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中情谊 壶外知己——“钟鼎壶”创作谈

2014-12-27谢美华

江苏陶瓷 2014年5期
关键词:石瓢交融紫砂

谢美华

(宜兴 214221)

陶艺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文明之初的陶艺直接支撑着原始生活的发展。陶文化的诞生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是人类对不断改变的审美观念需求的开始。

紫砂之美,对茶人而言是始于根脉、惺惺相惜,是一种关于信仰、文化互补的默契,在泡养之间、在汤色转换之间、在茶香的入喉之间,感悟紫砂与茶那种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紫砂之美,对于艺人而言,是化泥为壶,是始于境由心生、壶为手生,是一种赋予灵气、表达思想的载体。在一花一世界之间,在动静结合之间感悟心手合一的默契之感。

现代的紫砂创作,越来越偏向于文化的表现方式、艺术观念等特征。创作出于缘情言志,表达创作理想方面不拘一格,表现方式更为缤纷,展现的壶艺也更为精彩。它体现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表达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念,体现了紫砂艺术家们在美学上有着自己的明确追求。

“钟鼎壶”(见图1)在古朴和宁静之间,在传承和文化之间,感悟清风明月,遥想山水情怀,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表达的是人生的一种启迪和领悟。

图1 钟鼎壶

1 段泥之美:源于自然而不言

泥为壶之源。“钟鼎壶”选取优质段泥精制而成,磨粉、陈腐、提炼,经层层细化工序后的段泥,色泽古朴,老味十足。宁静刚柔的线条给人以静谧的优雅,穿越时空的深邃让人仿佛听见古筝的悠悠回想。虽未泡入香茗,然壶中隐隐散发的阵阵清香足以令人陶醉。中国人所追求平静恬淡的生活,平安祥和的人生姿态,在沉稳的泥色下,意境交融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2 工艺之美:精心设计古朴味

自古以来,“石瓢壶”以骨肉匀亭为美: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融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在“钟鼎壶”的创作中,保留了“石瓢壶”之精华,对壶身进行了新的创作:壶腹略微扩张,壶钮略扁,精致小巧,如一顶坚实的小桥顶立于壶盖中间。壶盖与子母线吻合严密,壶嘴胥出,姿态挺拔。壶把端正舒适,比例恰当。底部舒畅稳重,如钟鼎般稳重大度,和壶身比例协调。成型后的该壶,灵巧自然、造型雅致、舒展有度、一气呵成,给人以深邃、古朴之感。

3 装饰之美:清池明月照禅心

干净的壶身、简洁的线条,在悠远的基调之下,壶身散发朴素的韵味。细看之下,似乎还缺少些什么。记得培训时老师曾经说过:几何形的壶形平面面积较大,非常宜书、宜画。在“石瓢壶”的装饰上,传统的梅、兰、竹、菊装饰司空见惯,于是,想到了意境为先的装饰手段:松树、岩石、僧人,古意浓郁。苍穹的松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僧人,寥寥几笔,写意动人。月色皎洁,夜凉如水,幽谷思怀,清池明月禅意浓,一壶春秋照静心,使壶化作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创造出“壶止而意不尽”的艺术境界,这样的装饰是对“钟鼎壶”最好的诠释和发挥,它将传统造型壶的特点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装饰为壶的整体锦上添花,让“涤静烦器”的中国茶文化和紫砂文化交融,以壶传情达意、悦人悦己。

轻巧的壶身、恬静的手把、舒适的泥色,“钟鼎壶”赋予紫砂情感,得到了壶友的喜欢,得到茶人的钟爱,这也是对坚持原创的肯定。

美好和谐的时代,为年轻一代的紫砂创作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机会和环境。作为中青年紫砂从艺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创新中展现艺术个性魅力,因为紫砂艺术本质归根结底所表现的是艺术家的风骨、个性、才智、气魄和心胸。通过传承和创新体现在壶形创作,通过陶刻等装饰技艺,将诗、书、画等艺术元素在紫砂载体上表现出来,只有多从其他艺术流派中汲取营养,技艺推陈出新,紫砂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广。

猜你喜欢

石瓢交融紫砂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真美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石瓢壶”探艺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交融的独特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