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清官海瑞(八)

2014-12-28张宏杰

共产党员(辽宁) 2014年12期
关键词:清官海瑞御史

文/张宏杰

张宏杰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很累》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等多部作品,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述《成败论乾隆》。

海瑞还是那个海瑞

不知不觉,一转眼,时间已经过去16年了。万历十二年,张居正去世了。人亡政息,在台上永远正确的张居正现在处处错误了。万历十三年正月初十,亲政的万历皇帝下旨,起用海瑞为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

同年三月,又“升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海瑞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这一年,海瑞已经72岁了。孔子七十而不逾矩,他的忠实学生海瑞,是否也因为一生的挫折和十几年的反思而变得聪明了呢?是否像朝廷所期望的那样,“平气虚心,正直而济以中和,刚方而文以礼乐。扩包荒之度,毋狃意见之偏”,而“将来之建立必有胜于今日”呢?

人们期待着海瑞的再次亮相。

诏书一下,海瑞即刻打点衣物,准备起程。有人劝他要拿拿架子,朝廷让他委屈了这么多年,怎么能一召即起呢?起码得推辞一两次。海瑞不以为然:“主上有特达之知,臣子不可无特达之报。区区虚袭,奚取焉!”遂起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了18年,海瑞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又一个政治春天。

海瑞还是一贯的风格。“自琼台至蚬岗,家仆皆徒步。有一小僮,亦只携附前舆,不与马。又自五羊至上新,惟坐一小船,寂寂过,多无知者。”

然而,毕竟久经风霜摧折,72岁的海瑞,确实少了一分18年前的自信。海瑞的心里,既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有“即从巴峡穿巫峡”的急切,也有政治风雨给他留下的重重阴影。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人情世态,见知于一时,焉保有终于后日?汉魏桓谓:‘宫女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言中似乎少了一分明朗,多了一些沧桑。

说是这么说,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一时的激愤之语。一旦做起事来,海瑞的风格仍是控制不住的火暴。

海瑞上任后,立刻收到百姓反映五城兵马司到处敲诈勒索、强行摊派的控告。所谓“五城兵马司”,乃是南京城内的治安队,职责与今日的公安局差不多,是腐败的高发地带。海瑞决心拿这里开刀。他发布告示说:五城兵马司官吏,如狼之贪,如虎之猛,敲诈百姓的膏血,用来迎合上官,自己贪污。各街巷的人如果被五城兵马司侵扰,可以放胆到我这里来告,本官一定为你们做主!做老百姓,不可做刁顽不听法度的百姓,亦不可做软弱听人打、听人杀而不言的百姓。有冤不告,冤何时止?

一纸告示下达,朝廷明白了,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丝毫未变。海青天依然像以前那样强硬如钢,岁月不但没有使他的性格里增加一点弹性,反而老而弥坚,老而弥辣。

海瑞还是没有弄明白官场里的利益规则。他不知道,他动了五城兵马司,就等于动了南京兵部,就等于动了整个南京的官僚网。虽然五城兵马司仅为六品衙门,却是可以通天的重要部门。他以为,自己以副部级侍郎之威,一个号令,就可以解决问题。这实在是太天真了。

不仅如此,不久之后,海瑞又上疏皇帝,对朝廷吏治表示极大不满,建议恢复明太祖对贪官剥皮实草的酷刑。他认为,若非如此,官场风气无法好转。

理所当然,海瑞南京吏部右侍郎的椅子还没有坐热,一纸调令下达,“升右侍郎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又一次明升实降。原来,“南京为养望地,官号吏隐。右都虽长御史,称独坐,然于诸御史无所短长也,取相引为尊重,他吏治民事无相关者。稍积望岁月,且迁北矣。即京中人从来未知右都御史为谁氏”。

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表示对太祖的尊重,在南京设了一系列官职,然而大多有官无职。右都御史更是个可有可无的闲职,名位虽高,实际上什么事也管不了。年轻的万历皇帝在召来海瑞不久,就后悔自己年轻没经验,犯了个错误。他现在终于明白张居正为什么不起用海瑞了。

也许是人老了,海瑞终于感觉到了灰心的滋味。失望和绝望是不同的,在人生末路上,绝望就意味着对自己一生努力的否定。他终于发现,他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他在给梁云龙的信中说:“年七十有四,非做官时节。况天下事只如此而已,不去何为!”

一生的雄心壮志终于消泯,他现在可以基本判定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这一生,他吃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承受了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放弃了人生的诸多乐趣。他把自己活生生的生命压榨成了一块顽石,却没有做成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洪水轻易地把他从一个角落冲到了另一个角落。

他一道又一道上辞呈,希望尽快脱身于污浊的官场。皇帝却一次又一次拒绝。皇帝欣赏海瑞的品格,佩服海瑞的勇气,赞美海瑞的清廉。他可不想承担放逐清官的骂名。有这么一个将来可以留名千古的清官在自己的时代,是朝廷的光荣,也是他这个皇帝的光荣。

既然不能求去,海瑞只好做起他的右都御史。只要做了,他就不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学不会敷衍了事,学不会做表面文章。本来,右都御史只是名义上的尊称,习惯上,在南京御史台并不管实事,与众御史其实“无所短长”。整个南京御史台甚至都不怎么上班,右都御史更是经常经月不见一面。

然而,海瑞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御史的职责就是纪律监检,自然应该做百官的表率,在这一点上,南京御史和北京御史不应该有什么区别。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纪律,所有御史都得上班。

海瑞每天早早就到御史衙门,谁上班迟到了,立刻罚俸。御史们其实没有公事可办,也得一天天在堂上坐着。

南京御史纪律松弛惯了,违法乱纪是寻常之事。海瑞一旦发现,定然严惩不贷。御史陈海楼的家人到市场上用官员红票买米,只付给一半价钱。这其实是南京官场的惯例,海瑞得知后,将其家人责打三十大板,并且戴上大枷,放在衙门口示众。

有一位御史过生日时,在家大摆宴席,请歌伎戏班子唱了一天。海瑞找出太祖定下的规矩:“御史为百官之表,宴燕不得延伎。”毫不留情地把这位御史按到地上,杖责了一顿。

其实海瑞也知道,没有必要做得这样严厉,这样苛刻。他也知道,这样会招来人们的反感、厌恶、痛恨。

他要的就是人们的反感、厌恶、痛恨。他要让人们知道,虽然你们把我挤到这样一个闲职,我一样能让你们不舒服!越是老了,越是受人排挤,他的官做得越是毒辣,越是矫刻,越是放肆。这里面,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起作用。

南京的御史们不堪其苦。虽然弹劾海瑞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举动,他们也不得不为之了。万历十四年四月,御史房寰弹劾海瑞,“谓其莅官无一善状,惟务诈诞以夸人,一言一动无不为士论所嗤笑。妄引剥皮实草之刑,启皇上好杀之心”。

皇帝批复:“瑞在世庙时,直言敢谏,有披鳞折槛之风;清约自持,有茹蘖饮冰之节。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皇帝终于说出了他的心里话。原来,“清官”们是不适于“当局任事”,参与实际权力运作的。但是他们适于“用之以镇雅俗,励颓风”,也就是说,做一块官场的门面,用来装点朝廷,用来让大家学习其精神。

精神可以用来写到书上,记入史册,激励人心,却不可施用于实际——这其实是封建时代千古“清官”共同的命运。

猜你喜欢

清官海瑞御史
明朝御史不好当
丢御状救李靖
赞清官郑板桥
天下钱粮减三分
明朝御史日子不好过
清官情结
明朝御史的权与责
清官海瑞妻妾成群
清官之恶
“清官思想”与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