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机场时代,何去何从?

2014-12-29陈水胜

决策 2014年2期

礼物是一种语言和信号,能够传情达意,一份合乎时宜和心意的国礼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外交效果。

2013年年末,英国首相卡梅伦率团访华,这是中英两国3年来最高级别的双边接触。关于卡梅伦这次来访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媒体上有大量的解读和报道。当然,除了严肃的议题之外,还有一些有趣的小细节值得玩味,比如卡梅伦带来的礼物。

卡梅伦送给了球迷习近平主席一件英格兰男子足球队的球衣,上面签满了所有成员的名字,夫人彭丽媛则收到了一双迈宝瑞的手套。除此之外,作为网球粉丝的李克强收到了英国网球明星安迪·穆雷亲笔签名的网球拍。而身为外语系教授的李克强夫人程虹则获赠英国布克奖获奖小说选。

毫无疑问,卡梅伦的礼物是精挑细选的,关注到了赠送对象的个人背景、经历和兴趣爱好等特征,显得很是贴心。礼物是一种语言和信号,能够传情达意,一份合乎时宜和心意的国礼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外交效果。因此,各国在选择国礼的时候都会慎而又慎,颇费苦心。这也成就了许多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国礼故事。

成也照片,败也照片

在外交历史a上,以照片为礼物的并非孤例。有的时候,看似普通的礼物往往有着特殊的寓意表达,也能收获不错的效果。

2009年,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访华时,中方向其赠送了一幅纳吉布父亲——已故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和周恩来总理1974年5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共同签署中马建交联合公报的历史性照片。当温家宝总理亲手将这份珍贵礼物交到纳吉布手中时,在场的纳吉布总理80多岁的老母亲和子女们都激动地围上来,一家三代人深情地手捧照片,端详着上面熟悉而亲切的面孔。

同样是照片作为国礼,2010年,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专门会见了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向他们颁发“和平”奖章和证书。会见时,胡主席还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相册。相册里是苏军在中国东北的老照片、哈尔滨等东北城市今昔对比照片等。相册扉页上用中文和俄文写着:“历史永远铭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照片或一本薄薄的相册,但它记录的是历史,表达的是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说明了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老朋友。

当然,照片做国礼并不总是讨巧。2013年5月,卡梅伦到访俄罗斯索契与普京见面。普京以一瓶亚美尼亚的白兰地酒作为礼物送给卡梅伦,卡梅伦的回礼正是一张照片,内容是他和普京一起观看伦敦奥运会柔道比赛的场景。照片拍摄于几个月前,普京到伦敦访问,卡梅伦很贴心地邀请他观看柔道比赛。在普京的众多爱好中,柔道无疑是名列前茅的,身为世界柔道联合会荣誉主席的他是柔道黑带高手。二人兴致极高地观看了比赛,当一位俄罗斯选手成功击败对手时,普京兴奋异常,振臂欢呼。然而,英国媒体对于卡梅伦送照片的评价是,纵然普京很喜欢柔道,但这个礼物实在“缺乏想象力”。

明送国礼,暗传深意

赠送国礼不仅仅是一种外交礼节,具有“规定动作”的意味,更重要的是从中传递出了许多重要信息,能表达许多“意思”。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举行“庄园会”期间,专门安排散步交谈,并在奥巴马赠送给习近平的加利福尼亚州红衫木椅上合影留念。这把椅子上刻着“习奥会”的时间和地点。早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就将几株加州红杉树苗作为礼物赠送给中方。此后,加州红杉树在中国一些城市引种成功。当时还有一首歌曲《红杉树》歌颂中美友谊,“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41年后,美国总统再次赠送与之相关的礼物,看似平常,其实寓意很深。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前驻瑞典和新西兰大使陈明明表示,奥巴马送椅子,表明了他的态度——中美两国可以坐在一起合作。

再比如说,1989年,老布什总统访华时,李鹏总理赠送他们夫妇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份看似普通的礼物却让他非常高兴,当即骑上自行车转了一圈。因为这与老布什在中国的经历有关。据说他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时,喜欢与夫人骑上自行车穿梭于北京的大小胡同和名胜古迹。这一行动甚至让他在美国获得了一个美称——“像中国老百姓一样骑自行车的乔治·布什”。曾亲历此事的外交部礼宾司前参赞吴德广先生介绍说:“自行车对于老布什来讲,是他外交生涯的一个见证,中国选择赠送他自行车,这个国礼虽不昂贵,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不过,说到礼物传深意最经典的案例要属毛泽东导演的“瓷盘外交”。1951年,在毛泽东的指示下,江西省委派专员赶赴景德镇,邀请国内瓷业精英共同烧制一套“水浒故事瓷盘”,根据水浒传108将的故事,设计出108个故事连贯的瓷盘。毛泽东将其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斯大林。彼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值胶着状态,这份国礼有着希望老大哥“替天行道”的弦外之音。

何以为礼,唯有“使者”

还有一类外交礼物颇受瞩目,那就是友好的动物使者,它们往往承载着深情厚谊,成为一根连接友谊的特殊纽带。

1981年,尼泊尔政府把一头雄性犀牛作为国王的礼物送给了中国,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回赠了一对白唇鹿、一对白枕鹤和一对黑叶猴。

俄罗斯和日本的“猫狗外交”也颇具趣味。2012年,为了感谢俄罗斯在日本大地震后向东北灾区的援助,秋田县向爱狗的普京赠送了一条秋田犬,普京为它起名叫“梦”。为示答谢,普京回赠了日本秋田县县长佐竹敬久一只西伯利亚猫,希望这只猫取名“和平”,因为“实现梦想,需要和平”。

当然,历史上最著名的“动物外交”非大熊猫莫属。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都非常重视,在礼品的选择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方原先已经准备好了一件名贵的白玉提釉瓷瓶、一件双面刺绣屏风和一件根据西方餐桌制作的绣花台布。这些礼品在当时规格已经很高了。后来,周总理得知尼克松夫人参观动物园时,非常喜欢熊猫。于是,巧妙地抓住时机,决定赠送美国一对熊猫,以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真挚情谊。当大熊猫兴兴和玲玲抵达华盛顿时,受到了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仅国家动物园开馆的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一时间,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熊猫热”。《华盛顿邮报》曾评论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就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

随后,日本、法国、英国、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相继获赠大熊猫,不过随着大熊猫生存环境恶化,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国外赠送大熊猫的做法。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友好大使”曾经将和平和友爱的梦想传递到许多地方。

总之,互赠国礼在外交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可以在增进政要间感情交流和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容小视。所以,如何遴选恰到好处的国礼也是一门“大学问”。

(作者单位:国务院侨办文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