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展现魅力
2014-12-26李文彩
李文彩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内容。主要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试图通过研究,为推动语文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兴趣;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理解以及运用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文言文教学过于格式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
在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并且授课模式较为单一。一般情况下,在授课之前教师会让学生阅读整片文言文,将文言文中生僻的生字以及字词都标记出来,然后让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来将了解生字的读音以及字词的意思,当学生查完之后,教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翻译,了解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在整个课堂上,教师就是引导着学生翻译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以及每一句话,只要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就相当于结束了该文言文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所学习到的这些知识仅仅能够应付考试试题。对于文言文中包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历史借鉴等学生没有领悟到。此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笼统地学习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由于文言文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这些语言枯燥无味、艰涩难懂,这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有一部分老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没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翻译技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滕王阁序》中运用到了司马相如与伯牙鼓琴这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仅仅用简单的几个字将其概括出来,但是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典故不了解,这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他们会觉得学习文言文没有任何作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让他们认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学生的文言文词汇较为匮乏,学生认知范围较窄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要经历好几个阶段,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智力发育已经趋于成熟,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在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文言文,他们认为文言文比较枯燥无味,因此他们不愿意深入学习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是死记硬背一些句子以及词语的解释,他们在课余时间从来不去思考每一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此篇文言文的背景。同时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最终不利于文言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
1.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来讲,文言文就是语言。既然文言文是语言,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一字、每一个词语以及每一个句子。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发现文言文字、词、句中的魅力。其中默读、齐读成为文言文阅读的主要方式。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冲破学习文言文的障碍,让学生真正领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另外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巧设翻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自身的字典、课本里面的注释来翻译每一词语以及每一个句子。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文言文经常会出现一词多义,如果该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那么该词的含义也是不同的。因此有时候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总结以及归纳文言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翻译技巧。在文言文中虚词是比较多的,教师要从多篇找到这些虚词,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虚词的用法,加深学生对虚词的记忆。
4.明确文言文的教学目标,端正教师与学生的态度
大部分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考点着重标出,还将经常考的一些词、一些片段标出来,然后让学生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将文言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所以要想促使文言文教学得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文言文的教学目标,端正老师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从文言文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然后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5.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解文章的字词句,然后老师领导着学生翻译整篇文章,继而再讲解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思考时间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方式,将翻译文言文的技巧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翻译,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理解,也让学生对文言文具有浓厚的兴趣,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前人优秀的品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以这些问题为基础,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卫星.谈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3(6).
[2]梁承红.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中学语文,2013(15).
?誗编辑 王亚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