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童话故事激活数学课堂

2014-12-29肖琼琼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童话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肖琼琼

[摘 要] “乐学” 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是求知的最高境界。要达到“乐学”的境界,首先要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即“学乐”。而数学抽象性、逻辑性、规范性的学科特点,时常让数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之中,让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能吸引学生。本文将谈谈如何将童话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借助童话故事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优化课堂。

[关键词]童话故事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乐学”是求知的最高境界,要达到“乐学”的境界,首先要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即“学乐”。而数学抽象性、逻辑性、规范性的学科特点,时常让数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而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之中,让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本文将谈谈如何将童话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借助童话故事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优化课堂。“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人学习不累。

一、借助童话故事抛砖引玉

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创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那便要从课堂导入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最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中。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更直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借助童话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更生动有趣的导入课堂,吸引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如教学《商不变规律》一课时,在教学开始时先讲一个故事:“今天,花果山热闹非凡,我们去看看。猴王正在分桃,请两位同学扮演猴王和小猴,现场演一演猴王和猴子分桃的故事。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太少了!”“那就给你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小猴子喊道:“还少,还少。”“那就给你16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猴子吧。”小猴子得寸进尺,“再多给点行不行呀?”猴王显出慷慨的样子:“好吧,给你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子,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猴王和小猴到底谁聪明呢?学习了这一课,你就知道了。”

用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导入新课,学生们都被其中的情景深深吸引了,都急切的想知道谁更聪明,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被这一个带有悬念的童话故事点燃了,由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入到了新知的学习中。

又如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故事:小猴和狐狸各自种了一块地(出示采地长方形正方形)。有一天,他们为了谁的菜地大而争吵了起来,这时,小熊想了一个办法,他沿着两块地的四周走了一圈,发现两块地都正好是24步,于是他高兴的说:“不要吵,两块地一样大。”由此,既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又突破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这一难点。

借助这样的童话故事,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提高警惕,思考着“小熊的方法行不行?”不久就有学生想到:“对了,要比较两块菜地大小,就要比他们的面积。”学生纷纷释疑。

如上述教学案例所示,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导入课堂,让童话的奇思妙想,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更积极、有创新力。

二、借助童话故事穿针引线

在教学数学的算理课或复习课时,时常会因为教学内容较多、较分散,或者大部分是纯计算题,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这时,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借助童话故事,将分散的练习内容串联起来,使环节间的过渡更自然、顺畅,起到穿着引线的作用。

比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时,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等内容会显得相对枯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们,羊村发来了求救信号!小羊们被灰太狼抓住关起来了,等着大家去解救它们!但是灰太狼在前往牢房的路上设置了重重关卡,大家有信心闯过关卡救出小羊们吗?”“第一关是口算关......第二关是......”(在每一个关卡设置要复习的不同内容)

通过这样的童话故事,把分散的练习内容自然的串联成一个整体,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并且,在童话故事的背景下,学生很容易融入故事情节中去,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而牵挂,对故事中设置的“难关”也会全力以赴,更积极去去解决问题。借助童话故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题效率。

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能把本节课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更能借助童话情境把课与课之间串联成整体,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趣味。如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一课时,我想起了之前用过的“拯救小羊”的故事情境,孩子们通过一节课救出了小羊,当落败的灰太狼说“我还会回来的”时,小朋友们说:“你来吧,我们还会救出小羊的!”那我这回,便把“灰太狼”再请回来,让孩子们再和灰太狼“大战”一回吧!

果然,在课堂一开始,当孩子们看到再一次发出挑战书的灰太狼,都斗志满满,整节课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救羊行动中。

借助这个小故事,让本来略显单调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教学效果也好了很多。

三、借助童话故事画龙点睛

生动的故事,不仅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让孩子融入故事情境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时常能将问题“化抽象为实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中的数学信息,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endprint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内容时,遇到一个题目,本质是比较“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的和”与“用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的大小关系。如果单纯进行比较,学生的兴趣点必定比较低,因此,我们将问题设置成了一场比赛,将正方形设计成两个正方形水池,让小猫围着一个水池跑两圈,而小兔围着两个水池跑一圈,让孩子们作为裁判判断比赛公不公平。在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中,孩子们更主动地投入到问题中,真的像“裁判”一样去思考两位“选手”跑了多远的路程,比赛公不公平。

借助童话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故事情境,将纯理论的“抽象”的问题,转化为了一场“实际”的比赛,将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变得更直观,更易于分析、理解、解决了。

又如《认识米》的课程中,进行带厘米、米的不同单位的长度间比较:

师:恩,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真棒,为了表扬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学生很开心,认真听讲)从前有对数字宝宝兄弟1和99,数字宝宝1一直很伤心,因为99比它大了好多好多,而它自己只是很渺小的1,有一天,数字宝宝1在路上遇到了长度单位米,米问它:“你为什么不开心呀?”1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米,聪明的米想了想说:“不要伤心,我来帮你!”于是米找来了它的兄弟厘米一起帮忙,米走到了1旁边,厘米走到了99旁边,米对1说:“现在,你就比99大啦!”唉?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现在1比99大了吗?

生: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比99厘米大。

师:小朋友们真棒,看来当数字宝宝和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做不同的组合的时候,长度大小的比较情况会有很大的不同呢!那下面还有几组这样的比较,你能正确的判断他们的大小吗?

师:恩,通过这几组题目,有没有细心的小朋友想要提醒其他小朋友做这样类型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呢?

生:比较时要注意看清数字后面的单位是什么再比较。

师:嗯,说的真棒,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

在上述案例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与米之间的联系,学会不同单位间的转换和长度比较。而单纯地进行比较,课堂就容易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注意力、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1米与99厘米的比较设计成一个小故事,借助故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进行长度比较时,首先要注意到单位,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转换后再进行比较。

活用这样的趣味童话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故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让数学学习如身临其境,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习的乐趣和主观能动性。

综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动的童话故事,借助童话故事抛砖引玉,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借助童话故事穿针引线,将分散、零碎、枯燥的知识点串联成整体;借助童话故事画龙点睛,促进理解,挖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教师要能活用童话故事,激活数学课堂,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参考文献:

[1] 柴荣萍.讲童话,听故事,学数学——用童话故事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11(12).

[2] 王绕福.用童话故事来演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J].新课程(下),2011(09).

[3] 李小显.如何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J].学生之友,2010(06)..

[4] 张芳.激发学习兴趣 让快乐进入小学数学课堂[J].才智,2012(24)

[5] 何雪花.用心打造快乐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话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让童话浸润童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