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4-12-26李广勋
李广勋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主动地发现、研究、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不依赖于他人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谈谈我的拙见:
一、从“偏爱优等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偏爱优等生”的误区中走出来,从学困生抓起,转变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对他们的情感投入,从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做工作,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厌学的情绪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推动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黄金渠道,是教与学最紧密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索新知识。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或思路)去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推断,从而寻求到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中尝到甜头、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放为重中之重
“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学习中要形成质疑的习惯,学习中要阅读、观察,会分析问题,并做到会思考、会
总结。
例如,在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为了让那些学困生的思维活动与大家同步,首先就应让他多读题;别人读题,分析后,让他们重复,说题义、说数量关系,从而使他们对所解答的问题有所理解,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去分析、理解、解答。
四、要讲究指导有方
学生掌握自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教学方法并进行指导。教会学生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看书的第一步。高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独立看书的能力,教学时可先拟定好提纲让学生阅读思考,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分析讲解,以讲清学生读书后的疑难点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形式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操作是一种能对数学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并有促进强化作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正确操作才能展现操作的功效,而学生正确的操作来自于教师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
五、重视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看一个学生是否有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主要看他是否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因此,必须重视教会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就是教给学生独立地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学生学会自学,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的保证,自学能力是形成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关键。
?誗编辑 段丽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