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深教授”请辞难 实为依附利益太多

2014-12-29

现代阅读 2014年5期

“我带头自我革命,希望对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有所推动。”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首次公开表白他请辞资深教授的初衷。

其实,就连院士主动请辞的也不少。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是其中一位,只不过他申请退休时,却被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予以婉拒。无论是“资深教授”还是院士退休,到了一定的年龄,精力有限了,全身而退,本是顺应自然规律和学术规律。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可为何章开沅先生却需要三番五次的“请辞”才会被同意,而不是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在国外,院士就只是一种荣誉。比如美国的院士制度已存在了100多年,但只是证明其学术能力强,可以参加一些高级别的学术会议,除此之外和普通人一样,不享受任何生活待遇。然而,国内的院士却是终身制,其背后就是利益的挂钩。评上院士,不仅院士能够获得很多利益,所在的学校更能够获得诸多便利。院士成为“聚宝盆”,依附在院士身上的利益实在太多,这也是打破院士终身制的一大阻碍。

同理,“资深教授”退休应该成为“常态”,依据的应是制度,而不是靠个人自觉。显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更要剥离附着的诸多利益。

(摘自《广州日报》 本文作者:王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