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行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再度起航

2014-12-29张君昌

声屏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广电文化

□张君昌 熊 英

栏目责编:邵满春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关于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理念,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2月2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由此,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与之紧密关联的广电体制机制改革驶入快车道。

简政放权,为行业发展释放活力

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改革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加快政府转变职能,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治理结构,是推进和深化广电体制改革的要务。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本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行政部门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单向管理、事后处置向超前引导、全程监控转变,从单一行政管理向依靠法律、科技、经济等综合管理转变。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政策法规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决定将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合并,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各省闻风而动,截至2014年4月15日,浙江、山东、江西、湖北、吉林、广东、辽宁、陕西、河南、河北、福建、甘肃、内蒙古、山西、广西、北京、四川等省级新闻出版、广电“两局合一”,加上早已合并的上海和海南,目前全国已有19 个省级行政单位完成“两局合并”,有近八成的地市州盟完成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三局合一”。“大部制”改革趋势已不可逆转。

前一阶段广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成果显著,但效果还不稳固。多数整合尚在“物理”层面而缺乏“化学反应”,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还没有破题,制约广电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广电体制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改革将走向“深水区”。《方案》提出继续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文化部已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项目9 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和下放29 项。今后还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 项以上,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效率。二是切实转变职能,统筹“放”和“管”的关系,做到放权和监管齐推进、相协调。三是继续整合机构。2015年前完成省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机构和职责的合并工作。加快文化立法,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抓好制播机构配套机制改革,规范制播分离、两台合并的运行机制,调整生产关系,整合内部资源,促进事业产业协调发展。为了解决核心竞争力弱化的矛盾,2014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完成原东方卫视板块组织架构的改革,变“矩阵式”管理结构(自上而下由东方传媒集团、东方娱乐传媒集团,再到各个频道,频道下各个部门,及至制片人和一线编导,层级繁复)为扁平化架构。撤销原东方卫视中心、艺术人文中心、大型活动中心、新娱乐、星尚传媒等单位,组建新“东方卫视中心”。中心内实行独立制作人制度,下设20 个独立制作人,形成若干制作团队,赋予独立制作人创意自主权、项目竞标权、团队组建权、经费支配权、收益分享权、资源使用权等六项权力。新架构“是一个闭合圆环。圆环中心是独立制作人和节目团队,这个圆环由‘三中心、三部门’组成,体现从研发、生产到播出的整个环节。”由原来下级服从上级、等级分明的管理模式,过渡到现在制作团队更多地对产品、观众和自己负责,“把战场交给听得见炮声的人”,凸显“透明、平等、沟通”的互联网思维。①新组建的东方卫视俨然成为电视“自贸区”的试验田。3月31日,上海广电启动“大小文广”整合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在保持上海广播电视台事业体制不变前提上,对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东方传媒集团的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重组;对基本完成转企的上影集团、东方网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对具有普遍公益性、服务性的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和上海电影资料馆划归市文广局管辖。进一步理顺组织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和业务契约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倒逼内部体制变革,推动管理运营和战略升级。无独有偶,为解决“管理层次多,机制体制不顺,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的弊端,2014年4月下旬,广东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取代原来松散联邦式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一个正厅级单位和3 个副厅级单位进行“化学”整合,对旗下20 个频道频率统一规划和定位,搭建事业运营平台和产业经营平台,发挥地缘优势,实现“弯道超车”。②减少管理层级,整合内部资源,释放发展活力,成为新一轮制播机构管理改革的不二选择。

内容为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人民群众和专业队伍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提升文化软实力。近十年来,影视圈“韩流”劲吹,前有《我的野蛮女友》《大长今》席卷东南亚,继之《江南style》风靡全球;去年模式引进类节目《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大赚国人眼球,今年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在各大视频网站点击率狂飙13亿。“韩流”愈刮愈强,渐成一种文化现象,引起多方热议。王岐山同志今年“两会”参加北京团审议时曾主动谈及《星星》,他说:“韩剧为什么占领了中国?为什么飘洋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客观地讲,“韩流”劲吹不应伤及我们的文化自信,只要坚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就不会因为韩剧热播而影响我们的文化自尊。但自尊不等于自傲,要正视现实,不能高枕无忧。中国何时能够拍出“星星”?需要我们认真从体制机制、价值观念和审美认知上查找原因。

内容生产是广电行业的看家本领、核心主业。改革的结果,如果不能把核心主业做大做强,就是失败。“内容产品既是传播正确舆论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形手段,更是一个文化传媒集团安身立命的根本。”③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活力,最终要体现为内容产品创新升级。这次上海广电改革的目标,就明确提出要推出具有社会议题性、市场引领性和广泛影响力的“现象级节目”;广东广电的改革口号则是产生两三个全国性品牌节目,重返广电“第一阵营”。④为此,要健全广电作品评价标准体系,改进评优制度,发挥评优在文化产品创作中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建立重点项目评审立项机制,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拨付引导资金,集中优势团队攻关,全力创制精品。建立多层次影视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以政策杠杆调控播出需求,完善节目综合交易平台,以质论价,优质优酬。鼓励原创作品,加强版权保护,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作品的支持力度,打造广电品牌。2013年10月,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强调加强自主创新和引进管理,对原创节目在备案、进入黄金时段和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这些措施在执行中还将进一步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广电传媒除了花大气力办好新闻、时政等重要节目以外,还要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按照“先台内、后社会”的原则,着力在影视剧、动漫、体育、文化、科技、生活、娱乐节目等领域探索实行制播分离。这方面央视发挥了带头作用,近两年除了研发新节目,还与社会公司合作生产或直接购进《梦想星搭档》《梦想合唱团》《我要上春晚》《开讲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嗨!2014》等节目,甚至“拆门”办春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地方台也以制播分离方式先后推出《中国好声音》《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中国灯谜大会》等,既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带动一批原创节目兴起,又提升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同时,利用文化贸易方式和市场化理念,尽快打通海外传播渠道。2013年,中国纪录片机构通过参展、合作、联拍、售卖等方式,积极探索品质国际化、路径市场化的对外传播模式。纪录片《春晚》《超级工程》《舌尖上的中国》等作品海外销售额近43 万美元,成功进入欧美主流电视平台播出,海外销售单价较2012年提高30%,初现“走出去、进主流、打亮点、扩影响、树品牌”的传播局面。⑤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 号),要求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明确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编创、设计、翻译、配音、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下一步广电行业要坚持内容为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已有品牌要继续提质塑型,充分考虑新媒体接收特点,向移动终端提供各种定制产品服务,实现广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研究各国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贴近外国受众需求和习惯,创制具有中国风格的“华流”模式,走出国门,角逐国际市场,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巨轮起航,打造大型传媒企业集团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强魂健体”,解决目前文化资源条块分割、产业规模弱小、文化软实力与我国地位不匹配的问题,实现新突破、登上新台阶。到2020年,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⑥《方案》提出,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深化对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贸易,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围绕上述要求,广电行业要抓住关键环节、重拳出击。支持国有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上市融资,培育一批国有骨干传媒企业,形成若干大型传媒企业集团;放宽领域、降低门槛,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国家许可范围内以多种形式投资传媒产业,扶持各种小微传媒服务企业发展;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传媒资源在全国范围合理流动;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办法和评估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传媒资源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难问题。⑦

其实,这方面已有先行者。2010年,新华社大举进军电视业,创办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CNC 充分享用中央给予的政策空间:在中方绝对控股前提下吸收各种资本,欢迎境内外资本入股,参与合作共同组建公司,甚至在全球建立传播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投资伙伴合作共赢。⑧依托新华社的综合资源,尊重传媒产业规律,尊重国际传播规律,短短几年时间,CNC 发展成为由多家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组成的综合性电视网,成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实现有效传播的电视媒体。在吸收境内外资本方面,广电行业一直步履谨慎,大型传媒企业集团鲜有建树。如今,先行实践已被肯定,政策指引更加明确,大型广电传媒集团蓄势待发,将出海远航。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要求,2014年3月17日,文化部会同央行、财政部等相关金融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合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文化部还将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文化产业跨界融合。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 号),该《通知》包括《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两个文件,主要涉及财政税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安置、工商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政策。指出通过公司制改革实现文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鼓励文化企业进入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扩大融资,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⑨据证监会公布IPO 申报情况表显示,排队上市的广电企业增多,如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广州金逸影视传媒、千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⑩借政策东风,文化企业有望通过资本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方案》要求,广电传媒企业要科学界定公益属性和经营属性,推进国有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已转制的加快公司化、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市场主体。进一步理顺政府及企事业关系,建立党委、政府监管国有资产、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新型治理结构。依法上市融资,促进传媒资源合理流动,以充足的资本保障广电传媒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拓发展。积极运用超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统筹建设内容制作平台、集成播控平台、监测监管平台;统筹推进三网融合、OTT 业务和台网融通,拓展新业态;统筹建设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国际营销网络,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方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能与国际对话的交流体系。以贸易和投资形式推动文化走出去,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文化合作与竞争。

结语

广电体制机制改革,有着极强的特殊性。既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中央要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发展广电产业理所当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能搞“产业化”,不能单纯以收视率、点击率论成败,不能放松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有运行方式的差别,其承载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重视文化产品生产的艺术质量和人文精神。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益。文化产业要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需求。⑪加快广电与高新科技的融合,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IPV6 等新技术推进视听新媒体成为新兴战略产业,助推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既要符合传播规律,强化传媒满足需求、提高素养的社会功能,又要适应经济规律,通过市场调节促进内容生产和产品消费。同时结合时代要求,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锐意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注释:①陈晶晶:《上海广电大改革》,《综艺报》,2014(5)。

②刘 牧:《粤军浴火再战》,《中国广播影视》,2014(3)。

③王建军:《出优秀内容产品,出优秀节目团队》,《中国广播影视》,2014(3)。

④参见《为荣誉而战,为未来而战——专访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裁张惠建》,《中国广播影视》,2014(3)。

⑤于轶冬:《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打造中国纪录片国际品牌》,《光明日报》,2014/03/31。

⑥参见《刘奇葆: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华网,2014/03/28。

⑦蒋建国:《在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14/01/04 于北京。

⑧参见 《让世界不再误读中国——对话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首席运营官赵鹏》,《解放日报》,2011/01/07。

⑨《国办发布〈通知〉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中国网,2014/04/16。

⑩ 《文化产业获政策大红包 逾10 家文化类企业扎堆申报IPO》,《证券日报》2,014年4月17日。

⑪参见《孙志军:文化体制改革“强魂健体”》,《人民日报》,2014年3月12日。

猜你喜欢

广电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谁远谁近?
地市级广电媒体的人才流失及其治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广电视频云技术的应用
EPON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