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石板房部落
2014-12-29李海流
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翼云山东南麓,有一处国内罕见、鲁南仅存的石板房古村落——翼云山石板房部落。部落以兴隆庄为核心,方圆辐射十余公里,包括周边花家泉村、高山后村、邢山顶村、高山顶村、米山顶村等十余个石板房村落。
这里,泰沂山脉余脉贯穿全境,山多地少,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淳朴先民用勤劳的双手开山凿石,利用山石修房建屋,长年累月,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山坡上建造了错落有致的石板房,形成一座座古老的村庄。
据枣庄地方志记载:明末清初,鲁南匪患四起,民众苦不堪言,一些百姓为躲避兵荒马乱,逃到此处谋生。村中老人介绍,石板房建造时间最久的已有280年的历史,且保存完好。
一个周末,我与好友相约来到这里探访大山深处的石板房部落。车从枣庄出发,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山亭区山城街道,穿过小城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海拔600多米的翼云山脚下。远远的就看见千姿百态的石墙、石屋、石径,灰白色石板房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坐落在山坡上,高低起伏,石墙夹着石径,石径缀着石房,连成一片石的世界。
我们一行的目的地是翼云山石板房部落的核心村——兴隆庄。进村后,拾阶而上,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石径、石墙、石屋、石瓦、石碾、石磨……走近后发现石板房墙体是规则的石头,房顶皆用薄石板交错穿插垒成,鳞次栉比的薄石板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石块、石板,无须打磨,更不用上色,完全保持着原生态的色彩。踩着碎石板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石径,我们一行人在村中一位老者的引领下走进了一家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在堂屋的门口东首有一个用石板垒砌的石桌,这是乡村逢年过节祭拜天地的“香台”。走进石板房,缕缕凉风暗暗袭来,顿觉沁凉入骨、爽快适意。堂屋一排三间,全部用青石块砌墙,房顶用木椽支撑、薄石板做瓦,一举手即可触及房梁的高度,屋内四壁是用泥草黏抹。从房基到屋顶,从地面到四壁,除了石板就是石块。置身于恬静的石板房中,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先民,他们没有穴居野处、风餐露宿,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这种独特的石板房。
沿着一个个石阶,穿越一条条碎石板铺成的弯曲石巷,走进村中的一户户庭院时,更能感觉到原生态石板房的魅力。每个院落就地整平,院墙用石板垒砌,一块块石板虽然大小不均,也没有灰土和水泥铺垫填缝,但每块石板都镶嵌得天衣无缝。每处石板房院落建筑形制基本相似,大多为独立院落,主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或四间,建筑面积约60~80平方米,整体为青石结构。檐下墙高约3米,檐上山高约1.5米,墙厚约0.5米,门高约2米。大多院落有东配房或西配房,面阔两间,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主体矮于主房0.5~1米,建筑结构与主房相似。让人称奇的是,房屋的屋顶是用2~5厘米厚的不规则薄石板错缝沿茬叠压苫盖,远远望去,像一层层鱼鳞排列在石板房上,显得整齐而有规律。院内的厨房、猪圈、鸡窝、厕所都是用石板或石块砌垒,甚至家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也是用石头凿成,整个院落就像是一个石头器物博物馆,完整地展现着农耕时代的乡土记忆。
拾阶而行,不知不觉到了村子中央,这是村人农闲时聚集聊天的地方。不远处,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石凳上纳着布鞋底,一位头发全白的老大娘带着老花镜正在全神贯注地做着虎头鞋。在一块大青石板上,有一台石碾,一位村中妇女在碾压干红的辣椒,一股刺鼻的气味散发开来。一位老人说:这台石碾已有150年的历史了,抗战时村民们就靠它把谷子碾成小米支援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鲁南乡村的大多财物皆为私有,唯有这石碾必为公有。石碾既是乡人生命的凭依,也是心理的凭依,守着石碾,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即使受苦受累,也有一种踏实感、安全感。经历了百年风雨的老碾,虽有些许“衣冠不整”,但依然独葆天姿,一切都是那么本色与天然,不带一丝脂粉气,与村庄的古朴风韵协调一致。
经年的风雨,把石板冲洗得一尘不染,泛着青白,叙述沧桑。抚着石板或石块垒造的院墙,推开贴着门神的小木门,穿过摆放着石臼、灶台等农事器械的过廊,一座由石板构成的北方民间小四合院映入眼帘。村中尚保存完好的房屋最早可追溯到明清两代,但石板村究竟建于何代,却无从考证。探访的途中,遇见村中一位96岁的老者,耳不聋眼不花,他向我讲述了这个村庄的历史和传说。据传:清乾隆年间,有单姓人家来翼云山里躲避战乱,不久又有陈姓人家携带家人逃荒至此,于是两户互相协作,白手起家,就地取材建造石板房开始定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又有一户单姓人家从滕州市大坞镇阳温村,来此投奔族人。三户人家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上山打柴、开荒种地为生,繁衍生息,慢慢就成了村庄。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山村的生存命运悄然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条件,当地政府统一在山下建起了一个新村,大多村民从石板房搬迁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但村里许多老人因留恋旧居,依旧住在石板房里,怡然自乐。
如今,石板房虽然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它留给我们的是山里人原始生活的见证;独具特色的石板房作为鲁南山区先民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被列为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