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评论的体裁特性

2014-12-29余刚

新闻前哨 2014年12期
关键词:篇幅选题

余刚

小评论,本文定义为篇幅在5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与篇幅更为短小的“编后”、“编者按”、三言两语的“点评”、一事一句话的微评论不同,小评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文章从标题、作者署名、正文直到相对独立的版面位置(专栏),具有完整的新闻评论体裁形式。这样的体裁形式,优越于那些必须依附于新闻作品的“编后”“点评”“一事一句话”等非完形评论,从而使小评论获得独立文章的传播功能。

与小评论相对的是大评论。媒体通常有一个大致的划分,将1000字至2000字篇幅的新闻评论谓之以大评论。实际情况是,多数报纸发稿篇幅限在1200字以内,只有极少数像南方周末这样有特殊取向的媒体,才发2000字甚至更大篇幅的评论。

评论是说理的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与论述阐明观点、表达意见。分析与论述的展开,必然需要相应的行文空间给以支撑。评论讲求的是言之成理,500字能讲清楚的问题,洋洋洒洒弄到2000字就是文字的浪费;但有些问题就得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想以500字一语中的,只会欲言又止,说半边话,神龙见首不见尾,同时也有违评论写作的规律。

正是在与微评论、大评论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小评论的体裁特征:小而精,精而全。这样的体裁特征,也规定了小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适配的评论选题,简洁的论述方式,精致的行文风格。写作实践证明,这三个基本要求是与小评论的体裁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其如此,篇幅有限、其貌不扬的小评论才能扬长避短,像一把迅捷出手的利刃与瞭望镜,充分发挥既能快速反映社会现实,又能担当與论尖兵的功能。

一、小评论要精心挑选适配的选题

评论的选题,通俗地讲,就是评论写什么,是针对一个具体事件,或是直指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思想潮流或民意心态。评论选题确定以后,不仅直接决定这篇评论的价值所在,也基本上规定了该评论的论述路径与方式。所以,小评论动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所确定的评论选题,是否适合写好一篇小评论,或者你想写的小评论,是否能够有效地表达你想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使评论的传播价值最大化。

有人会说,写小评论需要这么讲究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500字用上去就行了。其实不然,有些事理只需一篇小评论就能讲个清楚明白,有些意义或问题想给公众一个符合逻辑的交待,小评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不堪重负。比如,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时代意义,习近平创新治国理政之路的标杆价值,这类重大选题小评论是肯定驾驭不好的。500字的篇幅,不可能展开深入而必要的论述与剖析,不是捉襟见肘,就会丢三拉四。

怎样寻找、提炼小评论适配的选题?

1.从能反映普遍现象的典型个案中确立选题。这种个案与普遍现象之间联系简单,人之所见,一目了然;揭示、批评存在于普遍现象中的问题及不健康倾向,无须花更多笔墨,就能阐明问题所在,给出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的意见。这样的选题不求厚重深刻,但务必求新求快,让读者从中及时获得启发。

人民日报《今日谈》,曾就兰州工人文化宫改名为“帝王乐园”发过一篇题为《帝王,且慢》的小评论,全文不到400字。无非是揭示市场经济格局下,商业文化的厚古薄今,以帝王为尊,以人民为卑;这样一种文化价值取向是我们不能接受的。这样的选题不涉及更多复杂的因素,只须点明工人当家作主、帝王统治天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就能让人看到工人文化宫改名“帝王乐园”的荒唐性。

前些年,我在长江日报发过一篇400余字的小评论《放肆的挑战》,选题来源于武汉市区某中介所的一则招工启示。在所招工种中,居然明码实价以月薪4000元招聘“三陪女”。无论作为社会风尚还是就业市场,“三陪女”的存在都是不正当的,而公然发榜明招“三陪女”,预示着这一腐朽现象从地下走向公开的苗头,是目无法纪、践踏公序良俗的公开挑战,应该引起社会尤其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警觉。文章见报以后,相关单位及时前往查处,并向报社反馈了查处结果。事实说明,这篇小评论较好地发挥了干预社会生活的作用,同时也证实这样的选题易于操作,可以成就一篇较有份量的小评论。

2.从群众或代表性人物的片言只语中提炼选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常常能一针见血揭露问题的本质;公众人物、各界明星、领导干部等,因职业背景或所处地位接触事物的视角均有别于一般人,往往会有异于常人的表达,其中既有悖文明进步的雷人雷语,也有闪烁思想火花的新观点、新理念。从这些具有独特个性的鲜活语言中提炼出的评论选题,一般较易于明确批判的靶子,树起正面倡导的标杆,实现以小评论推进社会观念进步的传播价值。

社会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官员能说会道,但做的与说的不一样,群众对此很反感,意见很大。有人借会场场景入题,写了一篇《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批评少数领导干部口是心非、以高调代替实干、以官话忽悠民意的恶劣作风。这样的选题,无须太多的铺陈,就能直指空话、大话、假话的实质,真切地反映出群众对这类官员的意见和期望,同时对促进官员自修、加强领导干部管理,也是一种必要的清醒剂、警示录。

3.从社会热点及其置疑声中立选题。一篇小评论的生命力何在?在一片叫好声中敢质疑,在司空见惯的常态中能言不正常,是其一。所谓评论“有思想”,也在于此。

香港回归之日,普天同庆,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不能不为之动情。这时候,忽得奇石两块,一块上有“七一”字样连着“紫荆花”一片,一块上书“回归”二字,而且经“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专为考证认定,能不赶紧欢呼雀跃。载歌载舞都来不急,谁去不识时务质疑煞风景呢?但评论作者不能这样。应该想一想:这有可能么?即便有那么一点可能,非要牵强附会一番又有多大意思?一桩举世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搞这么一点花絮,只能是亵渎而非升华。就此司马心写了一篇《“奇石天书”?》的小评论,直指“奇石天书”炒作的荒唐与无聊。当然,不跟风,敢质疑,能以独特的视角、科学求实的态度观察社会,能给读者那么一点新鲜有益的东西,磨炼这个本事非一日之功。如果作者没一点马列主义常识,对历史上奇石、龟背之类的野闻轶事一概不知,想质疑“奇石天书”恐怕也无从下笔。endprint

二、小评论应力求简洁的论述方式

评论实现传播的过程,就是“直抒胸臆”,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这个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论述”。论述是否充分得力,直接关系评论的主题是否立得住,站得稳。小评论的论述,不得不照应篇幅小的特征,尽可能采用简洁的论述方式,才可能实现建树评论主题的目的。下笔之前,一定要有篇幅限定的意识:500字左右,能说些什么,说到什么程度,怎样切入话题,谋篇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1.首先要做到开头简洁、入题要快。为什么入题要快?就那么一点篇幅,容不得你像说评书似的从从容容、缓缓道来。好比要告诉别人一件重要或紧急的事情,你不会以“今天天气如何”或远不相干的事作开场白,否则,你要说的事情根本就不重要、不紧急;好比法庭上指证罪犯,总会直陈密切相关的事实,如果开口就“与本案无关”,法官就要大声“反对有效”。

文汇报刊发过一篇小评论《一片水面一分价》,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它是这样起笔开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种不同的水面。”寥寥十几个字,就进入到正题——想说水资源如何利用得更好,就直接把“水”端到读者面前。论述的展开,由此而自然推进、水到渠成。

能否开头简洁、入题快捷,考验的不只是论述方式,更主要的是考查我们想说的事情(评论选题)、(想讲的道理(主题观点或意见)想清楚了没有。想清楚了,就不会离题万里,就没有多余的篇幅、字句可供铺张。

2.论证过程中要力求构建明快、密切的逻辑关系。明快使观点清晰,密切让主题令人信服。文中引用的不论是事实性论据还是一般的常识性论据,都能让读者感到“是这么回事”,为评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意见构筑了稳固的理性支撑。

针对“净水屋”的市场热点,长江日报曾发过一篇小评论《“净水屋”与“空气罐头”》。作者告诉人们,在所谓净水消费热和“健康新观念”的背后,是严峻的环保问题,是“高楼水质现状的无奈”。论证过程中,文章引用了一个权威的事实性论据:“市卫生防疫部门已发现全市1.3万个高楼水箱中有97种藻类在生长发育,不利于居民健康”。而其主题思想,与其追捧净水消费热、“花钱买健康”,不如“社会首先集中财力和智慧,彻底解决高楼供水的净化问题”,就倍显言之有理,给人以启迪。

三、小评论须建树精致的行文风格

如果说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是评论文章的一般要求,那么小评论更应在遣词造句、起承转合、行文节奏方面,力求建树一种精选、精炼、精用、精致的写作风格。一篇上乘的小评论,没有冗词废语,力求字字珠肌,诵则一气呵成,品则有滋有味,多一句诚如画蛇添足,少一字顿生遗珠之憾。所以,从构思到落笔,既要舍得放弃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也要用心推敲那些拟用的字、词、句,是否更准确、更鲜活、更有张力、更具唯一性;段落的起止承续与论点的逻辑展开,是否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1.论述过程中,要尽可能习惯使用短句。长句具表达内容的大容量,说理的完整性、严谨性,但有耗费篇幅、迟滞行文节奏的不足。短句用得恰当,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还能增加语言的力度、语义的鲜明情感,由此提升受众的认同指数。小评论特别需要这种语言的张力效应。

中国文言文中,不乏善用短句的范例。《曹刿论战》就是其中力作之一,不过300余字,就从两个层面说清了“论战”这一颇有份量的主题。一是应对一场战争的必要条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二是一场具体战役的胜负与士气密切相关:“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一语中的,以一当十,切近事理,紧扣逻辑,显示出极强的语言张力。若将原文与白话译作相比,不难发现短句的能量与魅力,明显超过了长句的表达。

2.行文的整体风格,应追求明白晓畅与文化含量的融汇统一。能用口语的不用书面语,能用群众语言的不用刻板严肃的官话,可以通俗说明的就不要强用专业术语作解释。总之,要以读者易于理解为前提,端起架子,故作高深,皆有害于理解,只会拉开读者与文章的距离。结合论述的需要,适当引用一些人尽皆知的成语寓言、历史掌故、名人名言,将有助于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提升评论的主题品质,从而使评论表达的观点、意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3.精心制作标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标题乃文眼,是进入文章内容的窗户,品味文章主题的向导。文眼亮不亮,有没有神采,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引起读者的关注。一篇评论也许写得不错,有一定传播价值,但因为标题粗制滥造、马虎应付,可能使文章大为减色,甚至无法进入读者的视线,使阅读止步于标题。

小评论的标题,应尽可能多一点情趣,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哲理,多一点文字的风采与冲击力。让标题催生联想、引发共鸣、激发阅读愿望,要成为作者的自觉意识和写作标准之一。完稿后一定要提醒自己,当你漫不经心地用上一个寡淡无味甚至令人生厌的标题时,意味着发布了一个足以使作品贬值的导读广告。

什么是有风采有味道有冲击力、能吸引眼球的标题呢?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切合评论的主题思想、有助引起关注启发思维、堪称画龙点睛的那一笔。推荐人民日报发表的几篇小评论的标题,或有启迪、拓宽思路的作用。《“官升一级,人矮半截”》,《八千万与八个亿》,《支书要“知书”》,《“傻子屯”坚持不改名》。见了这样的标题,你想不想看看小评论到底说了些什么?    (长江日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篇幅选题
83岁的印度“杧果人”
A geography wiz kid shares his story
《探求》2022年重点选题方
Britain's“Shark Hous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