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塘月色提梁壶”谈紫砂壶的意境美
2014-12-27潘国胜
潘国胜
(宜兴 214221)
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入人心,这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真理所在。现以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为例(见图1),通过壶器造型、雕塑装饰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浅述此壶所呈现的物象美与意境美。
图1 荷塘月色提梁壶
1 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的造型工艺
紫砂壶造型是指我们所能看到具象的壶的形态,每一把具备物象美的紫砂壶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制壶人精巧构思、呕心沥血的成果。紫砂花器讲究逼真的写实表达,通过模拟自然界固有的物或人,将客观物象演变为艺术形象,并通过适度的夸张、色泽的渲染,流露出趣味盎然的艺术个性,从而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紫砂 “荷塘月色提梁壶”圆润的造型略扁,饱满的壶身精致小巧、端庄雅致,莲叶的嵌盖将圆润的壶身所代表的圆满意味衬托得淋漓尽致,盖面上蹲着一只机灵的小青蛙;莲叶包裹着的三弯流特别有趣,如同蜿蜒匍匐的蛇形,出水流利且流势优美,耐人寻味;提梁的线条粗细变化不拘一格,柔和且富有变化,将圆形的线条演绎得出神入化。提梁线条的变化从壶的这一头变化到壶器的另一头,线条蜿蜒有致,真可谓是独树一帜。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的壶身刻绘了一幅“鲤鱼嬉戏图”,鲤鱼嬉闹场面的刻绘神韵十足、着实精彩。原矿清水泥特有的清透文雅,又为此壶增添了几分洁净之感。
品玩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其圆珠在掌,犹如合浦之珠,弥足珍贵。内盛香茗,又似软玉温香,令人心动不已。此壶的造型具有圆、稳、匀、正之美感,壶身、口、盖、钮、嘴、肩、把的配合,显得十分匀称流畅,其神态娴雅自若、气度非凡。
2 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的文化
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以夜晚的荷塘美景为装饰,整体象征着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意境。此外,壶身的鲤鱼与莲叶装饰也有独特的文化蕴意。莲,意为年,鱼,意为余,莲叶与鲤鱼共同表达着“连年有余”的吉祥蕴意,即丰庆有余的富裕生活,也就是指丰衣足食。尤其是鲤鱼,在中国有富余吉祥的象征意义,自古就有过节要有鱼的说法,说明富富有余。在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也都会有一道鱼的菜,寓意年年有余,其实就是取个谐音、图个吉利。几千年来,鲤鱼一直被进贡给皇家享用,明代洪武初年,诗人杨基在诗中写道:“春风吹雨湿衣裙,绿水红妆画不如,却是汉阳川上女,过江来买武昌鱼。”清代同治年间的《江夏县志》记载:武昌黄鸽矾头出产的鲤鱼“味独鲜美,立冬后腌鱼者争购之,他省呼之曰楚鱼。”黄淮一带更有“没有老鲤不成席”的谚语。随着鲤鱼名誉的提高,古人们还给鲤鱼做了很多好听的诗句,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至今,民间还保留着逢年过节拜访亲友送鲤鱼的风俗。鲤鱼是勤劳、善良、坚贞、吉祥的象征,以鲤示为吉庆有余的年画比比皆是,“鲤鱼跳龙门”和“追鱼记”的故事更是传为民间佳话。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多层的文化解读,使人不仅观赏到它的美景,更获得了体会文化的乐趣。
紫砂“荷塘月色提梁壶”不论从创作理念、工艺手法和技巧上,还是造型的完整和难度上、泥料搭配和选料的限度上都力图接近大自然。这把紫砂壶是工艺品与艺术品相结合,然而,只有从艺术的角度才会包容内涵,才能领悟其中的意境美,真正获得审美的乐趣。
[1]史伟如.紫砂花器艺术概论[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06):69.
[2]董建忠.锦鲤鱼的鉴赏与品种[J].园林.1999(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