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做文玩达人孟凡林:作品就是自己

2014-12-28韩含

金色年代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牛筋文玩葫芦

韩含

我一直对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有种莫大的崇敬。他们精雕细琢创造了某种器物,仿佛那一刻有了上帝的功能;他们心灵手巧,专注安静,简直是人类进化的先进代表;他们虽也吃喝拉撒睡,但是别有情怀。当作品如心里的样子呈现时,是手艺人最满足、最快慰的一刻。

老北京人孟凡林,就是一位手做文玩达人(“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很精通、出类拔萃的高手)。他并不以此为生,纯属爱好,由于不为名利,所以作品中倾注了更多的真爱与热情。

摸索古法制弓,痛并快乐着

孟凡林住在北京东四附近的胡同里,他家的小院由于紧邻刘罗锅的老宅而被保留下来,院里的老枣树还是爷爷种的,有一百多年了。从小生长在这儿,老北京人的爱好性格生活方式和精气神,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

父亲是早年间的细木工,刚解放时天安门城楼巨幅毛主席像的相框、军事博物馆的冲锋枪模型等,父亲参与了设计制作。遗传基因加上耳濡目染,使得孟凡林动手能力超强。他在工厂是机修钳工,30多年间,从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再到高级技师——这相当难考的工人当中的最高职称,被他凭着执着精神和精湛技艺拿到了。那个年代,能工巧匠大有用武之地,他在设备维修改革方面颇有一些得意之作。工作之余,他喜欢做点小玩意,比如金属的、木质的小型仿古刀剑等,送给退休的老大哥,或者和同事切磋一下,图一乐儿。

离开工厂后孟凡林迷上了纯手工文玩制作。家里有一些父亲留下的老料,金贵不舍得用,只能做个红木剑柄等小部件。近些年找料的途径多了,他有了灵感就做个玩意儿,红木的鸣虫盒子、金丝楠木的双面鱼、笔架、小壶等等,五花八门。

孟凡林有种天赋,只要感兴趣的东西就能做。遇到难度特别大的,那个钻研劲,比当年搞技术攻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东西就凭在电视里看见过,他就能做出来。后来有了网络,收集图片方便了,他开始研究更高难度的东西,最大的自我挑战是制作弓箭。

弓箭是从中国传到韩国和日本的,但无疑在日韩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如今古法制弓技艺在中国几乎失传。“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所谓角弓,是用牛角制作弓腹,另一面贴牛筋,中间夹木头或者竹子。冬天取木材,夏天晒筋干,春天取牛角,秋天才能开始做……听着都难,不过孟凡林从网上找资料,到博物馆看实物,真的操作了起来。

光说买材料就不容易。没有专业商店,需要牛筋,他就去菜市场卖牛肉的摊位买回来一条重五六斤的牛腿,就取中间那一段几两重的牛筋,剩下的红烧牛肉犒劳家人。牛筋晾干,砸平,再用胶一层层粘在竹坯子上。胶也没有现成的,要用猪皮膘或者鱼皮膘熬制。孟凡林买来干鱼肚,在家自己慢慢熬。早年间做弓箭制胶,每家都有自己的火候,很多细节秘不外传,如今,他只能一点点摸索。

竹坯子上趁热贴四五层牛筋多么烫手,这点难他不在乎,可弓做成什么样的角度才不被拉断等问题,更需要苦苦思索和试验,否则前功尽弃。没有老师,资料不详,全靠自己琢磨。民间不少人在摸索,但多数坚持不下来。孟凡林最后居然完全按古法把弓给做出来了!那是能让行家品评的有角有筋能拉开的真正的弓,不同于卖给外国人挂在墙上的样子弓……有行家说,能做成的全中国不超过10人。做好的弓得搁两年,再贴上桦树皮做细节装饰。这时间,这节奏,是现代人久违的,只让人想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白天有空的时候,晚上喝点小酒之后直到凌晨,孟凡林都沉浸在手艺世界里。有成有败,痛并快乐着。不过,心里有点愁事,身上有点病痛,只要一动手立马就忘了。玩物却不丧志,孟凡林痴迷于手艺并不耽误当个好丈夫,他烧得一手好菜,家里该尽责尽孝的事绝不含糊。所以,妻子支持他,说起他熬胶差点把房子点着等等种种迷糊事,妻子流露出好气又好笑的神色,却也明显透着相当的欣赏。

手捻小葫芦,变数中饱尝乐趣

要说最近让孟凡林着迷的,还要数手捻小葫芦。葫芦是老北京传统吉祥物。把玩葫芦,讲究玩极大或极小的。大葫芦易得,小葫芦难求,因为种起来太不容易了。

去年,孟凡林种了小葫芦。总算是不负重望,秋天结了几十个,大都在4至8厘米之间,真有一些腰匀、脐正、外皮细腻、品相相当端正的。他挑了一些大小适宜的,和红玛瑙串在一起给妻子做了条别致的项链。手捻葫芦,随着岁月流逝和手指的把玩,会挂瓷儿包浆,光彩照人,成为传家之宝。

今年再种小葫芦,他有了新想法——培育异型葫芦。他用木头做成小巧的葫芦胎,打算翻成石膏或纸浆模子,在小葫芦生长过程中套在外面,成型时可能就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孟凡林做的模具都有说头儿,按照清代宫廷的样子,有“鼻烟壶”、“小瓶子”、“八不正”……小小模具,也是高级技师的水准,可以当手把件。

可是,一开春就受挫,小葫芦种上不久就全军覆没了。孟凡林赶紧重新育种育秧,更是一百个精心。葫芦籽最不容易发芽(发芽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几),先泡种子,然后像嗑瓜子一样嗑开个小口,用纸巾喷湿了包好,每天24小时捂在怀里要过上7至10天——葫芦籽发芽要三十几度恒温,只好日夜贴身揣着;等发了小芽,再种进一个个包装鸡蛋用的纸壳里;长出小苗,移进小花盆,放在屋子里喷水、保温;等小苗长壮了,才能移栽到大花盆里,搬到户外。院子小,他把花盆一一搬上屋顶,每天爬着梯子,三番五次地探望、施肥、浇水。他这年近花甲的人,爬高上低身手矫健。

采访时正值盛夏,他说,时间不能等,得抓紧观察每个小葫芦的特点,再一一对应套进模子,让小葫芦长成想要的样子……费了这么大劲,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没准一套上模子,小葫芦就蔫了,一切都是未知。

杂志出来的时候,秋天就到了,小葫芦的成绩就会揭晓,孟凡林的爱和辛苦不知能否得到报偿。我没有去询问收成,倒偶然看到一段话恰好解读孟凡林的“匠心”——李宗盛为新百伦的广告创作的旁白给出了完美诠释:“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能成就我。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

猜你喜欢

牛筋文玩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张焱:让玉米成为文玩界新宠
文玩核桃嫁接技术
牛筋爷变化记
牛筋爷变化记
宝葫芦
牛筋爷变化记
黄牛筋
文玩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