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新闻

2014-12-28

航天器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望远镜载人空间站

东方红三号B 平台真空状态下电推进与星敏感器干扰试验顺利完成

据中国航天报2015年3月6日报道,国内首次东方红三号B 平台真空状态下电推进羽流对星敏感器的干扰试验在京圆满完成。此次试验主要试验电推进羽流对星敏感器探测恒星在杂光和高速粒子等方面的干扰影响,并定量地分析出其对星敏感器姿态确定的影响。试验共分三种工况,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电推进羽流对星敏感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试验的第一手数据。此次试验为电推进和星敏感器在整星的布局提供了参考,填补了在真空状态下国内电推进对星敏感器干扰试验的空白。

嫦娥五号计划于2017年在海南发射

据新华网北京2015年3月3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表示,嫦娥五号正在进行研制,进展良好,将按计划于2017年在海南发射。目前长征五号火箭、嫦娥五号飞行器、海南发射场的准备工作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他还表示,嫦娥三号非常成功,作为备份探测器的嫦娥四号既不能重复嫦娥三号的表现,又要在已有功能上进行创新,让其在整个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中发挥更大作用。

便携式卫星监控系统应用于电推进点火联试

据中国航天报2015年2月27日报道,近日进行的电推进分系统鉴定件真实点火联试中,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AIT 中心系统研发组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卫星监控系统得以成功应用。便携式卫星监控系统在此次任务中体现出三点优势:一是设备转场与展开的效率显著提高。在任务中,该系统的展开和联调只用了不到1h,以往同类型任务至少需要4h。二是操作和维护都不需要专业人员。该系统的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图形化的交互界面比以前UNIX 操作系统的命令行更加简单直观。三是接口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定制。该系统解决了一直以来存在的目标系统与总控系统间的接口难题,实现了“即插即用”。该系统目前已经在验证平台试验、培训星试验、通信舱单检和对接模拟器系统联试等任务中成功应用,并具备在在轨试验等非AIT 业务中应用的潜质,是一体化集成试验系统推广战略中的关键环节。

我国霍尔电推进推力器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据中国航天报2015年2月27日报道,我国80mN霍尔推力器的空心阴极长寿命试验率先突破18 000h,累计点火15 000次,远超7500h、累计点火8000次的典型任务指标要求。该项技术的突破,将为我国电推进系统进入全面应用的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霍尔推力器主要由霍尔加速器和空心阴极两部分组成,其中霍尔加速器提供推进剂电离、加速区域产生推力,空心阴极承担着点火和羽流中和的重任,是决定电推力器、电推进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组件。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研制的多种霍尔电推进系统推力器功率覆盖0.1~5kW,将应用在静止轨道卫星、低轨卫星、深空探测器和大型载人航天器上,将大幅提升航天器承载能力、工作寿命和综合性能。

波音公司公布四体组合重复使用运载器方案

波音公司的四体组合重复使用运载器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5年3月22日报道,美国波音公司近日公布了其“四体组合重复使用运载器”方案专利。该运载器由4部分组成,一是大型载机、二是超声速航空飞行器、三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四是小型运载火箭。首先,高速载机以背驮的方式将超声速航空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小型运载火箭驮载至L1点高度后分离返回;超声速飞行器启动发动机提供推力,飞行至L2点后分离返回;高超声速飞行器启动发动机提供推力至L3点即大气层的边缘投放小型运载火箭;火箭发动机点火工作将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小型运载火箭最终也可实现回收。波音公司提出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将卫星发射成本降低1/3,同时由于采用空中发射,可以较少受到发射场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一方案与波音公司目前作为主承包商的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的“空中发射辅助进入太空”(ALASA)项目有些类似,但组合体多,技术更加复杂。

美国科学家研制“阿拉戈”望远镜

“阿拉戈”望远镜

据中新网2015年03月16日报道,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制名为“阿拉戈”的新型望远镜,其生成的图像将比“哈勃”望远镜生成图像清晰1000倍,且发射成本更低。望远镜由一架在轨太空望远镜以及置于望远镜前方的一个不透光盘形装置构成,盘的直径约为805m,太空中的恒星和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波在盘周围会发生弯曲,并聚焦到盘后一个中心点上,光线随后会被提供给在轨望远镜,让望远镜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望远镜不仅能对黑洞事件视界和恒星间的等离子交换进行成像,还可用于地面观测,能够对小到兔子的物体进行成像,这就使其能在搜索和营救方面大显身手。项目获得了NASA“革新性先进概念计划”(NIAC)第一阶段的资助,该计划旨在鼓励科学家们提出具有革命性的想法,帮助航天员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太空任务,入选的项目至少需要10年时间研发。2014年,已有12 个项目获得了NIAC 提供的资助,包括制造一款能捕获太空碎片的设备以及有望用于探索土卫六表面甲烷海洋的机器潜艇等。

NASA着眼于新型火星轨道器的研发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5年3月9日报道,NASA 将在2022年发射新的火星通信轨道器,替代已经工作了13年的“奥德赛”轨道器作为着陆任务的主要通信中继站。目前NASA 非常依赖“奥德赛”为火星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数据通信中继,但是2012年轨道器用于保持正确指向的4 个反作用轮中的1个失效,使得轨道器面临老化失效的可能,2022年发射的火星轨道器有助于升级NASA 老化的火星通信网。

NASA试验新一代太空望远镜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3月9日报道,NASA 正在对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上的仪器进行模拟太空环境试验,以试验望远镜的仪器性能。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在2018年升空,配备4台高性能红外观测仪,能够捕捉遥远宇宙天体的红外图像,有助于科学家探索宇宙的起源。目前该望远镜的造价已经达到88亿美元,整个模块的各项环境试验工作进展顺利。

黎明号探测器抵达谷神星

黎明号

据新华网2015年3月6日报道,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已于3月6日抵达谷神星轨道,成为第一个造访太阳系两颗天体的无人探测器。探测器在距离谷神星6.1 万千米时被引力捕获。随后不久,NASA 接收到黎明号的信号。信号显示,探测器运行良好,其离子推进器工作正常。谷神星直径约950km,科学家认为,谷神星蕴藏着惊人数量的冰,冰盖下可能藏有海洋。

NASA预订6个联盟号载人飞船座位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3月2日报道,NASA 有意为本国航天员购买6 个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的座位。这6个座位具体指的是美国航天员2018年乘坐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以及2018年和2019年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与以往订货合同相区别的是,这次含有“备份”的意味——以防波音公司和Space X 公司在验证商业载人飞船试验中遇到困难。这两家公司的载人初次飞行预计在2017年进行。

美军气象卫星发生爆炸

DMSP-F13

据俄罗斯《报纸报》2015年3月2日报道称,美国军方表示,用于气象观测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F13(DMSP-F13)在轨爆炸。据悉,DMSP-F13卫星已工作20年,由于不明原因而导致其温度骤升炸裂。这起事件发生于2月3日,但美国军方直到3月2日才公布官方消息。DMSP-F13是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中仍在服役的最老卫星,1995年发射升空,2006年成为备份卫星。美国空军称,损失掉这颗卫星影响不大,因为它早已不再被国家气象局或空军气象局使用。外界是在发现新碎片后注意到这一事件,美国空军直到2月27日才予以证实。

维珍银河公司启用新设施

据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网站2015年2月12日报道,维珍银河公司已租用14 000m2的新设施,用于设计和建造小型卫星运载器发射者一号。发射者一号是一种两级运载火箭,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以液氧/煤油发动机提供动力,能够以低于1000万美元的价格将225kg有效载荷送入低倾角近地轨道,或将120kg 有效载荷送入较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与太空船二号一样,发射者一号设计由“白骑士”载机搭载进行空中发射。由于发射者一号的发射价格是国内甚至是世界上最低的,因此其已经吸引了大批小卫星制造商和运营商。

NASA将启用米级自动望远镜监视太空碎片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2015年2月10日报道,NASA 将在年底启用1.3 m 的米级自动望远镜(MCAT),届时美国太空碎片监视网络能力将显著提高。MCAT 由NASA、美国空军、空军研究实验室共同投资建造,由NASA 负责远程操控。该望远镜将提供对低倾角目标的跟踪能力,能探测地球静止轨道内直径10cm 的目标。目前,欧洲也在尝试形成地基网,增强欧洲自行判断轨道现象的能力。俄罗斯正尝试利用其跟踪能力提供商业服务,俄国际科学光学网络(ISON)有全球多个科学机构和学术机构参与。

美国开始火星登陆模拟训练

据美国太空网2015年2月8日报道,7名航天员在美国火星沙漠研究站进行为期两周的模拟登陆火星演练。两周的模拟演练中,航天员的聚焦点是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学习如何在远离地球的其他星球上自给自足,这其中3D 打印技术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他们还将检测在模拟火星土壤上种植高粱等的可行性。这些航天员是火星一号项目的候选人,该项目旨在于2024年将4名航天员送往火星,作为开发人类永久性居住地的先驱。

NASA提出2016财年185亿美元预算申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2月4日报道,NASA 提出2016财年185亿美元的预算需求,包括投资开发木星卫星欧罗巴、小行星重定向任务(ARM)等。2016 财年预算申请中:科学任务经费52.89亿美元,其中13.6亿美元用于行星科学,包括木星卫星欧罗巴(木卫二)任务;6.2亿美元用于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6.51亿美元用于太阳物理探测,包括2018年发射的太阳探针探测任务。载人任务经费85.10亿美元,其中“猎户座”飞船11亿美元,航天发射系统(SLS)13.5亿美元。太空技术7.25亿美元。航空学研究5.71亿美元。教育8900万美元。其他33.08亿美元。根据NASA 预算文件,2016财年预算申请中不包括机遇号火星巡视器的资金,这表示NASA 有可能在2016年终止机遇号任务。其首席财政官表示,2016年将重新评估该任务,以确定继续保持巡视器运行是否有意义。

Space X公司“火星计划”获10亿美元投资

Space X 公司的火星计划概念图

据腾讯网站2015年1月22日报道,Space X 获得了来自谷歌富达国际投资公司的10亿美元资金,用来启动庞大的火星计划。该计划并不仅仅是载人登陆,而是建立火星城市,让人类文明提前发展到行星际阶段。公司创始人艾伦·马斯克认为要想实现行星际航行,就要大幅度降低航天活动的成本,在经济上可承受,实现大规模航天发射,最终建立永久火星基地,而“龙”飞船和“猎鹰”火箭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打造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目的不仅是降低入轨费用,还想尝试火星探测器的降落研究,希望未来应用到在火星登陆上。1月16日,Space X公司宣布将发射近4000颗微卫星进入近地轨道,建立起全球太空互联网,并提供廉价的高速上网服务。下一阶段将研发出载人版的“龙”飞船,实现载人进入太空轨道。

月球快递公司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据NASA 网站2015年1月27日报道,月球快递公司的着陆器样机MTV-1X 顺利完成着陆器热点火和首次飞行试验。此次试验验证了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并获得控制飞行剖面图。月球快递公司是NASA 为了获得商业月球货物运输能力而选择的3个合作企业之一。该公司凭借近年来的突出表现,1月26日在总额525万美元谷歌月球-X 奖的“里程碑奖”中获得125万美元(着陆系统100万美元和成像系统25万美元)。

ATK 公司将试验SLS运载火箭的固体发动机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站2015年1月22日报道,NASA 在3月试验“航天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助推器的验证发动机(QM-1)。针对此次试验,发动机被调整到90°的工作状态,以试验该发动机在较高温度的工作状态下应对所需温度范围的能力。QM-1为5段式固体发动机,长度约47m,直径约3.7m,点火后将产生约1600万牛的最大推力。SLS的首次飞行试验将使用2台ATK 公司的5段式固体发动机。发动机的设计基于航天飞机项目中经过飞行验证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并采用最新技术和材料进行了升级。

NASA将采用3D 热防护织物作为热防护罩关键部件的材料

据美国航天网2015年1月9日报道,NASA将在2018年“猎户座”飞船试验中采用先进3D 热防护织物作为热防护罩关键部件的材料。该热防护织物是由百利·罗宾·米尔(BRM)公司研发,是一种由石英纤维织造而成的3D 编织材料,使人类能够承受再入地球时的2200 ℃高温后仍能存活。3D编织物将被用在“压缩式防震垫”中,防震垫宽约30.5cm、厚7.6cm,6个防震垫等距地安装在热防护罩上,充当“猎户座”乘员舱和服务舱之间的界面,作为热防护罩的一部分用来保护飞船。在任务下降阶段,防震垫必须充当烧蚀热防护系统,承受地球大气层再入时高达38 000km/h速度所产生的高热。这种3D 编织材料还将用于无人科学探测任务,也会被织入热防护系统的隔热毡中用于未来行星科学探测任务。

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将于2016年完成组装

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装配现场

据俄新社2015年3月6日报道,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正在进行“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的装配工作,预计在2016年2月完成,然后将成品移交给能源公司进行调整并进行发射。实验舱舱内将配置补充设备,并设有储物空间。具备“国际空间站”生命保障的功能,利用其发动机能够对“国际空间站”进行姿态控制。同时,科学舱是补充的节点舱,运输飞船和试验舱可以与之对接。

俄罗斯宣布2024年退出“国际空间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5年2月27日综合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作出声明,将继续使用“国际空间站”到2024年左右。2024年以后,俄罗斯舱段将从“国际空间站”分离,并以分离出的舱段为基础建造本国的低地球轨道空间站。该声明没有给出俄罗斯计划创建自主空间站的确切动机,声明指出,通过利用多功能实验室舱、节点舱和科学能源舱的配置,俄罗斯能够为组建未来轨道空间站提供基础,建造自己的空间站,以确保太空进入能力。据知情人士介绍,俄罗斯太空活动的基本思路已经明确,即利用“国际空间站”和月球计划,为深空探测作准备,科技委已批准俄罗斯2025年前载人航天计划的基本条款。考虑到资金上可能出现的变化,计划的实施将更加迫切。科技委在3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将研究有效载荷运载器的发展问题,以解决高轨道探测任务,研究月球探测和未来太空探索问题。该声明还提到了俄罗斯2030年前的太空战略。除了发展俄罗斯自主空间站外,俄罗斯还计划在月球轨道和月球表面使用无人探测器研究月球,并在2030年左右执行载人登月任务。为了这一目标,俄罗斯将在未来10年内使用机器人装备积极研究月球。该声明所确定内容还将根据未来10年俄罗斯可用资金以及其他问题作进一步修订。

俄罗斯将发射新式联盟号轻型运载火箭

据中新网2015年2月25日报道,俄罗斯将发射第2枚新式联盟-2.1B 轻型运载火箭。报道称,联盟号-2.1B和“安加拉”火箭将完全替代轰鸣号(Rokot)运载火箭。联盟-2.1B 为二级轻型运载火箭,可在联盟-2发射装置上发射。新运载火箭配有“伏尔加”推进器,能将不同作用的航天器送至1500km的圆形轨道或850km 的太阳同步轨道。

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提交俄罗斯航天至2050年发展规划

据俄罗斯航天新闻网2015年2月11日报道,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董事长弗拉基米尔·索恩采夫表示,公司将于2月底向联邦政府提交《俄罗斯航天至2050年发展规划》。这份规划在载人航天与航天器应用之间划分了明确的界限。索恩采夫特别强调了有可能在近几十年内实施的载人登月计划,他指出,现在谁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极地还是个未知数,应该重点关注的是人在月球的极地能做些什么,人类要在那里从事哪些试验及技术研究工作。

俄罗斯计划合并联邦航天局与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公司

据俄新网2015年1月21日报道,目前,俄罗斯计划合并联邦航天局与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公司以统管俄罗斯航天业,并任命现为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的伊戈尔·科马罗夫担任新机构的主管。这将是俄罗斯航天机构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此次调整重点包括:一是将联邦航天局与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公司重新合并;二是联邦航天局由行政机构转变为国企,减少政府投资,但在推动航天工业发展方面更具灵活性;三是让无军方背景人士担任国家航天主管,此前10年,俄联邦航天局一直由军方人士掌管,经常有媒体批评,这些领导更多将发射任务视作政治任务,忽视技术准备条件,致使多次发射任务带着问题执行,进而导致航天事故频发;四是新机构可能分成8块领域,包括载人航天、发射系统、无人航天器、火箭推进、军事导弹、航天电子、军用航天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这与苏联时期航天工业的领域划分类似。此次俄罗斯航天机构的合并是在俄罗斯出口石油价格大幅降低、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进行的,不排除有削减政府开支的目的。

俄罗斯将于2025年开展金星探测任务

据塔斯社2015年1月19日报道,俄罗斯原计划2016年实现的金星探测项目,将推迟到2025年完成。俄罗斯《2006-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曾提出金星任务项目(金星-D 巡视探测器)用来探测金星的大气层和表面。该项目由1 台工作时长超过2年的轨道器、1台工作时长3h的维加型着陆器和1台在金星表面至少工作3天的基站组成。现在相关部门建议着陆器和基站尽可能同时工作至少24h,并且基站延长工作时长到100h。

ESA最后一艘自动货运飞船结束太空使命

据新华网2015年2月15日报道,ESA 的最后一艘自动货运飞船(ATV)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可控情况下在大气层中焚毁。飞船长10.27 m,最大直径4.48m,重约20t,于2014年8月12日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从2008年起,ESA 共发射5艘ATV。共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31.5t物资,多次利用自带燃料协助“国际空间站”提升轨道,并在必要时帮助其躲避太空碎片。这一系列任务的完成充分证明ESA 掌握了对未来开展太空探索至关重要的自动对接技术。

ESA将接收爱沙尼亚成为第21个成员国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网站2015年2月3日报道,ESA 正式接纳爱沙尼亚共和国成为其第21个成员国。爱沙尼亚具有较完善的研究设施,尤其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主要分布在塔尔图天文台以及位于塔尔图和塔林的大学。其2009年的航天经费约为3.73亿美元,并且每年向ESA 预算提供约21.4 万美元。目前,爱沙尼亚已参与了12个航天开发项目。

日本将研制世界最大望远镜

据中新网2015年3月19日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将开始研发一台直径为23 m的望远镜,该项目计划2016年11月完成。据报道,这台望远镜将由以东京大学宇宙射线研究所为中心的国际团队联合研发,并于今年9月起在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的加那利群岛投入建设,如无意外,在第二年的11月即可完工。据悉,该望远镜由200多块六角形的镜片组成,能准确观测到辐射向地球的伽马射线。研究团队还计划在全世界部署7台大型望远镜,借助其观测到的相关数据来解开宇宙射线及黑洞之谜,而宇宙诞生初期的状态也有望通过该望远镜观测到。

日本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进入巡航状态

据中新网2015年3月4日报道,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初期性能确认工作已顺利结束,进入正式巡航运行状态。隼鸟2号高1.25m,采用的推进剂比前一机型增加了助推力和耐久性,还特地加载了一种“冲击装置”,可通过爆炸将弹丸以2000m/s的速度冲入小行星表层,以期从未受日照、射线等影响的小行星内部采集准确样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称,隼鸟2号目前距离地球约3600万千米,将在12月左右利用地球重力改变行进方向,向目标“1999JU3”小行星靠近。探测器于2014年12月发射升空,计划在“1999JU3”小行星上采集样本物质并带回地球。

隼鸟2号

日美企业联手参加机器人登月项目

HAKUTO 开发的探月车

据中新网2015年2月25日报道,日本民间团队HAKUTO 近日宣布计划于2016年下半年从美国发射由其独立开发的无人探月车(巡视器)。据悉,探月车将与美国民间企业团队的着陆器一同,搭载美国Space X 公司的火箭发射。按计划,探月车与着陆器将共同在月球表面着陆,此后,团队希望能实现月球-X 竞赛要求的行驶500 m 以上距离及发送高清图像。目前,共有18个团队参加。

印度将试验运载火箭原型机

据中国科技网2015年3月5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将在今年试验自行设计的运载火箭的样机。原型机重约1.5t,将被运到70km 的高空,速度达到1.7km/s。科学家们希望试验火箭的热防护系统、控制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和空气动力性能。ISRO 并未透露运载火箭结构设计的日期和估计成本。

猜你喜欢

望远镜载人空间站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到中国空间站里上课!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望远镜的发明
超级望远镜头
“赶紧送几架望远镜过来!”等7则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