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2014-12-26谢春红
谢春红
摘 要:信息技术早已深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师而言,准确把握整合时机,合理掌握整合程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就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更快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以其呈现信息的便捷,学习趣味的增强,难点有效的突破等优势,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美景。但是,在信息技术广泛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同时,它也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语感培养的忽视,情感交流的淡化,思维想象的限制等等,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我们也不禁深思: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整合呢?下面我将以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体会,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准确把握整合时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工具,它的设计应为教学的某一环节,起着呈现、烘托、渲染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必须找准整合的适当时机,科学有效的“整合”,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种途径:
1.适时呈现,激趣导入
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适时地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心理期待下,其兴趣与热情自然迁移到后面的语文学习中。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首先展示课件,课件播放波涛汹涌的恢弘场面,再配上扣人心弦的音乐,然后再让同学们说说大海留给自己的印象,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教师导入,那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吗?想不想和老师乘坐海底观光潜艇潜到海底,观赏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的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体验,创设一切可以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情境,升华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我在教学《桂花雨》第二课时,学生分组齐读“摇花乐”“思乡情”部分,教师说作者琦君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她在《烟愁》的后记有这样一段话:(配乐逐行出示),听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现在琦君住在美国,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前年她又回到了故乡,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热泪盈眶:(出示图片和字幕)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也让学生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理解作者对故土深深的眷念之情。利用课件,升华情感,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缩短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二、合理掌握整合程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在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却一味依赖多媒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幅下降。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科学整合,要讲实效、高效,要把握整合的程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1.整合频率要适可而止
语文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应做到适可而止。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海底动植物的图片,这些图片制作精美,我一张也舍不得删掉,于是课上我将几十张图片配着音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刚开始,随着一张张海底美轮美奂的图片播放,学生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到后来学生观赏的兴趣明显下降。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虽然声像图片很新奇,但是过多地出现,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怎能没有审美疲劳呢?教师繁复切换多媒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效益又怎能得到提高呢?因此,在采集整合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
2.整合难度要恰到好处
因为多媒体呈现方便,分析和展示思考过程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就增加了难度,盲目地拔高学习的要求,拓展延伸往往不加节制。如我校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古体诗《江雪》时,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诗意后,向学生发问:在冰天雪地里,老人究竟是在钓什么?仅仅是为了钓鱼吗?冰天雪地是钓鱼的季节吗?能钓到鱼吗?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段视频,讲述了诗的作者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教师告诉学生,柳宗元当时被贬来到永州,无论在人际还是在仕途,都处于极度孤独寂寞之中,国家朝政也处在极其灰暗之际,因此我们说,(出示课件)诗中老人应该钓的是一种孤独,钓的是一种寂寞,钓的是一种孤傲的心境,钓的是一种理想和愿望,钓的是即将来临的整个春天。这种脱离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拓展,过分夸大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整合时机,合理掌握整合程度,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整合,就能更快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我们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他们自由地进入语文学习运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刘允平,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45.
[2]韩庚灵.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G].外国教育史.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216.
?誗编辑 王亚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