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指导体系构建

2014-12-29秦旭芳李伟伟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

秦旭芳 李伟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较受人们关注。当前,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主体意识、教育方法等问题较为突出,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区作为流动学前儿童重要的日常生活场所,宜通过理念宣传、资源挖掘以及多元化合作体系的建构等途径,对流动学前儿童开展补偿性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区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4-0049-03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总体而言,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不仅谋求教育机会的均等,还谋求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平等。然而,与户籍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等方面基本处于不利地位。《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0~17周岁流动儿童规模为3581万,其中0~14周岁流动儿童为2291万。〔1〕众所周知,教育具有不可逆性和延续性,倘若这些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缺失,将有可能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流动儿童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受到应有的关注。我们认为,以社区为依托,构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对流动学前儿童开展补偿性家庭教育,也是保障流动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利、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工作。

一、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既是儿童早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的最初始的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然而,在现实中,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主体意识和家庭教育方法等都存在较多问题,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一)家庭教育的观念偏颇

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亲子观、发展观和教育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总体趋向进步,但仍有尚待改善之处。例如,流动学前儿童家长虽普遍认为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但没有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2〕一项关于家庭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81.6%的家长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71.5%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而“情感教育”和“性格培养”明显受到冷落,只有26.5%和33.4%的家长会加以关注。〔3〕由此可见,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必要。

(二)家庭教育的主体意识缺失

流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体意识缺失的状况,主要表现为父母的完全缺位或父亲的缺位。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完全缺位,即父亲和母亲都完全不参与孩子的教育,主要由祖(外祖)父母进行隔代抚养及教育。此类家庭中儿童的父母往往受自身学历、经验等条件所限,又迫于巨大的生活压力,长期在外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和教育孩子。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父亲缺位,是指主要由母亲独自担任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父母或父亲的缺位可能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尤其是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

由于所处环境、信息来源的局限,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大多不够清晰,其家庭教育方法往往缺乏科学性。与城市学前儿童家庭不一样的是,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流动学前儿童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并不多见。部分流动学前儿童家长甚至信奉“棍棒出孝子”的“管教”理念,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也有部分家长因忙于生计,主要采取放养式的家庭教育方法。事实上,无论是“管教”型,还是“放养”型的家庭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观念偏颇既可能导致教育意识的薄弱,也可能导致教育内容的片面,家庭教育主体意识和家庭教育方法科学性的缺乏则可能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指导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二、建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区指导体系的设想

当前,社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往往通过社区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服务,如美国的社区“成员服务计划”,日本临时教育审查会的“家庭教育实施方案”等。因此,社区有义务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提供合适的家庭教育支持。

(一)宣传引领,唤醒家庭教育意识

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前提。社区可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周”活动,以帮助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建立起初步的家庭教育理念,初步认识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区也可以举办相关的讲座、沙龙等活动,以帮助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总之,社区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以有效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认识水平。

(二)挖掘社区资源,提供家庭教育服务

1.开展灵活多样的指导活动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待于科学的指导体系的建立,这是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关键。在这方面,上海市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已建立实施十余年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很有借鉴意义。他们建立了以专家讲座为主体,以亲子活动为特色,辅以个别咨询、竞赛活动等形式的家庭教育社区指导体系。〔4〕根据他们的经验,我们认为,社区可以建立专门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提供教育咨询和服务的组织机构,并提供固定场所,以长期、稳定地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提供系统的教育指导服务。社区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团体访谈和个别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社区内所有流动儿童家庭的相关情况,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服务。社区也可以鼓励相关组织或个人参加志愿者活动,与相关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相关的指导活动,如开设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热线等。

2.建立广泛有效的宣传途径

社区指导活动需要凭借有效的宣传途径。社区可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如通过固定地点向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发放有关社区指导活动计划资料;开设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宣传栏;制作和分发家庭教育宣传手册等。此外,社区还可以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宣传工作,如定时向流动学前儿童家长发送有关家庭教育内容的短信、微信等。

3.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

志愿者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志愿者也可以成为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持者。志愿者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建构:首先,有选择性地招募志愿者,如招募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有经验的家长等;其次,开展志愿者培训,帮助志愿者了解社区内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情况,以更好地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最后,建立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志愿者自主管理团队,以充分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明确职责,完善社区指导体系

如何完善社区指导体系,是当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指导体系宜由政府、第三方共建。首先,政府应合理负担流动儿童的教育成本。〔5〕其次,要明确对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负有责任的相关职能单位,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从而保障社区对流动学前儿童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结合我国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政府以项目为抓手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积极调动社区资源,建立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落实具体的服务工作。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体系还可借助第三方力量,主要包括社区中的学前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并可鼓励公益性团体的加入,以协助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开展等。上海浦东新区借鉴发达国家公益性服务的经验摸索出的第三方支持模式,为构建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区指导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社区作为流动学前儿童主要的生活场所,有责任担负起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社区对流动学前儿童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化整合社区的内外部资源对提高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等.我国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3,(4).

〔2〕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92-195.

〔3〕杨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4〕史秋琴,杨雄.城市变迁与家庭教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5〕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4):24-29.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