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灵秀共鸣的紫砂壶“灵钟”

2014-12-27勇海明

江苏陶瓷 2014年5期
关键词:紫砂壶内涵人文

勇海明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是因茶而生的器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从粗陶器皿变为经典的艺术陶瓷,并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流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之美。历代紫砂艺人在创作中亦十分注重作品文化性能的表现,善于挖掘文化的精髓内容,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的修养,并将艺术形式与人文内蕴完美融合,留予世人美好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顾景舟大师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由此可见,任何一把优秀的紫砂壶都离不开“形、神、气、态”的构造要求,且需严格遵循将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综合的原则。

图1 灵钟壶

紫砂壶“灵钟”(见图1)便是这样一件基于传统造型,充分变化形式,并融入文化内容的作品。该壶以传统经典器型“德钟壶”为基础形态,通过线条的起伏、曲直变换,流露出简雅柔美的韵致,同时,该壶更将钟文化的深邃内涵巧妙渗透于壶体,从而不仅呈现出品茗赏壶的趣味,更营造出悠远的人文意境,达到壶与人共鸣、共感的效果。

钟文化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的钟文化以其特有的古代乐钟文化而更具魅力。商代到战国时期的中国乐钟制造技术、音乐性能和在文化中的地位都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因此,中国的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洪钟发长夜,余响绕千峰”、“钟声警万里,鼓声惠十方”,古钟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美好的华夏文明的象征。悠扬浑厚的钟声,使人领略到自然质朴的美,给人以警醒和启迪。因此,以钟文化为题材主旨而进行创作的紫砂壶历来便不胜枚举,例如“德钟壶”就是其中的经典款式,这把“灵钟壶”同样以钟文化为素材,撷取“德钟壶”的风格特征,不仅以“钟”命名,更将“钟”的形象融入壶型,使“钟”的魅力内涵贯穿始终,带给人强烈的触动感。

“德钟壶”是清代邵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中的代表佳器,器型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简洁质朴,得古钟之神韵,仿佛还流淌着袅袅余音,令人心醉。“灵钟壶”则在此基础之上,融入灵动的风格特性,整体流畅柔和、手感极佳、触摸舒服,一洗繁缛习气,技艺手法的表现堪称极佳。壶身圆润可爱,壶肩饱满丰润,线条流畅地向下蔓延,腹部略收,使得体态更显优雅,至壶底则似钟摆展开,底下承矮足,提升了壶的轻盈感;壶盖微鼓,与壶口严丝合缝,子母线上下相切、严谨规整;一只桥钮立于盖中央,使得整壶在视觉上形成一只古钟的形象,惟妙惟肖,不仅大方端庄,更富于线韵变换的情调,增添了趣味性和亲切感;壶嘴与壶把相互对应、风格一致、生动婉转,三弯嘴贴于壶身前端,饱满圆润,嘴腹较大,大圈把饱满莹润,显得灵妙天然、古朴简雅,赋予了整把壶律动的气息。整器造型素面朝天,将古钟形象融于壶体,同时又适当融入线条美学的效果,营造出独特的灵秀意境,令人浮想联翩。

艺术形式往往是文化或情感的载体,能够唤醒人们的内心,赋予人全新的精神领悟。自紫砂壶艺诞生以来,它的人文性能便愈加强大,可以说,壶与人的共生、共融性愈加明显,人们习惯于在品茗赏壶的过程中,从壶里获得超越于茗饮本身的更深层次的感受。“灵钟壶”无疑于灵秀简雅的形象中给予人强烈的共鸣感。钟文化所赋予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这些内容凝练于一把壶中,便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把“灵钟壶”时时传递着钟磬鸣音,钟礼之美、崇高象征、正气之音等无不随之散发出来,给人以警醒或灵魂触动,从而真正使内心获得洗涤,并真正从中感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紫砂壶内涵人文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文绍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