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管理制度研究
2014-12-26李斌
李斌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多媒体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网络课程的出现成为高校教学手段的促进和提升。作为高职英语也必须具备自身的一套网络课程教学体系,而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推进网络课程学习的激励机制。从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入手,探讨构建有效的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管理制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网络课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虽然建立了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学习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监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负面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公共英语,其改革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的改革与探索中备受关注。近几年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对公共英语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改革。其中实施公共英语课程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是符合当前公共英语教学发展规律的,实施的效果良好,具有广泛的操作性,对教师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存在着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学考核的公正、公平,有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有效,有利于教风、学风的好转。更重要的是,第二课堂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成绩是来自于平时的努力结果,而不是靠期末的复习效果,它取决于公共英语课程的平时学习、掌握与理解。
一、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自主性
目前高职英语网络课程信息资源丰富,题目、模块建设纵向横向都很完善,然而缺少一套有效的监测管理体系,很难捕捉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对学生在线时间、完成进度、反馈成果的掌握程度不够全面。
2.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缺乏确定性
通过多个学期的英语网络课程学习,学生在自身水平的提高上并未体现出明显的成效,无纸化考试效果和纸质考试效果差不多。学生英语成绩普遍提升效果不明显。
3.指导教师未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学习、教授的过程中除了布置的网络作业之外,指导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学习了其他相关的资源、是否存在自主学习性的程度掌握情况不佳。学生对高职英语网络学习普遍存在着应付的心态,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继续学习的情绪淡化浓重。
4.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未能和学分有效挂钩
当前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建设主要是教师承担,建成之后也只是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定位低,效果不明显,学生完成了网络课程布置的任务之后并不能和学分衔接起来,无法起到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二、解决高职英语网络课程学习的管理制度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性
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积极主动、有创设性地独立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积极思考并探索学习英语的策略,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投入,从而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将为其将来的事业和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一套监测体系
在系统平台中融入监测体系,检测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模块登入次数情况。指导教师及时做好相关记录,把这些学习情况在传统课堂中定时公布出来,让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以此来督促学生奋进学习。
3.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常更新网络资源,引入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将教材文本的“冰冷”的内容转化为动画、图像等视听材料,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环境,做到“可视、可听、可达”,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水到渠成。
4.融入学分制度
在网络课程学习的初始,就告诉学生网络课程与学分衔接,督促学生重视网络课程的参与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加分。这样就能大大地提升英语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同时还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向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师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学生学习也更加感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从英语学习的“被动者”向“主动者”的身份转变。
总之,高职英语网络课程虽然符合当前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自主性、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缺乏确定性、指导教师未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学习未能和学分有效挂钩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既彰显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思维的目的,最终获得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郭锋萍.运用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东南大学,2006.
?誗编辑 段丽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