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014-12-26张翠香
张翠香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与证明。”这句话明确指出了数学与人们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也是教师的义务所在。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价值
常规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数学知识与解题技能的传授,很少注意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联系,导致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走出课堂就感受不到数学的存在,遇到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也不会解决。针对这一不良现状,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必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感受到它的真正魅力
所在。
如何有效地在生活中挖掘资源,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下面,我就从挖掘生活资源、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三方面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阐述。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构建数学知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信息,它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观察我们身边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及现象,将其积累成丰富的素材,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使用,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会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且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变得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实例中构建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这部分内容时,上课伊始,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平日在家里看电视时,都跟着爸爸妈妈看过天气预报吧,现在呢,老师就为大家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音(据福建气象台的预报,今天白天天气晴朗,气温在-3℃到
-6℃之间,今晚起将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将大幅下降,请广大市民做好御寒准备)。”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出示了气象台的课件,并将显示温度进行了扩大,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平日所讲的气温中藏有负数,从而让他们对负数的概念有初步感知,并对温度计有进一步认识。这样,我利用学生每天都会感受和面对的生活话题——气温变化入手,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也能在熟悉的场景和经验中构建数学知识,同时为我们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好了铺垫。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再小的活动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的确,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彰显出数学的真正价值和魅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定数学知识和技能后,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与生活知识背景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让学生深刻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并逐渐培养他们用数学观点观察和认识生活现象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内容后,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新建的体育馆内,告知了他们体育馆长、宽、高的相关数据,然后说道:“这个体育馆要把四个面刷成蓝色,现在就请你们利用刚才我告诉你们的数据,帮粉刷工计算一下,需要刷油漆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听罢,班里学生都积极行动了起来,显得十分投入,不一会儿,他们就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了需要粉刷墙壁的面积。这样,我通过开展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教学情境,即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氛围或场所,它能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所设计的教学情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经验中引出数学问题,从而促进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生活式教学情境:上课开始后,我对班里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玩下象棋、跳皮筋、踢足球这些游戏时,使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来?”同学们纷纷答道:“划拳、抛硬币、掷筛子……”“看来你们的方法真实多种多样啊,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这些决定谁先玩的方式到底公不公平?”这时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都陷入了思考状。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继续说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会告诉你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想不想学啊?”“想!”学生声音响亮且异口同声地答道。这样,我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产生了亲切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以最饱满的情绪和热情投入,有利于我们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一基本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以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8).
[2]陈延华.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3(8).
?誗编辑 王亚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