜调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斜度……变化方向相同的斜调,区别在于斜度和调层。”[4]斜度方面,除老派女性外,其他三组声调曲线去声都比它对应的阳平斜度大。
由此可得出结论:禹州方言中的两个降调,阳平和去声主要在调层和斜度上形成对立,相互区别。
(二)老派禹州话声调格局中的阴平、上声变异
从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来,老派禹州话中阴平、上声男女声调曲线差别较大,但对实验材料反复验听均未有不妥,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把老派男女阴平、上声声调曲线单独分别加以比较。
图7 老派男女阴平
图8 老派男女上声
从图7可以看出,老派女性阴平声调比男性声调高,调型形状也不同,男性尾部降调比女性更明显,而女性以升调为主,但调型的走向却有相似之处,均为升降调,且变化幅度都在1度以内。
从图8可以看出,老派女性上声声调同样比男性声调高,女性声调调型为平调,男性声调开始为平调,后半段出现降调。
现对这两种调值出现的差异从几个可能的角度加以考虑:
第一,老派方言中四个声调中除两个标准降调外,男性声调的阴平和上声在声调曲线图的后半部分出现降调走势,女性声调阴平也出现降调走势。这个降尾有可能不是语言学目标,而是发音时自然的生理现象附带出来的。刘俐李教授在声调曲拱特征探因时说道:音高降势是发音机理导致的音高属性,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力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和的产物[5]。
第二,在老派禹州方言中,阴平和上声具有不稳定性,语音实现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实现方法,在本地人听来都不具有区别作用。
第三,这种差异是偶然性特征,是由此次调查中老派男性发音人自身的发音特点造成的。
(三)新老派禹州话声调格局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新老派禹州方言间存在一定差别,大致可归结如下:
1.老派禹州方言中除女性上声外,均有降调趋势。新派中没有降调趋势,甚至有升调趋势,由于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和的产物[3],据此可推知,发展成熟的老派禹州方言的使用群体在省力原则的支配下语音中出现了降尾现象,而新派禹州方言使用者在普通话及河南其他方言的影响下,阴平、上声中无降尾趋势。
2.老派禹州方言的阴平、上声均呈凸拱,新派的呈凹拱。
3.新派男性调值普遍比老派男性调值高,这可能和发音人本身的音高有关。
五、结语
禹州方言是许昌方言的一个分支,本实验结果与冯颖的研究结果稍有差异,但只是同一调型上不同变体的反映。禹州老派方言中存在两到三个降调,有的降调是不同调型的反映,有的降调只出现了一个降尾,后者不存在声调调型上的对立。由于方言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及普通话的影响,新老派禹州方言之间产生了系统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冯颖.许昌方言语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禹州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3]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中国语言,2005(03).
[4]石锋.实验音系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 去声
图4 新老派男女去声比较
由图4可以看出,禹州话中去声声调总体是降调,新派方言声调曲线的降幅比老派的大,老派从4度开始下降,新派从5度开始下降,最终都降至1度。
由以上四个声调情况的分析可知,在阴平和上声中,老派女性声调曲线高于男性,阳平和去声中,老派女性声调曲线位于男性下方。这和新派的情况刚好相反,且呈现出系统性差异。走势上,除阴平老派呈现升降调,上声老派男性呈现降调外,其他声调和许昌声调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但新派和老派已经呈现出规律性差别。
四、讨论
(一)禹州方言中新老派声调格局中的降调
刘俐李教授认为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汉语声调曲拱特征之一是降拱和平拱占优势……而重复频度最高的是降拱[3],降拱即指我们这里所说的降调。
研究材料及此次调查均显示,禹州方言声调格局中至少存在两个标准降调,但并不影响本地人的听辨,因为两个降调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特征,交际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感知出来。下面通过新老派男女性发音人的降调图(图5、图6),简要分析禹州方言中存在的两种降调及其区别特征。
图5 新老派男性降调
图6 新老派女性降调
石锋认为构成声调的三要素有调型、调层和调长。其中调长在禹州方言两个降调中不构成彼此间相区分的区别性特征。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调型上,阳平和去声都为斜调中的降调调型;调层有高、中、低三级相区别。新老派男性声调阳平调值可标为52,去声可标为51,调层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且有规律;老派女性声调阳平调值可标为51,去声可标为41,新派女性阳平调值可票为52,去声可标为51,调层上的差别明显但无规律。除此之外,石锋还提出:“斜调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斜度……变化方向相同的斜调,区别在于斜度和调层。”[4]斜度方面,除老派女性外,其他三组声调曲线去声都比它对应的阳平斜度大。
由此可得出结论:禹州方言中的两个降调,阳平和去声主要在调层和斜度上形成对立,相互区别。
(二)老派禹州话声调格局中的阴平、上声变异
从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来,老派禹州话中阴平、上声男女声调曲线差别较大,但对实验材料反复验听均未有不妥,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把老派男女阴平、上声声调曲线单独分别加以比较。
图7 老派男女阴平
图8 老派男女上声
从图7可以看出,老派女性阴平声调比男性声调高,调型形状也不同,男性尾部降调比女性更明显,而女性以升调为主,但调型的走向却有相似之处,均为升降调,且变化幅度都在1度以内。
从图8可以看出,老派女性上声声调同样比男性声调高,女性声调调型为平调,男性声调开始为平调,后半段出现降调。
现对这两种调值出现的差异从几个可能的角度加以考虑:
第一,老派方言中四个声调中除两个标准降调外,男性声调的阴平和上声在声调曲线图的后半部分出现降调走势,女性声调阴平也出现降调走势。这个降尾有可能不是语言学目标,而是发音时自然的生理现象附带出来的。刘俐李教授在声调曲拱特征探因时说道:音高降势是发音机理导致的音高属性,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力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和的产物[5]。
第二,在老派禹州方言中,阴平和上声具有不稳定性,语音实现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实现方法,在本地人听来都不具有区别作用。
第三,这种差异是偶然性特征,是由此次调查中老派男性发音人自身的发音特点造成的。
(三)新老派禹州话声调格局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新老派禹州方言间存在一定差别,大致可归结如下:
1.老派禹州方言中除女性上声外,均有降调趋势。新派中没有降调趋势,甚至有升调趋势,由于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和的产物[3],据此可推知,发展成熟的老派禹州方言的使用群体在省力原则的支配下语音中出现了降尾现象,而新派禹州方言使用者在普通话及河南其他方言的影响下,阴平、上声中无降尾趋势。
2.老派禹州方言的阴平、上声均呈凸拱,新派的呈凹拱。
3.新派男性调值普遍比老派男性调值高,这可能和发音人本身的音高有关。
五、结语
禹州方言是许昌方言的一个分支,本实验结果与冯颖的研究结果稍有差异,但只是同一调型上不同变体的反映。禹州老派方言中存在两到三个降调,有的降调是不同调型的反映,有的降调只出现了一个降尾,后者不存在声调调型上的对立。由于方言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及普通话的影响,新老派禹州方言之间产生了系统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冯颖.许昌方言语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禹州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3]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中国语言,2005(03).
[4]石锋.实验音系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四) 去声
图4 新老派男女去声比较
由图4可以看出,禹州话中去声声调总体是降调,新派方言声调曲线的降幅比老派的大,老派从4度开始下降,新派从5度开始下降,最终都降至1度。
由以上四个声调情况的分析可知,在阴平和上声中,老派女性声调曲线高于男性,阳平和去声中,老派女性声调曲线位于男性下方。这和新派的情况刚好相反,且呈现出系统性差异。走势上,除阴平老派呈现升降调,上声老派男性呈现降调外,其他声调和许昌声调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但新派和老派已经呈现出规律性差别。
四、讨论
(一)禹州方言中新老派声调格局中的降调
刘俐李教授认为音区特征和曲拱特征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汉语声调曲拱特征之一是降拱和平拱占优势……而重复频度最高的是降拱[3],降拱即指我们这里所说的降调。
研究材料及此次调查均显示,禹州方言声调格局中至少存在两个标准降调,但并不影响本地人的听辨,因为两个降调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特征,交际中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感知出来。下面通过新老派男女性发音人的降调图(图5、图6),简要分析禹州方言中存在的两种降调及其区别特征。
图5 新老派男性降调
图6 新老派女性降调
石锋认为构成声调的三要素有调型、调层和调长。其中调长在禹州方言两个降调中不构成彼此间相区分的区别性特征。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调型上,阳平和去声都为斜调中的降调调型;调层有高、中、低三级相区别。新老派男性声调阳平调值可标为52,去声可标为51,调层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且有规律;老派女性声调阳平调值可标为51,去声可标为41,新派女性阳平调值可票为52,去声可标为51,调层上的差别明显但无规律。除此之外,石锋还提出:“斜调中起作用的主要是斜度……变化方向相同的斜调,区别在于斜度和调层。”[4]斜度方面,除老派女性外,其他三组声调曲线去声都比它对应的阳平斜度大。
由此可得出结论:禹州方言中的两个降调,阳平和去声主要在调层和斜度上形成对立,相互区别。
(二)老派禹州话声调格局中的阴平、上声变异
从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来,老派禹州话中阴平、上声男女声调曲线差别较大,但对实验材料反复验听均未有不妥,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把老派男女阴平、上声声调曲线单独分别加以比较。
图7 老派男女阴平
图8 老派男女上声
从图7可以看出,老派女性阴平声调比男性声调高,调型形状也不同,男性尾部降调比女性更明显,而女性以升调为主,但调型的走向却有相似之处,均为升降调,且变化幅度都在1度以内。
从图8可以看出,老派女性上声声调同样比男性声调高,女性声调调型为平调,男性声调开始为平调,后半段出现降调。
现对这两种调值出现的差异从几个可能的角度加以考虑:
第一,老派方言中四个声调中除两个标准降调外,男性声调的阴平和上声在声调曲线图的后半部分出现降调走势,女性声调阴平也出现降调走势。这个降尾有可能不是语言学目标,而是发音时自然的生理现象附带出来的。刘俐李教授在声调曲拱特征探因时说道:音高降势是发音机理导致的音高属性,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力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和的产物[5]。
第二,在老派禹州方言中,阴平和上声具有不稳定性,语音实现多种多样,无论哪种实现方法,在本地人听来都不具有区别作用。
第三,这种差异是偶然性特征,是由此次调查中老派男性发音人自身的发音特点造成的。
(三)新老派禹州话声调格局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新老派禹州方言间存在一定差别,大致可归结如下:
1.老派禹州方言中除女性上声外,均有降调趋势。新派中没有降调趋势,甚至有升调趋势,由于降势音高是语言的最小作用原理和发声动力衰减趋势相互协和的产物[3],据此可推知,发展成熟的老派禹州方言的使用群体在省力原则的支配下语音中出现了降尾现象,而新派禹州方言使用者在普通话及河南其他方言的影响下,阴平、上声中无降尾趋势。
2.老派禹州方言的阴平、上声均呈凸拱,新派的呈凹拱。
3.新派男性调值普遍比老派男性调值高,这可能和发音人本身的音高有关。
五、结语
禹州方言是许昌方言的一个分支,本实验结果与冯颖的研究结果稍有差异,但只是同一调型上不同变体的反映。禹州老派方言中存在两到三个降调,有的降调是不同调型的反映,有的降调只出现了一个降尾,后者不存在声调调型上的对立。由于方言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及普通话的影响,新老派禹州方言之间产生了系统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冯颖.许昌方言语音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禹州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3]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中国语言,2005(03).
[4]石锋.实验音系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