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旧踪思绪长
2014-12-28杨益萍
杨益萍
上海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各种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散落各处,遍及全市。以前没怎么留意,退休后有了些闲工夫,便时常陪着母亲,走走看看,由此还引出了一些感悟。
就说说近期游览徐家汇的事吧。
那天首先游览的,是漕溪路上的电影博物馆。我们走过“星光大道”、“星耀苍穹”、“大师风采”,循着一个个展区,仿佛进入了水银灯下的百年上海。正当眼花缭乱之际,突然发现一个细节:橱窗里,陈列着张瑞芳遗存的笔记本,翻开的那一页,字体娟秀,笔迹清晰,记录的是丁锡满1983年的一次讲话。丁锡满,即作家“萧丁”,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而张瑞芳,当时已是誉满天下的电影明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论名气,论官职,无疑都高于丁锡满。然而,她一字一句记下了丁锡满的讲话,随岁月流传至今。很快,我把这一细节告诉老丁,并陪他一起来看笔记本。目睹笔记,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中。……
电影博物馆斜对面的南丹路上,坐落着光启公园。走进公园,默诵石刻碑文,凝视雕塑人物,粗略了解了徐光启的一生。徐是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中西科技交流先驱之一,业绩光耀史册,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然而,那一天,长久吸引我的,却是一个细节,那是已故历史学家朱维铮撰写的一段碑文。上云:“先生毕生清正,晚居次辅,门庭冷落,非惟苞苴不入,乃至饔飧难继。在位病逝,仅遗旧衣数袭,可谓鞠躬尽瘁,廉愈诸葛。然贪腐已成国病,先生奈时运何?”碑文无声,却有振聋发聩之效。抚今思昔,联想近年时事变迁,令人痛感治疗“国病”的必要,为党中央反腐败的果断行动击节叫好!……
循着华山路向北走,来到了钱学森图书馆。展览大厅里高高矗立的导弹,昭示了钱学森“导弹之父”的地位,揭示了他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所作的特殊贡献。然而,最令我难忘的,却是他晚年关注沙草产业的故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参与导弹发射试验时,钱学森就设想用科学技术改造戈壁荒漠。进入晚年后,更是大力倡导沙草产业,勾画蓝图,振臂疾呼,为治沙种草投入了最后的心血。这一史实令我陷入了长久沉思。我联想起清代左宗棠,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后,面对赤地千里,下令栽树,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开辟了“左公绿柳之路”。左公,钱老,何其相似乃尔!在以武力保卫祖国的同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生态,钟情于植树种草,致力于绿化大漠。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两位民族英雄,身处不同时代,却有着相通的心,那是中华先贤一脉相承的精忠报国之心啊。
无疑,徐家汇只是上海一角。上海还有多少这样的地方,在都市景象后保存着历史踪迹,保存着感人细节呢?有空的话,让我们走走看看,慢慢寻访,细细咀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