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合力营造易班校园文化氛围的探析
2014-12-26裘立行
裘立行
摘要: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网络互动社区。网站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易班在高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易班”系统是wed2.0在高校学生工作网上平台的实际应用,对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挑战。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阵地;易班;web2.0;思政教育
一、拓展全员齐力育人新平台,成就助力学生新氛围
“易班”作为高校学生综合性互动平台,它的建立具体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景价值。营造全员育人的“易班”文化氛围,将有利于“易班”的蓬勃发展。
(一)拓展网络思政教育阵地,辐射群体兼顾个体
目前,“易班”网已经全面辐射上海所有高校,几乎拥有囊括上海全部大学生的注册量,是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服务对象最为集中与统一的平台,这是所有教育平台不具备的优势。
(二)新型网络阵地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及时性与主动性
传统网络教育模式常存在被动现象。比如,通过专题博客、网络课程、专题网站等平台吸引大学生关注,只有大学生关注并且评论了,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易班”网以其web2.0的技术带给来了新的体验。由于每一个大学生在自己主页上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状态、更新日志、分享关注等,而这些动态都可以第一时间在反映在学生工作管理者的首页上,实现了对每一个大学生动态的即时化关注。
(三)新平台新机遇,营造易班全员合力育人新契机
高校教师队伍中,易班的使用主体是辅导员,不能有效地解决更多的大学生个体思想、学习规划、人生导航、心理问题等诸多问题,“易班”的网络空间,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多、更加广泛的教育者多元参与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形成对于大学生的整体覆盖性教育。
二、易班发展现状
“易班”网络平台发展多年,其界面几经改版,内涵不断加强,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增加,但难以改变的是“易班”在使用者手中的现状。1、学生和教师对于易班的粘连度偏低;2、易班在多数高校易班工作者手中形同鸡肋;3、易班在学生眼中形同通知与新闻稿的发布平台。
三、易班发展之困
分析易班现状的成因,仅关注使用者的问题是不全面的,在web2.0的时代,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了互联网的信息源。以下是我从平台开发、推广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讨论原因。
(一)运用web2.0的技术,却不是一个真正web2.0的平台
易班是web2.0的产物,那么web2.0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交互性的体现不仅仅是同一个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更讲究的是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而易班平台的开发恰恰排斥了web2.0中互联网之间的交互功能。易班的基本单元是班级,信息可以迅速在班级中自上而下纵向传播,但在横向传递方面,学生们难以在班级以外的单元获取信息。
(二) 易班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管理力量相对分散
要借助易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易班管理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易班管理主力的辅导员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进行集中学习和交流,紧依靠辅导员“单打独斗”,易班管理力量相对分散。
(三)生于行政推动,后遇层层阻力
“易班”是一个以行政力量推动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网络平台,“易班”平台活动参与主体为学生,举办主体几乎为学校或学院,经费支持来源专项,与商业化运营的平台相比与使用者的粘连度偏低。
(四)易班使用人群单一,影响力有限
目前情况辅导员以外的教师队伍对易班的熟悉程度不容乐观。网络崇尚榜样的力量,在某些情况下,专业教师就是一种榜样,其利用易班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使用易班的效果。
四、易班发展破解之法
易班在发展的过程不可避免会陷入暂时的困境,但是面对网络文化的新形势、新挑战,易班确实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新机遇。加强易班的管理队伍管理水平,全面搭建教育教学交流沟通平台,让更多的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加入易班,使易班成为学科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丰富师生联系方式,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加强易班网络平台的建设,增强网络交互性。
(一)重视用户体验,走“接地气”路线。
易班用户必须被作为共同的开发者来对待,许许多多以web2.0为基础开发的互联网产品,以“永远的测试版”为态度,始终保持其产品在开放状态下开发,新的功能以每个月、每周、甚至于每天的速度再被推出。
(二)加强易班管理队伍培训,增强管理水平。
作为易班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辅导员应该加强学习交流,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技术普及和易班实务的培训,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网络操作技能。
(三) 学院鼓励教师以教学团队形式建立易班班级。
通过在易班上教学团队教师可以共享信息、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结合学校完全学分制体系的日益完善,学生班级的概念更加模糊的情况,学院可以将教师团队或者专业系室的易班应用纳入考核和工作量的计算,将专业类教师易班使用情况制度化。学院可以通过易班上建立全程导师小组、科研小组、学科竞赛小组等班级形式把专业类教师和特定学生组织起来,发挥专业教师对学生在学科、思想、生活上的引导作用。学院易班工作管理教师,做好易班保障工作,建立班级、引导学生加入班级,配合专业老师利用易班开展学生交流、讨论、利用网盘上传材料,积极营造全员易班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许艳.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对策[J].通信技术.2008(12)
[2]沈晓华,游哲钫.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05)
[3]杨圣华.浅谈网络教育优势及其发挥[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