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五种思维能力
2014-12-26严炳迟
严炳迟
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流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教师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的使命和责任也愈发重大。
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教育事业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为广大教师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更是是新时期教师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通过学习和领悟,本人认为:做一名好老师,在关爱学生、爱岗敬业、专业学习、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反思、深入教研等方面认真高效之外,还必须要具备辩证、系统、法治、创新和精准五种思维能力,并能引导、培养学生增强这些思维能力。
一、好老师应有多元环境下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辩证思维是一种世界观。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教师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守辩证法规律对教育活动进行思维的能力,即教师能够全面地、发展地看待教育问题和对待学生。所以,对待每一个孩子要记住“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人才,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待后进生要记住“当你劝戒学生时,若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对待合作与竞争要记住“保持平和的心境,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对待烦琐的工作要记住“把工作看成乐趣,人生即天堂,把工作看成负担,人生即地狱”;在教学时要记住“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等,这些人人懂的道理必须成为教师的恪守能力,并以此影响你的学生。
在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学生教育问题,一定会寸步难行。
二、好老师应有整体环境下的系统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考量。现代思维方式特别是系统思维方式,主要以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点见长。尤其是现代化大经济、大科学发展环境下的系统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考察对象时要从它纵横交错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和联系出发,从整体上综合地把握对象。所以,有些教师说的“我只要准时上下班、上好课就行了”,就是缺乏系统思维的典型表现。教师是否掌握新课标的系统指标要求,每一节课能否在课标引领下实现纵、横向的连贯与统整思考,任何一个教学内容能否在文本、单元、学科、学科间和社会情境等系统整体环境下去理解和教授等。这都需要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思维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事情,各种事情都由中层部门管,与我何干?这种教师就是缺乏系统思维的消极倦怠。
新课程理念提出的“全员德育”、“以人为本”等也都是基于学校系统教育文化的生成提出的。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课程体系,教师与家长、学生,德育与教务、后勤,班级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最终积淀成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文化。
三、好老师应有法制环境下的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对法制的看法和态度,其核心是对依法办事的态度和能力。教师的法治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以学校及教师为被告的侵权诉讼日渐增多,这一严竣的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本人认为,教师的法治思维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提升教师法治意识,是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造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的极其重要抓手。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些教师法律意识薄弱,法治思维能力不高,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甚至严重侵害学生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些教师法治观念不强,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采取不合法的手段和做法,不但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秩序,也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
每位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教师不能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教学关系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明白哪些行为属于侮辱学生的不当行为;对于学生的危险和不当行为是否要及时制止;在教育教学时不慎造成学生受伤是否要承担责任等问题。一句话,就是把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还给学生。依法“尊重”学生,就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只有教师首先真正依法“尊重”学生了,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人的权利和义务最起码的体现就是树立法制观念,遵守法律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因为这是法治社会的基准。教师的法治思维应该是构建法治社会不可忽视的源动力。所以一名好教师应该具备法治思维能力。
四、好老师应有教研氛围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人所在学校开展的《初中“内需式”教学策略的研究》省级初中专项课题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提出“八大需求”的课堂研究指导方向,每一位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精心设计和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今年课题组在前两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课堂观察又提出了“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学得如何”4个维度28项具体要求,引领教师在这4个维度上多思考,引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多年的努力,学校教师逐步形成了积极参与式教研氛围,在此氛围中,创新思维便成了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的关键。endprint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在旧的方法和途径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突破惯例,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并由此去观察问题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我们无法左右上面的“指挥棒”,完全可以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和教育行为之中寻求创新和高效。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已经明显呈现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对教育方法就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了解学情、尊重需求、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重组和补充、教学措施的更新与机智等,都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五、好老师应有问题环境下的精准思维能力
精准思维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具体和准确,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工作。教育就要从细节着手,养成习惯。教师应敢于剖析自己的课堂,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具体,我们应在每一个细节处严格标准、严格程序,认认真真把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运用精准思维。
本人所在学校以“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为核心理念,以“用爱心培养习惯”系列工程为抓手实施了“内需式”教学改革、“361” 精细管理、“335”习惯养成、“118”教科研、“大主题小活动”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系列工程,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尤其不能口号化和形式化。精准思维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摒弃原来那种“不拘小节”的思维陋习,在每一个细节处严格标准、严格程序,认认真真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各项工作的推进必须养成精准思维,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积小胜为大胜。今年暑假校本培训时,校长做了题为“将落实进行到底”的讲座指出“落—在于过程,实—在于成效”,并明确分析了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只有布置,没有检查过程,没有结果公布,没有考核。学校组织德育、教学、安全、法制、体育、文艺等各项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要精心策划、追求实效。课堂教学要把握关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学生不能统而划之,必须因材施教,关心要精准到位。所以,教师要具备精准思维能力。
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人认为首先必须要有成为好老师的意愿;其次是要清楚好老师的内涵要求;再次就是要有实际努力行动。我们教师要给自己确立一个航标,沿着方向努力前行!endprint