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贵菜不超5元,这是节约还是福利?

2014-12-29

现代阅读 2014年5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各界反响热烈。2014年3月20日《人民日报》记者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机关餐厅内看到,上座率约在9成以上,近10个菜色基本以家常菜为主,最高价未超过5元。多数就餐者选择了两个半份菜和一份主食。餐桌宣传牌上, “反对浪费”、“光盘行动”、“节约用水”等宣传语和宣传画也随处可见。一位河北省委机关工作人员坦言,机关里上点岁数的人多,大家都明白粮食来之不易。部分就餐者,孩子在干预下,会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尽管媒体报道时,将这些所见所闻视为节约,但是很多网友则表示,看到的不是节约,而是福利。

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教授刘小冰:这则新闻遭到公众质疑是必然的。的确,报道内容不像是提倡勤俭节约,而是机关变相福利。我觉得网友的质疑是理性的,河北省委机关应予以回应。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一方面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用餐做到健康、节约,另一方面要求单位食堂应按照“健康、从简”原则提供饮食。应该说“意见”的初衷是好的。公务接待中,浪费问题是普遍现象,我国每年因此浪费掉的钱也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反对食品浪费,仅仅靠内部制约还不够,还需要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良。比如,公务接待中提倡快餐、分餐等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当然,也必须杜绝机关食堂里的各种福利,甚至是腐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公务人员不敢外出就餐,而是躲到食堂里吃喝,因此要谨防机关食堂成为公款吃喝的查处盲点。我觉得,要消除公众质疑,就是公开。所有的机关食堂都定期公布账目,比如,预算多少,成本多少,菜从哪里买的,消费水平如何等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

最后想提醒一句:不要让机关食堂,像公车一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摘自《现代快报》 采访整理: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