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探亲团:经历酸甜苦辣真正乐享天伦

2014-12-28

金色年代 2014年10期
关键词:探亲王大爷刘女士

和子女在异国团聚,探亲兼旅游,自然是快乐的事情,然而,尝到一些甜头后,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不习惯、不如意:有饮食、生活不习惯的苦楚,和子女及其配偶相处不融洽的酸涩,更有因教育孙辈而起冲突的棘手热辣。

怎样来消弭这些苦、酸、辣,真正乐享天伦呢?我们汇集了一些有类似经历的老人的经验之谈。其实,出国探亲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充分了解异国他乡的不同,并做好心理准备,才能真正享受天伦之乐。

饮食、生活不习惯的苦楚

有人开玩笑把中国老人在外国的境遇形容为“五子登科”:听不懂外文是聋子,看不懂电视报纸是瞎子,不会说话是哑子,不会开车是瘸子,拿起电话不会回答,“手抖得像筛子”。

确实,老人们常常因为语言不通、出门不认路,只能困守在家里,而在国内,有邻居、同事、自己的朋友圈,现在,却一下子孤立封闭起来。等着孩子下班回家,说上几句话,其他时候,就是老夫妻两个大眼瞪小眼,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非常强烈。

老人们还吃不惯国外的饮食。薛老师夫妇去美国的女儿家探亲,他们就是奇怪,外国人吃那么多肉、那么一点点蔬菜,怎么就不便秘。美国超市里的蔬菜不是西兰花,就是卷心菜之类的,可没有咱们国内碧绿的小青菜。

薛老师在国内旅游,必带麻仁丸,帮自己润肠,可是这次出国,不敢乱带药品。每天,薛老师夫妇香蕉、酸奶不断,帮自己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在美国呆了3个月,他们最想念的竟然是国内的炒青菜。

还有,厨房里不能炒菜,不然报警器就得叫,于是,吃的东西都是炖的、煮的、蒸的,反正关于吃这回事,不能讲究,只能将就。

美国人从水龙头放出冷水就喝,薛老师则嘱咐女儿去买电热水壶,还是按照国内的习惯将水烧开,放凉再喝,为此,还被小外孙质疑。小外孙对女儿说:“妈妈,外婆好奇怪。”花园里的太阳特别好,薛老师想晒被子也不行,人家外国人不兴乱晒衣物,在别人地界上,就得按人家的规矩办事。

怎样在国外潇洒生活?

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改变,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适应国外的新环境。

刘女士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她和老伴去美国探亲,自然也碰到许多生活上的不习惯,但是,刘女士的心态好,特别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一些生活上的不方便,她能积极想办法应对。

在美国探亲,她同样碰到厨房里不能起油锅、不能炒菜的问题,而刘女士还答应儿子搞聚餐,宴请儿子在美国的同事朋友。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于是,刘女士和老伴将一些需要油炸的菜肴改成烧烤的,反正儿子的花园里有现成的烧烤炉,做好了再端到饭厅里,大家一起享用,其乐无穷。

刘女士的老伴还很能自己找乐趣,英语频道看不懂,不妨碍收看体育频道。电脑更是他们的好伙伴,他们原先在国内,就通过Skype、微信和儿子进行网络对话,现在,照样用这些聊天软件和国内的儿女、亲友联络。闲来无事,还可以上网,刘女士的老伴本来还想在美国炒中国的股票,但是因为时差问题而放弃了。

刘女士和老伴认为,生活是否习惯,是观念问题,如果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在国外也会生活得很开心。

在国外,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

使用电脑上网浏览,和国内的亲友联系。

请子女帮忙借阅中文图书。

有些地方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当地中文报纸是可以免费取阅的。

如果要在子女处长住,在不太麻烦子女的前提下,请子女安装一个卫星电视,就可以收看国内的电视节目了。也可以通过优酷、风行视频等观看网上的电影、电视节目。

和隔壁邻居交朋友,有些外国朋友很友好,会带你参加当地老人的一些聚会。

参加子女的校庆活动,并在校庆活动上有意识地结识同在异地的中国父母。

多外出散步,如果碰到同样客居异地的中国老人,自然而然交上了朋友。

融入当地的社区生活,比如:参加当地的教会活动,哪怕对教义不理解,也可以去感受一下氛围。

在有些国家地区,有免费的英文补习班,在那里探亲的老人不妨加入其中,每周两次,既可以学习英语,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和子女及其配偶相处不融洽的酸涩

老许夫妇到加拿大去看儿子,没过多久,就想回家了。原因是他们感到儿子变了,儿子离开中国十多年,总说中国怎么怎么不好,崇洋媚外的思想特别严重。

老张夫妇的儿子在香港工作,在自己国家,探亲生活想来应该不错吧?老张的儿子给他们夫妇新添了孙子,老两口去带孙子,结果竟然受菲律宾佣人的气。

那佣人很会看人下菜碟,平时,她借故带新生婴儿,还得老张夫妇给她做饭洗碗。儿子娶了个洋媳妇,而老张夫妇外文不行,菲律宾佣人英文溜,结果,不知道她在洋媳妇面前叨咕什么,洋媳妇还嫌老张夫妇带婴儿的方法不科学。

怎样在国外潇洒生活?

现实生活肯定会给父母、子女双方造成隔阂,多设身处地为子女考虑,多赞美鼓励孩子,并和孩子积极沟通交流。

小A和一个韩国男孩在网上认识,当时男孩子在上海的韩国企业工作,后来男孩子调回韩国,两人的感情依然很好。于是小A嫁给了这个男孩,并跟随他去韩国定居。

一年后,父母去韩国探亲,对于小A的生活状况非常诧异。小A的夫家在乡下,四周都是农田,小A的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小A伺候,而小A原先在家里是娇小姐,现在什么家务都要干。前往探亲的父母只能住在旅店里,小A说,韩国许多人家的房子都很小,以后,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会好一些。虽然小A的父母心里不舍得,但是他们很明白事理,给予小A很多鼓励和支持,夸赞小A比以前更成熟懂事。

而小B的父母去美国探亲,则发现他们的美国女婿太浪费了,整天开着空调、电灯,似乎电不要钱。而且饮食也不健康,就爱吃汉堡包,很少吃鱼和蔬菜,而女婿对他们老两口精心烹制的养生汤、滋补粥根本碰都不碰。在女儿的建议下,老两口开始尝试中餐的西式做法,学会了使用烤箱,做的菜让洋女婿吃得连连说好,还高兴地直拥抱他们。当然,对于洋女婿浪费水电的习惯,老两口也通过女儿向他转述,告诉他要“勤俭节约”。而女儿也向老两口婉转地提了意见,别为了节约用水,将所有人的衣物不分深浅放在一起洗。这不,有意见分歧就得说出来,解决了才能友好共处下去。

温馨提醒

如果子女依然在国外半工半读,生活尚不稳定,建议父母别出国探亲。如果父母不放心儿女,要出国看看,那么,就要做好心理准备。由于子女自己尚处于困难时期,无暇顾及太多,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往往还不如国内。

老人在国外探亲期间,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否则在国外病倒,医疗费用太贵,会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

养育孙辈起冲突,麻辣棘手

电影《刮痧》曾一度热播,影片中许大同到美国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烧,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竟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这部电影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外国人教育孩子,不允许打骂,否则就是虐待儿童,警察就得找上门。

去澳大利亚探亲的王大爷就很不满意外国人不许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王大爷说:“孩子不懂事,跟小狗小猫一样要做规矩,整天捧着、哄着,那还成什么了,我不是他爷爷,倒要叫他祖宗了。”王大爷的儿子、媳妇都在澳大利亚,孙子7岁,那个调皮啊,整天在沙发上、地上东蹿西跳,吃饭没个正形。一次,儿子媳妇要参加一个聚会,留老两口在家里看孙子。王大妈把饭菜端上桌,让孙子好好吃饭。叫了半天,孙子好不容易坐在桌子边上,嫌奶奶做的饭不好吃,又跑去看电视了。王大爷“啪”地把电视关掉了,举起手,对孙子说:“你再不听话,看我揍你,你老子小时候,没少挨我揍,才有今天的出息。”孙子看这架势,撒腿就跑。王大爷还以为孙子怕了,乖乖去吃饭了,没想到他拿起电话,对着王大爷用洋腔洋调的中文说:“我报警,叫警察,抓你。”一下子,整得王大爷没招。

怎样在国外潇洒生活?

既然在国外带第三代,不妨学学外国爷爷奶奶的做法。

老董夫妇去德国探望儿子,当然更想抱抱他们中德混血的小孙子。一家人在家里吃饭,董太太一个劲儿地往孙子碗里夹菜,比自己吃还高兴。然而,就因为这事,儿子找老妈谈心了:“妈妈,别总给孩子夹菜,对教育孩子不好,一来不利于孩子的自力更生,二来,还会助长孩子自私自利的习惯,中国的‘小太阳就是这么给惯出来的。”董太太听了,有点不乐意,说:“是你那德国媳妇提意见了吧?”儿子呵呵笑道:“外国人教育小孩子的一些理念还是有先进的地方,咱们可以借鉴呀。”

也巧,他们隔壁就有一对华裔老夫妇,在德国生活多年。老董夫妇向他们讨教,华裔老先生也直言不讳,说:“在国外,孙子就该由儿子、媳妇带,你们二老就别多操心了,德国老人也会帮忙带孩子,但是,说白了,你们别不高兴,就是应孩子父母的要求来帮忙的临时保姆。”

如果儿子、媳妇要加班或度假,也会把孩子寄放在自己父母那里。但是,爷爷奶奶从不干涉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即使老人和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孙辈方面意见不一致,他们也不多嘴,至多提一些建议,但也是小心谨慎的。

海外探亲前,可以做哪些功课?

了解儿女所在地的饮食习惯、文化背景、民风民俗等。

如果女婿、媳妇是外籍人士,可向自己的孩子打听清楚其饮食习惯、生活喜好。

了解国外教育小孩的理念和方法,有备而往。

猜你喜欢

探亲王大爷刘女士
(小品)探亲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失物复得好心车长受赞扬
《探亲之夏》
王大爷趣事
短信请假无回复视为旷工被开除
那人那鸟
片名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