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如何能转变厌学观

2014-12-26张黎英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境况教育工作者少数民族

张黎英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教育的贫瘠区,这里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收获甚微。学生整体素质提升不高,教学成绩不显著,厌学心理严重,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居然还有个位数的,这样的学生还不是个别,而是占有一定比例,分析成因有以下几类:

一、家庭生活境况影响学习心理

不管家庭生活条件是富裕还是贫穷,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心理包袱,表现为厌学、不学、自暴自弃、半途而废,他们的态度是无所谓、懒惰、故意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育对他们丝毫不起作用。富裕优越的生活带来的是骄纵任性,条件差的则是自卑,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往往容易迷失。所以,家庭生活境况只是一个外在影响因素,更多还是取决于学生如何摆正心态和端正学习态度。

二、社会现状影响学习心理

受读书无用论和就业难现状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早已偏离了吃苦、奋斗、刻苦的优良传统,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的自由放纵使他们整天沉湎于游玩。

三、知识的抽象、兴趣的缺失、目标的迷茫也影响学习心理

随着知识学习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也随着课程科目的难度和高度,逐渐缺失和吃力,自信心在崩溃,成绩在下降,双重打击之下,离目标理想渐行渐远,加之外界自由的诱惑力无法抵制,因此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一旦得不到正确疏导将表现为郁结或爆发对抗。

针对厌学,我觉得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改变:

1.学校可以推陈出新,适时调整、合理规划制定出学校的特色课程专业,同时就业的指向性、实用性也要加强和明确,而且操作性是首要具备的技能。

教育的模式不要一成不变,应结合实际发展需要调整,让课程的专业化和趋向性更为明显,学生凭兴趣爱好去选课学习、就业,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创新灵活求变的新型学习、探索之路。

2.教育的考核方式应呈现多样化,不能只以成绩和素质来量化,参评的标准要多元标准的不唯一,既公平又合理,学生成绩不行,可以培养其他的才能,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应该放宽。有位专家说过:“教育的梦想应是让原本看上去一样的人让他变得不一样,而相反我们划定了统一标准后,学生越来越一样,这是教育的失败,他们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是模型工厂中出来的批量产品。”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教学是师生互动、能动的作用活动,学生只有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不断追求上进,变厌学为愿学。如何提升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还任重而道远。

?誗编辑 段丽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境况教育工作者少数民族
等待和希望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