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地摊经济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大显身手

2014-12-27马卫兵

科技视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摊贩结合部经济

马卫兵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730124)

0 引言

(1)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地摊经济是通过在街道或某些特定的人流区摆设地摊廉价销售一些人们的生活用品以获得收入的经济形式。地摊经济因其灵活性和其商品价格的低廉性为城市的许多居民带了便利性同时也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但是由于地摊经济作为城市的边缘经济和其给城市的市容和交通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城市管理者对地摊经济围追堆截,严格取缔致使城管和摊贩的矛盾不断升级。近年来,虽然城市管理者给地摊经济进行了松绑,其矛盾有所缓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退去的背景下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下,地摊经济在吸收就业和增加收入以及增加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地摊经济在城市的发展旨在阐明其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地摊经济的利弊给出政策建议使地摊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地摊经济因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在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丰富城市文化,建设多元化和人性化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地摊经济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有关地摊经济的研究,国内有不少学者著述。

从地摊经济存在的必然性角度看,李嘉毅(2009)在其学位论文中以流通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地摊存在的必然性,包括外部环境对摊贩生存的支持及其本身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盈利的能力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就业压力对地摊的需要。赵英军、黄华侨在《地摊背后的博弈》(2000)中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认为,地摊市场的存在是公共领域产权界定不完全的产物,是摊贩和政府博弈后的一种纳什均衡,它的存在符合帕累托改进的要求。

针对地摊经济的利弊,朱斌在《助民生 促和谐 不能忽视地摊经济》(2012)一文中提到了地摊经济有四点好处:(1)地摊经济孕育了企业家;(2)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3)地摊经济给城市带来了生活气息;(4)地摊经济对城市的消费层次是一个有利的补充。庹旋在《城市地摊经济浅析》(2010)一文中提出,由于摆地摊的地点的随机性和集中性,导致了一定地点的交通阻塞;由于摆地摊的人的素质问题,乱丢、乱扔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由于一些摆地摊的人素质低下,可能会卖一些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商品给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

而面对地摊经济的出路,汪地彻(2010)从立法层面进行研究,提出要更新立法理念,变“禁和堵”为“疏堵结合”,允许流动摊贩在一定范围内合法存在。黄庆华(2011)则在执法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应开辟专门的区域供流动摊贩经营。

总之,有关地摊经济的研究应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以往研究只是把视角仅仅放在了城市内部,对地摊经济普遍存在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涉及甚少,本文试图站在地摊经济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其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发展,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开辟更广的出路。

1 地摊经济的概念、功能与现状

1.1 地摊经济的概念

地摊经济即为通过摆地摊销售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收入的一种个体经济形式,它是在社会分工中随着商业的产生而逐渐产生的,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摊经济就类型而言,包括流动地摊和固定地摊以及夜市和在农村盛行的集市等,其形式非常丰富。

本文所要研究的地摊经济就类型而言包涵上述所讲的形式,但其范围限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笔者认为,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由于正规的商铺较少,仅靠零星的几家店铺是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的消费需求的,因此,在该地区,地摊经济能够较好地填充商铺少的空白,在大量的商城和店铺出现之前,起到一个过渡作用。

1.2 地摊经济的功能

1.2.1 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地摊经济给那些家境贫困、资金来源少的就业者提供了自主就业的一种选择,从缓解就业压力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同时,地摊经济也为收入微薄者提供了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

1.2.2 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消费群体不同,其消费的需求层次也就不同。正规的商城和店铺中的商品和劳务往往价格昂贵,适合收入较高的消费群体进行消费,而那些低收入群体则更愿意选择在地摊上购买自身所需的生活用品。

1.2.3 方便居民的消费。很多商城和店铺往往离居民的居住区和工作区较远,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消费的便捷性,而地摊经济因其灵活性在工作区和居住区的人流处均会存在,从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1.2.4 丰富了城市的经济文化形式。地摊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补充,而且还是丰富城市文化的重要形式。在城市的街道小巷或在旅游点出现的地摊经济一方面热闹了城市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城市的一种文化底蕴和时代痕迹,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推动当地旅游业文化的发展。

1.3 地摊经济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地摊经济作为一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在各地区纷纷出现,并获得了迅速而繁荣的发展,其对于增加人民收入和解决我国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很多工厂和企业濒临破产和倒闭,致使大量的就业人口无法实现就业,为了生活很多人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摆起了地摊使其在城市中再现繁荣。

在走访和调查中发现,地摊经济呈现如下四个特征:第一,地摊经济的从业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或低收入者,还有少量的出于锻炼和创业的大学生群体;第二,地摊经营的范围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服饰、小吃、小饰品、当地文化纪念品、特产、简单的厨房用具等,其价格较低,品质不高;第三,从业人员多为省内人员(其中市内人员居多);第四,在地摊经济消费的群体多为中低收入者,其对商品的价格弹性较为敏感。

在地摊经济繁荣发展之时,不少地方政府却为城市的整洁干净的市容而对地摊经济进行封杀,使得政府和摊贩的市井闹剧一幕幕上演,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那些低收入者的影响更甚)。

不可否认,地摊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确给城市的环境、交通以及治安带来了负面影响,但能否就此就否认地摊经济给城市带来的正面作用而不允许其存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下一节,便从理论视角分析其原因和地摊经济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发展的潜力。

2 理论视角分析

2.1 成本—收益分析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参与经济活动的任何人都会在最小成本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至少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参与该项经济活动。地摊经济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其必然是有利可图的即收益大于成本,否则,参与者便会退出该市场。由于,地摊经济经营者不需要店面,不需要营业执照,甚至不需要固定的设备,因此其固定成本很小,而几乎不承担售后服务使其主要的可变成本主要集中在进货上(或是原材料的购置成本)以及税收上(由于地摊分布的特征,这部分成本几乎为零)。由此,收益与成本的差产生大于零的利润(且利润非常可观)。既然是具有很好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就不应该盲目地杜绝它,而是应该针对出现的问题合理地解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正式化的商品流和服务流还未大量涌入,而且即使进入也会因当地人民的低消费水平而退出该地区。而地摊经济形式却不会有此类顾虑(它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都在当地人民可承受的范围内),它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消费需要,同时也增加了人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为城镇化进程中正式化的商品流和服务流的入驻奠定经济基础。因此,地摊经济不但不能消灭,而且应该让它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大力发展。

2.2 供给—需求分析

供给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需求是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一般而言,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影响需求,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对于一个市场而言,需求是其长久存在的基础,没有需求,生产的环节就会断裂,再生产就无法继续,最终该市场便消失。地摊经济的存在是应市场需求而生,一方面,由于人们的家庭环境、职业性质、个人能力、行业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个人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收入水平又决定了不同的消费层次。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相对比较低,对商品价格的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对于同一种商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较低廉的价格。另一方面,消费者因其便捷性和时间成本而产生市场需求。二者需求的结合便是地摊经济供给市场出现的重要原因。地摊经济的存在既满足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同时又满足了那些便捷性消费群体从而达到一个相对的局部均衡。上述分析地摊经济在城市出现的市场需求同样存在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因此,地摊经济的发展潜力更应该在这些地区得到开发。

2.3 博弈分析

张维迎谈到过一种观点:一种制度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缴。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政府要禁止摆摊,显然不是一种纳什均衡。具体分析如下:

表1

分析中,假定摊贩摆摊的收益为R1,受政府打击后的损失为C1;而政府打击后的收益为R2,打击成本为C2。如表1所示的博弈支付矩阵,参与双方(摊贩和政府)各有两种不同的策略即摊贩:摆摊、不摆摊,政府:打击、不打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R1-C1>0且R2-C2>0

此时纳什均衡解:(摆摊,打击)

②R1-C1>0且R2-C2<0

此时纳什均衡解:(摆摊,不打击)

③R1-C1<0且R2-C2<0

此时纳什均衡解:(摆摊,不打击)

④R1-C1<0且R2-C2>0

此时政府打击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摊贩摆摊,而摊贩摆摊则取决于其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政府打击。

分析中可以看出,①②③种情形中,摊贩的策略均为摆摊,而政府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形下选择打击。事实上,对于政府进行打击的情形,由于它带给政府的收益相对成本来说低得多,所以政府也只是偶然为之。一般多发生于城市卫生大检查时。在这种情况下,摊贩的最优决策是摆摊。而在政府方面,这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去打击地摊。这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政府觉得它的存在无关大局,而要办理的其他重要事情又非常多,限于精力,没有必要花太大力气去管它;二是政府效率太低,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政府本身没有实现其行为最大化的目标,或者说它的目标不符合民众利益。因此最终的最优解为(摆摊,不打击)。

2.4 城市规划与管理分析

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以及文化环境等方面而对城市的各区域做出的布局,其中人性化的需要和文化理念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然而,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这体现在单纯的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也没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

事实上对城市不同功能区的规划和管理不能追求千篇一律的华美、可爱和流光溢彩。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求。在人们需要的部分地区适当地允许地摊经济的存在,不仅满足了人性的需求,同时,地摊经济与那些现代化的经济形式交相辉映展现了城市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必然会向城镇化不断发展,而从长远规划和管理的角度,这些地区更要把握好地摊经济在当地的发展以免出现现存城市中的城市管理者与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

2.5 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众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再加之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并不全,很多人并不能享受他带来的福利,尤其是对那些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更是如此。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布,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根据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差距越小,收入分配公平,反之,则收入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国际上,通常以0.4作为其警戒线。可见,我国居民基尼系数远超过了国际警戒水平,收入不公平现象较为严重。第二,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保障机制不完善。2013年,我国总劳动人口数超过10亿,达到历史顶峰,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数,却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完善的就业保障机制,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稳定。第三,医疗保障制度残缺。在很多城市中,能够享受医疗保障的人数总是少数,很多人因无法享受医疗保障而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医院望而却步。

面对社会保障对部分社会群体保障的缺失,地摊经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些民生问题。很多低收入群体通过摆地摊不仅增加了自己收入,还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进而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了保障。而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不完善,所以,地摊经济的存在和推动其发展就更有现实的必要性了。

3 地摊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不可否认,地摊经济在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负面的问题。

3.1 城市环境遭受污染。由于摆地摊的人的素质问题,乱丢、乱扔垃圾,其可能会污染

而且,摆地摊比较集中地地方,还容易造成脏、乱、差,有损城市干净整洁的形象,阻碍城市文明的脚步。

3.2 加大了城市交通压力。

摆地摊地点的随机性和集中性,可能会导致一定地点的交通阻塞,增加了城市道路运营的压力,存在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隐患。

3.3 助长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

与那些正规的商铺相比,地摊经营不需要营业执照,缴税也很少甚至不用缴,对其经营的范围也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因而市场进入和退出的壁垒非常低,因而两者间便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

3.4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一些摆地摊的人素质低下,可能会卖一些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商品给消费者,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正常使用,损害了其财产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使消费者无法享受商品和劳务的售后服务。

3.5 地摊经营给城市社会治安增加了难度。

地摊经营往往交易标的较小、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间不固定、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难以进行细致的规定,这些都增加了对地摊经营行为的管理难度。有的地摊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过政府管理敲门划定的经营地界摆摊设点;有的小商贩为了占据有力位置相互竞争甚至大打出手,自己受伤的同时还伤及无辜的市民;有些法律意识淡薄的经营者甚至以武力对抗城管工作人员管理,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地摊经营地域多是开阔的空间场所,客流量大,人员庞杂,多有闲散人员聚集,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时有失窃行为发生,这也使市民与摊主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4 政策建议

4.1 以立法的形式将地摊经济合法化。

将其地摊经济合法化是对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认可,也是对从事地摊经营人员身份的认可。给地摊经济正名避免了城市管理者和摊贩的矛盾的升级恶化,也确保了那些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

4.2 根据城市规划管理和市民的需要,划定地摊经济存在的区域。

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法国的“跳蚤市场”要求小摊贩们定时、定地设摊,轮流举办,这样可以减少摆地摊对交通造成严重的堵塞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在韩国,地摊被称为“道路文化”,很多韩国摊主将小卡车改造成“包装马车”,出售各种寿司、日用品、服装等,成为韩国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在城市的居民生活区附近可以允许地摊经济的存在,在交通压力不大的区域也可适当划定地摊区。对于时间性很强的地区,不仅要严格限定区域还要严格限定摆地摊的时间,以免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而在一些重要的商务区则可作为禁摊区。以此,做到疏堵结合。

4.3 规范地摊经济的经营。

每个地摊经营者需去工商管理局申请地摊经济的资格证,并签订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书(此过程的手续必须简洁且成本低)。且工商部门要不定期检查地摊经营产品,对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根据相关法律给予严厉打击。同时税收部门应根据经营的占地和经营产品(需做严格界定)收取少量的税费。

4.4 加强地摊区的环境治理。

城市环卫处可以向地摊经营者收取少量的环保费(收取标准可视各区域的情况而定),同时环卫处要告知经营者要将产生的必要垃圾自行处理倒入附近指定区域,以便其处理。对于产生大量的垃圾而不处理的经营者超过3次,环卫处可对其进行处于罚款制裁,并通知工商部门吊销其经营资格证,半年内不得从事地摊经营活动。

4.5 在地摊区域附近设置治安点,加强治安巡逻力度。

针对地摊区人多混杂的情况,增设治安巡逻点,时常对地摊区进行巡逻,并对可疑人员进行身份检查。而且,在地摊经营结束时间有序疏散人群和经营者。

[1]庹旋.城市地摊经济浅析[J].湖南农机,2010(3).

[2]王征.都市里地摊何去何从[J].走向世界,2007(10).

[3]许浩..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J].中国经济周刊,2007(12).

[4]赵颖军,黄华侨.地摊背后的博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

[5]李霞,上管鸣.地摊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导报,2010.

[6]宫业竹.青岛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1.

[7]郭小晴,李淳一,关明蔚,姜碧霏.大学集聚区地摊经济的成因及其出路的思考[J].

[8]林宙.金融危机下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刍议[J].广角.

[9]引导灰色经济发展的正规化探索实践创新小组.试析地摊经济的正负效应及对策[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猜你喜欢

摊贩结合部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栓接结合部迟滞非线性建模与辨识方法
经济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